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研究急诊门诊的危重病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336例危重症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患者中,创伤病人70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68例;循环系统疾病病人6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60例;其他系统疾病病人76例;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抢救危重病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在1、8、11月.21例患者在抢救时进行心肺复苏,死亡15例,6例心肺复苏成功.结论 分析研究急诊门诊的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相关特征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抢救率,降低急诊门诊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体化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抢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结果、抢救反应时间及出院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和急诊至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能有效降低急诊停留时间,缩短特殊检查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东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52-15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组46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抢救成功率,MODS、ARDS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复苏后4 h PLT、HCT、PT、血乳酸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 h观察组PLT、HCT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T、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措施中应用效果较好,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抢救的86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急救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2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急诊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心肺复苏抢救患者60例,依据治疗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30例,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监测组患者30例,均进行PetCO2监测下进行抢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组患者成功抢救比例、患者满意度、死亡比例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肺复苏患者在PetCO2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比例,提高成功抢救比例,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对急诊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86例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诊疗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术前抢救时间、转运时间及科室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有效缩短急诊重度多发性创伤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应用绿色通道联合精细化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绿色通道管理模式联合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对象是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急诊抢救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抢救和护理,临床症状上两组患者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抢救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数据方面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在准确诊断病情之后实施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且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娟娟 《现代养生》2023,(7):544-546
目的 探讨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9月急诊创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信封密封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予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癫痫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急诊科进行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110例,根据心肺复苏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试验组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动脉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压[舒张压(SP)、舒张压(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诊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快速反应团队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的脊柱板使用时间、高级气道建立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术前抢救时间、止血药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快速反应团队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护理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院前120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抢救时间<15min与>15min抢救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开始抢救时间<15min与>15min抢救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可加快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及脑复苏的成功,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抢救成功率,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很好药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抢救急性中毒14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本院采用纳洛酮抢救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心、肺、脑复苏,急性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危急症有明显疗效。本文就纳洛酮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抢救急性药物与酒精中毒148例,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1992年9月至1999年12月急诊抢救和住院、留观患者26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医药高等院校教材《内科学》有关急诊中毒诊断标准(均有明显的药物接触史,酗酒史加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⑴急性药物中毒共152例:治疗组88例,其中吗啡类药物中毒69例,安定中毒11例,苯巴比妥中毒8例;男性64例,女性2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治疗,根据最终抢救结果分为有效组56例与无效组2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救治情况以及不同心肺复苏时机的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无效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注射剂量、电除颤次数均显著少于无效组(P <0.05)。心肺复苏时机≤1 min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肺复苏时机> 1 min者(P <0.05)。结论肾上腺素、电除颤及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心肺复苏时机应≤1 min,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CPR成功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醒脑静复苏组10例和常规复苏组8例.常规复苏组给予常规复苏药物治疗,醒脑静复苏组在常规复苏组基础上联用醒脑静注射液.两组均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12、24、48 h检测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量(ERO2)和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复苏组和醒脑静复苏组的SjvO2在ROSC后1、12 h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ROSC后24、48 h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Ca-jvO2和ERO2在ROSC后1、12h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ROSC后24h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醒脑静复苏组SjvO2在ROSC后24、48 h低于常规复苏组(P<0.05),ERO2和Ca-jvO2在ROSC后24、48 h则高于常规复苏组(P<0.05),其中在ROSC后48h,醒脑静复苏组ERO2[ (27.06±3.91)%]和Ca-jvO2[ (46.17±4.41) ml/L]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6.88±2.65)%、(45.42±4.67) m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减轻CPR患者的脑损伤,有利于CPR患者的脑复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者62例为研究组,常规急诊入院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本治愈率为75.81%,高于对照组的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91.3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4%和15.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用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救治,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较常规急诊救治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急诊急救的严重创伤病人共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创伤类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分别为(49.12±16.35)小时、(73.91±17.20)小时,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91.67%VS83.33%,P<0.05);经整理护体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较对照组患者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其对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病人对护理抢救的满意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和院内心肺复苏的差异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发生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院内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7例,B组为院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45例。两组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内(均≤4分钟)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A、B两组均按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复苏成功26例,成功率为55.32%;B组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24.44%。两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考虑与院内抢救条件及急救设备,高年资医务人员参与抢救,医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79例,其中127例未呼叫急救电话,由家人或外人直接送来急救中心(非院前急救组,A组)。另外152例经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B组),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病死率和生存时间。结果院前急救组病死率低[院前急救组(18.42%),非院前急救组(31.50%)]、生存时间长[院前急救组(5.14±1.7)h,非院前急救组(2.5±0.8)h],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降低病死率,延缓死亡时间,加强"黄金1小时"的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15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3 d后两组疼痛情况、急诊抢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