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豚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并对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豚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分别于造模1、2、4周检测血清脂质的动态变化;检测肝脏脂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ox-LDL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CYP7A1(cholesterol 7a-hydroxylaseA1)、肝脏法尼酯X受体(hepatic farnesoid X receptor,FXR)、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LXRα)、HMG-CoA还原酶mRNA的相对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LDL-R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豚鼠经高脂饲料诱导1周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C、LDL-C即发生升高,随造模时间延长,血脂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造模4周后模型组血清ox-LDL、sd-LDL浓度,肝脏TC水平比正常组升高。肝脏HMG-CoA还原酶表达下调,LDL-R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值得注意的是豚鼠肝脏法尼酯X受体(FXR)表达明显上调,且肝X受体α(LXRα)表达也明显上调,但二者激活水平相当,最终未改变肝脏CYP7A1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高脂诱导豚鼠形成高胆固醇血症主要与外源性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发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并研究甘油三酯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饲常规饲料,模型组饲高脂饲料,连续诱导4周。于第2、4周检测血清TG、TC、LDL-C、FFA水平和LPL活性,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探讨甘油三酯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同时观察阳性药非诺贝特对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血脂的影响。结果金黄地鼠造模2周时,血清TG、TC、LDL-C、FFA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2.57、1.93、2.49和1.25倍;造模4周时分别升高3.93、1.90、2.27和2.29倍。阳性药对TG和FFA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黄地鼠造模后,肝脏AMPK、PPARα、CPT-1 mRNA表达降低,SREBP-1c、ACC、SCD-1、AGPAT2、DGAT2 mRNA表达上调。ApoB表达有上调趋势,MTTP和LPL表达有下调趋势,血浆LPL活性明显降低。这些酶、蛋白、受体的表达变化是金黄地鼠甘油三酯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结论金黄地鼠经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形成了具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特征的高脂血症模型,AMPK、SREBP-1c、ACC、SCD1、DGAT2、AGPAT2、PPARα、CPT-1、LPL既是金黄地鼠甘油三酯代谢紊乱的生物标志物,也是降甘油三酯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荜茇宁(GBN)的衍生物(GBNT)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脂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Wister 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E 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 方法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GBNT 低、高剂量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 TC、TG 和 LDL-C 的含量,升高 HDL-C 含量;上调 LDLR,LCAT,CYP7A1蛋白的表达;并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结论GBNT 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 LCAT,CYP7A1等脂质代谢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16):2212-2215
目的:研究血脂平胶囊对高血脂模型金黄地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3 mg/kg)、联用组(血脂平胶囊1.3 g/kg+阿托伐他汀1.5 mg/kg)和血脂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血脂平胶囊1.3、2.6、5.2 g/kg),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地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他组地鼠给予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模型,2周后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地鼠ig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地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肝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PPAR-α、CYP7A1、ACOX、SREBP-1c、ACC1)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地鼠血清TC、TG、LDL-C、FFA含量增加,HDL-C含量降低,PPAR-α、CYP7A1、ACOX m RNA及蛋白表达减弱,SREBP-1c、ACC1 m RNA及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平胶囊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用组地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血脂平高剂量组HDL-C除外)(P<0.05);血脂平胶囊中剂量组地鼠TC、TG、FFA含量和PPAR-α、CYP7A1、ACOX、ACC1 m RNA及CYP7A1、SREBP-1c、ACC1蛋白表达均明显改善(P<0.05);血脂平胶囊低剂量组地鼠TC、TG含量和PPAR-αm RNA及CYP7A1、SREBP-1c蛋白表达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平胶囊具有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和抑制SREBP-1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种小鼠高脂血症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实验动物模型新型方法。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喂饲标准饲料,阳性对照组喂饲高脂饲料;模型组饲以标准饲料和牛奶,30d后检测血清和肝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脏指数(LI),光镜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I及血液和血清中TC、TG、LDL-C明显升高,而HDL-C明显降低。光镜下模型组肝脏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病灶。结论小鼠喂饲30d标准饲料和牛奶,可建立理想的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8,(7):976-979
目的:考察薤白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为薤白降血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另取50只大鼠饲以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取成模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和薤白低、中、高剂量组(0.83、1.67、2.50 g/kg,分别饲以含10%薤白的高脂饲料8.3、16.7、25.0 g/kg,不足采食量者用高脂饲料补足)。饲养45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计算大鼠肝、脾、肾、心脏指数,并检测大鼠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肝X受体α(LXR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和肝指数显著升高,血清中HDL-C含量和肝组织中LDLR、LX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薤白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且薤白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LDLR、LX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肝、脾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薤白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中LDLR、LXRα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胆宁片对高脂模型大鼠脂肪肝及PPARα、CYP7A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成药胆宁片对实验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胆固醇7α单加氧酶(CYPTA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9 wk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模型大鼠胆宁片0.317 g·kg~(-1)·d~(-1)灌服5 wk,检测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过氧化氢酶(CA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TG、TC、FFA、CAT、总胆汁酸(TBA)含量,肝脂变面积,检测肝脏PPARα、PPARα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脂肪性变,肝脏TG、TC、FFA及血清ALT、TG、TC、FFA含量升高,肝脏及血清CAT活性降低,肝脏PPARα及PPARαmRNA和CYP7A1 mRNA的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胆宁片能明显降低肝脏TG、TC、FFA,血清ALT、TG、TC、FFA含量(P<0.01),提高肝脏及血清CAT活性,提高肝细胞PPARα及PPARαmRNA和CYP7A1及CYP7A1 mRNA的表达(P<0.01),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熊去氧胆酸。结论:胆宁片对实验性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PPARα及CYP7A1表达,促进肝脏摄取、氧化脂肪酸与胆固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胆固醇吸收、肝脏胆固醇代谢途径探讨天麻醇提物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蛋黄乳腹腔注射复制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变化;脂肪乳灌胃建立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模型,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脏器指数、肝脂4项的变化,以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胆固醇生物合成相关蛋白LXRα和SREBP1、细胞摄取相关蛋白LDLR、外排流出相关蛋白ABCG1及分解排泄相关蛋白CYP7A1,探讨天麻醇提物调节肝脏胆固醇代谢的机制。结果:对比模型组,天麻醇提物组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TC、TG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肝脏脂质沉积模型小鼠肝脏指数(P<0.05)及肝组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HE染色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肝组织病变、脂质沉积程度明显减轻;天麻醇提物能降低模型小鼠肝组织LXRα、SREBP1表达量(P<0.01),上调LDLR、CYP7A1的表达(P<0.05),对ABCG1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天麻醇提物通过降低肝脏TC的生物合成和增强肝脏TC细胞摄取和分解排泄而降低血清TC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粗壮女贞总苷(total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 from CN,CNTG)降脂作用及其基于AMPK通路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 Syrian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药非诺贝特组及CNTG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地鼠应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1周后取血,检测血清TC、TG、LDL-C、HDL-C含量,确定模型形成。之后连续给药4周,在给药2周、3周及4周后分别取血,检测血清中TC、TG、LDL-C和HDL-C的含量。在给药4周后剖取肝脏,进行肝脏TG、TC含量测定和肝脏病理学检测。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NTG对肝脏中AMPK、CD36、CPT1、ACC的mRNA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和其上游调控蛋白LKB1的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并检测HMG-Co A还原酶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给药2周、3周、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CNTG高剂量组血清中的TC、TG、LDL-C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中TC、TG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可明显减轻肝细胞病变。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NTG可以明显升高AMPK的相对表达量(P<0.01),但CD36、ACC和CPT1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CNTG高剂量组肝脏中的LKB1、phospho-LKB1及phospho-AMPKα的相对表达量均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CNTG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的血脂和肝脂水平,其机制可能是CNTG促进肝脏中LKB1磷酸化以激活AMPK,从而调控机体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