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动症儿童的脑电图变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儿童多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其疾病的本质。方法:在现代儿童多动症脑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理论,探讨其脑电图变化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提出新的思路。结果: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患,其疾病本质是由于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脑电描计术就是通过检测脑神经电生理活动而反映脑功能改变情况的临床检测手段。近年来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脑电图研究进展较快。结论:儿童多动症被认为是特殊大脑调节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患儿整个环路,即脑干网状结构一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一大脑皮质的调节能力不足,脑功能紊乱,适宜的调节不能被强化,不利的调节得不到抑制,从而表现出儿童多动症的诸多问题。每个行为都是皮质与皮质、皮质与皮质下的网络建立联系来保持一种激活状态。网络保持激活状态或抑制状态时,其刺激性与脑电图方面同步,皮质活动和控制情况可以通过皮质神经活动诸如脑电图波谱的密度、分布、波幅及波形等观察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儿童多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其疾病的本质。方法:在现代儿童多动症脑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理论,探讨其脑电图变化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提出新的思路。结果: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心理行为障碍性疾患,其疾病本质是由于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脑电描计术就是通过检测脑神经电生理活动而反映脑功能改变情况的临床检测手段。近年来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脑电图研究进展较快。结论:儿童多动症被认为是特殊大脑调节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患儿整个环路,即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大脑皮质的调节能力不足,脑功能紊乱,适宜的调节不能被强化,不利的调节得不到抑制,从而表现出儿童多动症的诸多问题。每个行为都是皮质与皮质、皮质与皮质下的网络建立联系来保持一种激活状态。网络保持激活状态或抑制状态时,其刺激性与脑电图方面同步,皮质活动和控制情况可以通过皮质神经活动诸如脑电图波谱的密度、分布、波幅及波形等观察到。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作为一种新兴的脑观测技术,在检测与运动相关的脑活动时具有优势,此前多被应用于心理、情感等领域。本文就fNIRS在运动控制及其障碍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姿势保持、节律运动、反射与被动运动、随意运动、运动想像等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4.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前庭皮质的确切定位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近几十年,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无电离辐射性、可将功能成像与解剖细节结合起来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前庭皮质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目前,有关前庭皮质研究主要是针对健康受试者和各类前庭疾病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功能用磁共振成像(fMRI)回波平面(EPI)技术,研究人脑运动皮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27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右手挤压橡皮圈,在运动和静止两种对比条件下,采集运动皮层的回波平面图像(BOLD-fMRI)。分析运动状态和非运动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fMRI图像显示运动刺激下脑功能活动激活区主要位于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区、辅助运动区等。结论fMRI可用于研究活体人脑各功能区的活动,fMRI可对运动刺激下的人脑运动皮质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成像技术, 可用于评估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皮质激活情况和功能连接水平等。观察不同神经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大脑皮质激活的影响, 可以为评定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神经可塑性变化提供依据, 有利于个体化、精准化康复。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新兴的脑功能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氧活动水平变化间接反映神经活动强度,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但相关临床应用尚无标准化试验范式与技术指标。本文从方法学角度梳理fNIRS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常用任务态范式与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功能成像技术与针灸研究疗效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重要一类,他可以将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信息,进行直观的功能可视化显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的作用路径,极有可能是首先针刺穴位,通过神经系统激活人脑相关功能区某些核团,进而控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靶器官的功能紊乱。因此,脑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对于针灸原理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脑功能成像实验结果的客观与否,取决于多个环节,其中对医学图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比较重要的。目前所流行的SPM等处理软件存在待发展的空间,需要图像处理技术来完善。多种模式医学数据的配准多学科联合研究是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神经影像技术是进行卒中后脑可塑性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弥散张量成像可用于描述白质纤维束结构,评估受损程度,但不能反映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联系;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检测特定任务引起对应的脑区激活情况,但试验设计复杂,对受试者要求高;静息态fMRI可进行复杂脑网络分析,反映不同脑区功能联系,但数据分析方法复杂;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用非侵入性方法反映脑区功能激活情况,相比fMRI,fNIRS有更好的时间分辨率,但空间分辨率稍差。多种检测手段结合可能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严重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涉及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障碍。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是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法检测脑实质血管内血氧浓度变化,以显示相应的脑功能区。孤独症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力、运动、语言和面部识别等方面,发现孤独症患者的脑功能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部分区别。目前孤独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检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病例较少,脑功能实验设计较为简单。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脑功能磁共振检查将会对孤独症的脑功能异常做出综合评价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幸存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进行功能性步行时常需同时执行运动和认知双重任务。通常情况下,其中一项或两项任务的执行能力会下降,造成双重任务间的干扰,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关于双重任务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和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多。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等神经影像学方法来探索双重任务的相关机制是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已广泛应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评估及分类诊断中, 本文主要对fNIRS的原理、技术特点、方法学限制及其在ASD研究中关注的脑区分布、任务分类、脑功能连接、分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旨在为ASD生物标记物的开发及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loodoxyge鄄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fMRI的历史背景及基本原理MR进行脑功能活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注药对比法。Belliveau等[1]利用这种方法开创了MR研究脑功能的先河。他们对7名正常人在黑暗与光线两种刺激状态下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钆(Gd鄄D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技术探究脑老化对老年人步行任务的影响机制。 方法 招募20例健康老年人和22例健康年轻人,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站立步行试验(TUGT)、快速和自选速度10 m步行试验(10MWT)以及GaitRite步态参数采集和步行同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试验,分析和比较2组受试者的前额叶认知区(PFC)和运动区初级运动皮质(MC)功能连接强度以及步态参数之间的差异。 结果 在步态分析参数中,老年组的步频较青年组明显增高(Z=-2.067,P=0.039)。在脑网络数据中,老年组在同源ROI中RPFC的FC值低于青年组(t=2.65,P<0.05),且老年组在异源ROI中的RMC-RPFC(t=2.62,P=0.04)和RPFC-LPFC(t=2.69,P=0.04)FC值亦低于青年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正常步行时出现RPFC及其相关脑区的FC值减少,可能属于脑老化早期脑网络激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综述.以阐明图像处理和分析投术在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Pdline 1996—0-/2004-12期间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和“processing and analvshsisl,ICA.FCM”、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利用yahoo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词同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那些有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搜集到35篇英文全文.2篇中文,这此资料在对脑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均具有较新的进展性。资料综合:由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成像原理上自其特殊性,其目的是标记(或映射)时应于大脑在执行特殊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脑的激活区域,在功能磁共振图像中,功能活动信号表现为微弱信号,难以用肉眼区分出哪些是功能活动区域。因此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微弱的功能活动信号,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有所不同,将搜集到的35篇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按照处理方法是否依赖于刺激时程,把图像处理方法分成假设驱动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并分析和讨论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结论: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在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最终脑功能的精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是一种非侵入式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fNIRS可用于观察康复训练后患侧脑区激活情况和健侧代偿作用,还可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了讨论和综述,以阐明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4-12期间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技术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功能磁共振成像”和“processingandanalysis,ICA,FCM”,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利用yahoo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检索词同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那些有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及其处理和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搜集到35篇英文全文,2篇中文,这些资料在对脑功能磁共振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方面均具有较新的进展性。资料综合:由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成像原理上有其特殊性,其目的是标记(或映射)对应于大脑在执行特殊任务或受到某种刺激时脑的激活区域。在功能磁共振图像中,功能活动信号表现为微弱信号,难以用肉眼区分出哪些是功能活动区域。因此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微弱的功能活动信号,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有所不同。将搜集到的35篇英文文献,2篇中文文献按照处理方法是否依赖于刺激时程,把图像处理方法分成假设驱动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并分析和讨论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结论: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在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在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最终脑功能的精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具有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多因素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脑-肠轴相互作用在IBS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探究IBS患者脑结构、功能及代谢的改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就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IBS相关脑改变的主要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功能活动磁共振成像与经络-中枢神经相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功能活动磁共振成像 (fMRl)是磁共振成像的一种应用和深入发展 ,主要用磁共振成像的方法研究人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1990年对动物的实验表明有可能用磁共振成像研究大脑功能 ,1991年发表了第一幅有意义的人大脑功能图像 ,显示出视觉刺激在大脑的反应[1] ,开始了脑功能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研究针康法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重建的脑皮质激活模式的变化。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4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12)和针康组(n=12),分别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针康法干预。对照组纳入10例年龄等基线信息与脑卒中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受试者。干预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并对受试者进行fNIRS检查。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计算脑皮质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皮质(PMC)及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C)的功能强度变化及偏侧化指数(LI)。结果干预前,康复组和针康组FMA-L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4周后,两组FMA-LE评分均显著提高(t>3.770,P<0.001),针康组高于康复组(t=2.252,P<0.05)。干预前,对照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高于康复组和针康组(P<0.05),后两组皮质运动相关区域功能连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8,P>0.05);干预后,康复组和针康组平均功能连接强度均提高(t>2.178,P<0.05),其中针康组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增强(P<0.05),针康组SMC区LI提高(P<0.05);针康组FMA-LE评分变化量与患侧PMC功能连接强度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579,P<0.05)。结论针康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SMC的非对称性激活。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患侧PMC的激活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