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麻患者回到麻醉恢复室(PACU)的肌松残余情况.方法 选择接受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术后转入PACU的患者151例.麻醉诱导给予芬太尼和丙泊酚后,采用TOF-Watch(R)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定标,记录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基础值.然后单次给予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气管插管或放置喉罩.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输注.术毕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指征拔管.记录患者从拔管到入PACU的时间.回到PACU即刻开始监测TOF值,每5 min一次,共监测30 min或直到TOF比值恢复至0.9以上.结果 145例患者完成观察.回到PACU后测量的TOF比值除以定标后的TOF基础值,为修正过的TOF比值(TOFr).TOFr< 0.9者(肌松残余组)61例(42.1%),在PACU中TOFr恢复到0.9以上所需时间为(12.3±8.5)min.肌松残余组中有36例进行了肌松拮抗,而非肌松残余组(TOFr≥0.9)有49例进行拮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肌松残余组与非肌松残余组从拔管到PACU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6.5)min vs.(16.1±5.0)min,P=0.033],带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0±22.6)min vs.(97.1±52.9)min,P=0.002].肌松残余组和非肌松残余组使用罗库溴铵者分别为13例和28例,使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者分别为48例和56例,使用不同肌松药患者间肌松残余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18,P=0.136).结论 肌松残余是PACU中常见的并发症.采用肌松监测仪可以有效评估患者肌松残余情况.拔管后1h内是肌松恢复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单次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曲库铵组(A组)和琥珀酰胆碱组(S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停用肌松药,全程仅用得普利麻、瑞芬太尼静脉泵注维持电脑双频指数(BIS)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药用量、肌松恢复时间、术中体动次数、气道压、拔管时间、残余肌松发生率、拔管时间及外科麻醉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术中体动,S组2例发生呛咳;A组肌松恢复时间较S组长(P〈0.01)。两组其他手术条件、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肌松药全身麻醉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是基本可行的,但在这种麻醉状态下不宜进行气管内操作。  相似文献   

3.
临床麻醉工作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麻醉使得肌肉松弛(肌松)药的使用受限,而无肌松麻醉成为临床麻醉方式的新挑战。瑞芬太尼是具有超短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其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可为无肌松麻醉气管插管和麻醉维持提供有利条件。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比较,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快速清除和持续静脉输注无明显蓄积的特点,并可基本满足无肌松全身麻醉诱导的气管插管条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模式互补,能协同消除麻醉对机体的伤害性刺激,维持稳定的通气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满足手术条件,在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可避免肌松药残余作用导致呼吸恢复延迟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实现无肌松麻醉的优选组合。现综合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不同手术需求和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无肌松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80-280
临床上应用肌松药后判断神经肌肉功能是否恢复到正常是很困难的。客观监测神经肌肉功能和桔抗残余肌松药作用对临床麻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全身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残余、麻醉实施过程中损伤性操作、手术创伤性刺激等,使患者原有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引发各种并发症[1],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肌松药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在全麻手术中,能在手术过程中为术者的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保证麻醉和手术的平稳和安全进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使用肌松药物后,常会产生肌松药物的残余,损害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增加肺部并发症,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通过对近年文献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应用肌松药物产生的药物残余情况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约25%的患者使用肌松剂;在美国,ICU,$者几乎都使用肌松剂。肌松剂已不再是麻醉医师的专用药物,它已成为ICU不可缺少的常用药物。虽然各种肌松剂都可被用于ICU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肌松剂是最完善、最安全的。在ICU中选用肌松剂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殊需要、禁忌证以及对心血管的影响、肝肾功能、作用时间、费用等因素综合评价、科学选定、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并发症。互1*U中常用的肌松剂1.l琅琅胆碱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作为快速气管插管的首选药物,但需警惕高钾血症,仅2%~5%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8.
肌松药物残余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肌松作用残余是一个与临床结局息息相关的问题,因为麻醉后残余的肌松作用(以下简称肌松残余)可导致肌肉无力、血氧饱和度下降、肺萎陷、急性呼吸衰竭,而上述麻醉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永久性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肌松监测的应用以及使用肌松药拮抗剂等诸多临床问题,往往是基于传统的观念或者使用者各自的方法,而并非基于循证医学的结果来指导和制定具体的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非去极化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年龄、性别、选用的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与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效应的关系来阐述肌松药发生残余阻滞作用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性别、药物、并存疾病等均可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肌松效应。结论 掌握相关因素、合理掌握肌松药的用量、做好肌松监测工作,对预防术后肌松残余及呼吸系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艺  杨桐伟 《吉林医学》2010,31(5):680-681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以下简称吸入麻醉药)麻醉效能强、可控性高以及苏醒迅速,在全身麻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型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51W89,简称Cis)具有不释放组胺,心血管反应小等优点,使其在全身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对Cis具有明显的肌松增效作用,延长其作用时间,同时也可降低抗胆碱酯酶药拮抗Cis的肌松效果,早期停用或降低吸入麻醉药浓度可以消除或降低吸入麻醉药所致的残余肌松,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早期恢复,尽早安全拔除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11.
在复合全麻过程中肌松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合理应用肌松药不仅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操作条件,更有利于呼吸管理,但肌松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肌松残余,导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因此近年来麻醉医师及研究者对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越来越重视。本文就肌松残余与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手术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监测T1低于20%肌松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肠道肿瘤手术患者20例,麻醉方法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全麻前将麻醉平面控制于T6以下水平。全身麻醉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肌松监测采用TOFW ATCH SX肌松监测仪监测TOF,肌松药物采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6mg/kg,追加时机为T1恢复至20%,追加剂量0.15mg/kg。记录首次给予肌松剂至T1恢复至20%的时间,每次追加药物时间至T1恢复20%时间,最后一次追加至4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 of four ratio,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术中肌松剂使用剂量。记录术中肌松效果评价,包括术者抱怨肌紧张和患者体动反应。记录拔管后残余肌松并随访24h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结果本组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岁;体质指数(23.2±3.9)kg/m2;手术时间(202.6±73.0)min,罗库溴铵用量(116.7±27.1)mg。所有患者无体动反应,术者抱怨腹肌紧张患者4例。术毕拔管时间(10.8±6.7)min,拔管后TOF中位数为107%,无残余肌松,随访24h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颤搐高度T1控制目标在20%以下可以满足大部分腹腔镜手术肌松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许敏  魏昕  方才 《安徽医学》2011,32(12):2086-2088
随着肾功能不全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例增加,特别是肾移植手术的普及,肾功能不伞患者的麻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药物的排泄清除能力低,保水能力差,同时存在容量的重新分配、pH值的变化等病理情况,这些凶素都会导致血浆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进而引起乙酰胆碱清除率下降,从而引起血浆里游离的肌松药物水平变化,表现为药物持续时间延长、诱导和维持剂量增加及手术后的残余药物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膈肌超声观察膈肌的变化情况评,估术后肌松残余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纳入2019年8至10月拟行非胸腹部手术的全麻插管患者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分别于术前和拔管后即刻用超声检查评估膈肌运动情况,采用高频探头(4~15 MHz)于右侧腋前线第8、9肋间观察并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DB)在吸气末及呼气末的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厚度变化率(DTF)。再采用低频探头(1~5 MHz)于右侧肋骨缘肝区分别测量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的变化。围手术期进行肌松监测并记录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和 镇静评分。在恢复室记录改良Aldrete 恢复评分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为54.7%。肌松残余组拔管时DTF-DB [31.3(21.1,45.0)比38.5(26.6,53.9),P=0.045]和DE-DB(2.9±1.4比4.1±1.0,P<0.001)显著低于无肌松残余组,相关分析显示DTF-DB(r=0.351,P=0.002)和DE-DB(r=0.580,P<0.001)均与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显著相关。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超声评估膈肌运动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对于判断肌松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与术中低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J  Ye W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74-3076
目的 研究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的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及其与术中低温的关系.方法 民航医学中心(民航总医院)麻醉科2009年7至12月80例只用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的全麻患者,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9 ~59岁.常规麻醉诱导维持,术中无肌松剂追加.术中鼻咽体温(T)<36℃为术中低温组(LBT组)否则为非术中低温组(NBT组).术毕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即刻测定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结果 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残余肌松发生率为28.7%.LBT组37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术后残余肌松,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为43.2%.NBT组4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术后残余肌松,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为16.3%.LBT组与NBT组相比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低温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肌松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已久,随之而来的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效应时有发生,严重者危及手术患者生命,已日益受到麻醉医师和学者重视。本文查阅近年来术后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相关著述总结了残余肌松的诊断标准、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危害及后果、预防和处理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认识和应对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术前化疗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模式,使乳腺癌Ⅲ期患者的肿瘤范围缩小[1],高手术生存率,能为Ⅱ期乳腺癌患者争取保乳手术的机会[2],高生活质量.研究分析了术前化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对肌松药物反应的变化,期对这类患者麻醉时肌松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59-6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后,以临床征象判断肌松程度,术毕和拔除气管导管时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及引起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成年择期手术患者500例,分别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七氟醚吸入麻醉,麻醉手术期间分别给予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用TOF Watch SX监测仪盲法观察麻醉过程透皮连续4次(TOF)监测时第4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与第1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的比值(TOFr)的变化。结果:术毕平均TOFr=0.53±0.38,其中275例0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更葡糖钠组(n=43例)和新斯的明组(n=43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和术中维持方案相同,使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手术完成后,待肌松监测恢复到气管拔管30min时,舒更葡糖钠组给予舒更葡糖钠2mg/kg,新斯的明组术后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0.04mg/kg+阿托品0.02mg/kg。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麻醉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统计患者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罗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舒更葡糖钠组气管拔管时间、肌松拮抗起效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新斯的明组(P<0.05)。两组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明确,减低了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肌肉松弛药(简称肌松药)已成为现代麻醉不可缺少的辅助用药。随着对肌松药的不断研究和开发,新一代肌松药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逐渐减少,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按肌松药阻断神经径模线肌肉兴奋传导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