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乙双吗啉(AT-1727)可以抑制细胞DNA的生物合成,能阻止肿瘤周围血管形成,防止癌细胞转移。因此,近年来已将AT-1727试用于治疗肿瘤上。还通过对实验性肿瘤的放射增敏作用的观察,提示AT-1727对放疗有增强作用。我院与上海药物所、杭州民生制药厂  相似文献   

2.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乙双吗啉(AT-1727)可以抑制细胞DNA的生物合成,能阻止肿瘤周围血管形成,防止癌细胞转移。因此,近年来已将AT-1727试用于治疗肿瘤上。还通过对实验性肿瘤的放射增敏作用的观察,提示AT-1727对放疗有增强作用。我院与上海药物所、杭州民生制药厂协作,于1985年4月到12月,在放射治疗肺癌、鼻咽癌和软组织肉瘤时,并用AT-1727,观察对放射增敏的作用,现小结于下。资料和方法本组放疗时并用AT-1727共观察16例肺癌,9例鼻咽癌颈部大块转移灶(肿块直  相似文献   

3.
AT-1420即甲基苯丙氨酸氮芥。实验表明对大鼠W-255有显著的抗瘤活性,用0.155~1mg/kg/d×7,有 81~100%抑瘤率,用0.25~1mg/kg/d×7,有50~100%肿瘤消散率,疗效与消瘤芥相似。 对小鼠S-180,肝癌、网细胞肉瘤(L_2)均有明显的抗瘤作用,用0.6~0.8mg/kg/d×7~8腹腔给药,抑瘤率分别为48~52%,28%、41~50%,对艾氏腹水癌(EAC)生命延长率为177%。作为比较,消瘤芥用量为2.5~3.5mg/kg/d,对S-37抑制率为64%。AT-1420对EAC和W-256疗效较好,但对S-37无效,其他肿瘤和消瘤芥的疗效相似。另口服和注射给药均有效。 AT-1420对~3H-TdR参入EAC细胞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0%(±8.1)。 测得大鼠腹腔注射一次的LD50为5.4mg/kg,7次给药的LD50为1.25mg/kg/次。测得小鼠腹腔注射一次的LD50为8mg/kg,而7次给药的LD50为1.13mg/kg/次。 上述表明AT-1420有明显的抗动物肿瘤作用,抗瘤谱广,口服和注射给药有效。疗效与消瘤介相似,且用量较小,故AT-1420值得进一步研究,考虑提供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4.
乙双吗啉(Bimolane,AT-1727)是我所研制的新药。临床上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眼葡萄膜炎。动物实验观察到它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临床上也已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但其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本文应用显微缩时电影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此药对体外培养的B_(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和材料乙双吗啉由本所合成室提供,白色粉剂,用少量DMSO溶解,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置4℃冰箱避光保存。 B_(16)黑色素瘤细胞由日本引进原代瘤源,经体内外交叉传代10次以上获肺100%高转移株,以1×10~5/ml细胞数接种于玻璃培养瓶中,含10%小牛血清,100 I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RPMI-1640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正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治疗方向,数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20世纪60年代,在整理古代有关肿瘤诊治的理论与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和疗法,并广泛开展征集、挖掘、筛选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单方、复方工作,同时开展了前瞻性对照临床观察,逐步摸索出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规律.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放疗、化疗有增效及减轻不良反应作用,对围手术期肿瘤病人有改善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对中晚期癌症病人及老年患者,通过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临床资料表明: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肿瘤防治研究》1974,2(4):59-64
 消瘤芥(AT-1258,Nitrocaphane)是我国创制的一种抗癌新药。它是在研究一系列甲基氮芥衍生物过程中总结抗瘤新芥(AT-581,Ocaphane)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得的。通过实行科研、临床和生产三结合,完成化学和药理研究后,于1969年推荐临床。经8个省市28个临床单位试用后证明,对肺癌、鼻咽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恶性淋巴瘤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相关蛋白,其AT-钩结构能够特异性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主要功能是作为致癌基因和结构转录因子.HMGA2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发展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MGA2在各个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干细胞自我更新、上皮间质转化及DNA损伤修复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对肿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化浊方治疗恶性肝脏肿瘤(MHC)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12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化浊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坏死区变化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状况,同时对患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区面积显著减小,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MVD及VEGF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化浊方对MHC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内部MVD计数及VEGF水平,抑制肿瘤内部血管的形成,减少血液供给有关。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肿瘤组织间液压(IFP)增高.其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预后生存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特别是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有较大的指导、预测作用.针对肿瘤组织间液压增高机制的靶向性治疗,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在肿瘤局部侵袭及转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以其作为治疗靶点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目前已开发并发现数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正处于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所谓化疗,简单的说就是使用化学药物去治疗肿瘤,它作用于全身,对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史的积淀为中医肿瘤学现代化的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近数十年中医肿瘤学的创新与发展使得中医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肿瘤的治疗中焕发了青春.实践证明,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有较好的作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药合并放、化疗、靶向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晚期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术后应用中药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其他在围手术期和手术后、中医肿瘤康复、肿瘤的预防方面中医药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中医肿瘤科学研究方面,近数十年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临床经验总结到七十年代放化疗减毒增效、八十年代的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九十年代的抗复发转移到现阶段综合方案、诊疗规范的制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Wang YY  Bao XF  Li SY  Wu CY 《癌症》2002,21(10):1149-1153
背景与目的:目前放射外科治疗恶性胶质瘤是否能提高疗效尚有争议,本文总结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深部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脑深部恶性胶质瘤58例,肿瘤平均体积12.08cm^3。放射外科治疗平均处方剂量19.42Gy,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病人生存期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内44.8%患者肿瘤缩小,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中位控制时间15个月,胶质母细胞瘤9个月,1年肿瘤控制率37.9%,预期生存率79.3%。2年肿瘤控制率10.3%,预期生存率20.6%,Cox回归分析等中心数和肿瘤体积对肿瘤控制有显著影响,而适形指数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如果考虑到肿瘤恶性程度,只有等中心数和肿瘤体积对肿瘤控制时间有显著影响。并发症发生率44.8%。脑水肿加重中位时间8个月。症状性脑水肿发生31.0%。结论: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治疗脑深部恶性胶质瘤,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肿瘤体积对肿瘤控制时间有显著影响,适形指数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基因工程肿瘤坏死因子(nrhTNF)和足叶乙甙(VP16)的协同抗瘤作用,及nrhTNF的毒副作用。方法 以复制成功的Lewis肺癌(3LL)小鼠为模型。结果 显示nrhTNF或VP16瘤内注射均能使肿瘤生长及肺转移受到一定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33.71%。30.46%,肺转移瘤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肿瘤出现一定程度坏死,而联合应用则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抑瘤率65.77%,肺转移瘤数与对照组比较P<0.01),肿瘤出现广泛的出血坏死,同时观察到nrhTNF对实验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本研究表明:nrhTNF和VP16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对于肺癌治疗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E838及其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对白血病L1210细胞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及生命延长作用。方法 以L1210荷瘤IRM-2小鼠为模型,实验分对照组、CTX组、E838组、E838+CTX组,分别检测肿瘤抑制率、骨髓有核细胞数、胸腺与脾指数、生命延长率等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 E838治疗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对荷瘤小鼠白血病L1210有较强抑制作用。生命延长也有提高作用。结论 E838对白血病L1210有抑制作用,与化疗药物CTX合用时,能提高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术后辅助放疗对脑和脊髓肿瘤有无可置疑的作用,但关于单纯放疗的意义极少有文献报道。为评价单纯放疗对脑脊髓肿瘤的治疗作用,本文拟将我院于1975年5月~1985年12月行单纯放疗的脑及脊髓肿瘤4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不同发展阶段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水平,探讨这些活性物质在A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AL患者4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其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并对AL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不同阶段的动态检测。骨髓涂片在显微镜下按常规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原始加幼稚细胞比例。结果:AL组初诊时血浆vWF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组初诊时血浆AT-III含量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初诊时血浆Hcy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时,血浆Hcy、AT-Ⅲ及vWF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后,未达到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和未缓解(NR)]时,上述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患者治疗前血浆vWF及Hcy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和P<0.01),而AT-Ⅲ水平与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r=-0.622)。结论:动态监测AL患者血浆Hcy、AT-III及vWF水平,可作为白血病病情进展、疗效过程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化学诱癌剂DMBA诱发金黄地鼠颊囊粘膜鳞癌,建立动物模型。经鱼精蛋白及联合平阳霉素治疗,采用组织学定量方法,同时检测肿瘤内血管密度与血管面积密度。结果发现鱼精蛋白具有明显抑制地鼠颊囊癌生长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来源于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肿瘤生长早期使用鱼精会白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平阳霉素的抑瘤作用来自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它对肿瘤血管生成无明显抑制作用。联合应用抑制血管生成及直接细胞毒作用的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癌药物治疗地鼠颊囊癌有显著协同疗效,可望成为临床上治疗颊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Hsp70-antigen peptide complexes)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转移的防治作用.方法:分别从小鼠腿部接种的B16实体瘤及小鼠肺B16转移灶提取混合抗原肽,体外与Hsp70结合制得复合物,此复合物免疫小鼠后用于预防或治疗经尾静脉接种转移至肺的B16黑色素瘤,观察其对肿瘤转移的防治作用.结果: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免疫后肺转移灶节结数显著减少(P<0.01),体外脾细胞表现出对B16较高的杀伤率(P<0.01);并对肺转移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P<0.01),而从B16实体瘤提取的混合抗原肽制得的复合物比从肺转移灶提取的混合抗原肽制得复合物有更好的治疗效果(P<0.01),表现出体外脾细胞对B16更高的杀伤率(0.01<P<0.05).结论: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对肿瘤的转移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而从实体瘤提取的混合抗原肽比从转移灶提取的混合抗原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鸦胆子注射液是以中药鸦胆子为原料,经提取制成的一种抗肿瘤药物。它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而对骨髓具有保护作用,能升高白细胞,毒副作用小。大剂量连续用药时,肝肾功能,血象及脏器无明显变化.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肝癌及肺癌等。文献中未见有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湛江农垦第一医院及江西省肿瘤医院以鸦胆子注射液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及肺癌脑转移320余例(湛江农垦第一医院300余例,江西省肿瘤医院20例)有二例出现严重反应,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