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36-3037
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就诊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共63例,根据患者的自身支付意愿为DHS治疗的对照组和PFNA治疗的观察组29例和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1w观测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结果 (1)对照组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切口长度长、骨折愈合时间长;(2)术后1w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好。结论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较短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并且对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有较好的作用,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取骨外科50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比相应临床资料和数据,并加以分析讨论。结果采取微创锁定钢板方式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明显优于采取传统钢板方式手术。微创切口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大切口普通钢板内固定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zied Controlled Trials,RCT)进行Meta分析,探讨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band wiring,TBW)和Cable-Pin系统(Cable-Pin system,CPS)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7项相关RCTs。应用RevMan 5.3对于二分类变量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连续变量则计算加权平均数(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和95%CI。结果:Meta分析显示,TBW组与CP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髌骨骨折,与采用TBW治疗相比,CPS疗效更好、更安全,且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93-1094
不同术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选取我院及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70例股骨干骨折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86%低于对照组5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切口较小,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1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1例。采用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促进骨折愈合、下地负重,骨折复位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切口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外侧皮肤麻木的影响,为减少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麻木提供参考,同时对麻木产生的原因做出诊断。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名,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测量患者术后2周、1月、3月、6月、1年的皮肤麻木面积及麻木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术后膝关节切口外侧皮肤麻木的差异。结果 改良手术切口术后皮肤麻木发生率小于经典手术切口,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切口术后皮肤麻木面积小于经典手术切口(P<0.001);随时间变化,麻木面积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部分患者切口外侧麻木可完全恢复。结论 改良手术切口较经典手术切口术后切口外侧麻木发生率更小;改良手术切口较经典手术切口对于减少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皮肤麻木发生率及麻木面积有积极的意义;TKA术后切口外侧皮肤麻木可诊断为隐神经髌下支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传统方法动力性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者(PFNA组)37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者(DHS组)2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Parker-Palmer活动评分情况。结果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长度短和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rker-Palmer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尤其适用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82例,行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为钢板组,行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42例为髓内钉组,对比两组引流液量、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髓内钉组引流液量、手术失血量少于钢板组,切口长度小于钢板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P<0.05);随访6个月,髓内钉组髋关节恢复状况优于钢板组(P<0.05)。结论: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可优化手术情况,加快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治疗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93例,其中46例行头皮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对照组,另47例行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7.87%(46/47)高于对照组80.43%(37/46)(P<0.05);试验组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1%(4/47)低于对照组26.09%(12/46)(P<0.05)。结论:发际内弧形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可提高复位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乳晕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1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选择经乳晕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开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 经乳晕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开放切除术更佳,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瘢痕长度更短,且术后并发症更低,患者治疗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量研究已证实与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优越性目前尚无定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小切口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0至2014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搜集有关劈三角肌入路与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选择Neer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 评分作为 Meta分析的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2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721例患者,发表时间为2010到2014年,其中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文献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小切口长度,提高Neer评分及Constant评分(P〈0.05),但两种手术入路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相比,劈三角肌入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患者所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劈三角肌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窥镜技术与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探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2例,其中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者103例为内窥镜组,采用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者9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2、3天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内窥镜组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5.8%、6.8%、7.8%)低于对照组(22.2%、20.2%、25.3%)(P<0.05),内窥镜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2.9%、2.9%、5.9%)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5.6%、30.8%、30.8%)(P<0.05);内窥镜组术后第1、2、3天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194.90(122.10,314.50)、150.50(88.40,223.30)、115.10(67.00,174.30)ng/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5.16(3.45,9.52)、3.56(2.15,5.65)、1.87(1.11,2.78)μg/L]与对照组[164.40(92.00,248.40)、122.80(69.90,224.50)、87.64(36.70,152.50)ng/L,4.96(3.33,9.31)、3.50(2.53,4.63)、1.94(1.21,2.8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2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均高于术前(P<0.05);内窥镜组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69.41±39.25)mL/min]和搏动指数(1.91±0.71)与对照组[(78.58±35.74)mL/min、1.92±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良好的围术期效果,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相比,可减少下肢伤口麻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胸腔引流管留置方式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引流效果及引流管口愈合、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80例,分别采用单根24F胸引管(传统组)与24F胸引管联合8F微导管(改良组),通过2种不同的置管方式,分析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渗液、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评分及引流管口愈合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可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切口渗液,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疼痛从术后第2天开始较传统组减轻,术后第3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方式是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可以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切口渗液及引流管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疗效及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洪湖市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经皮组(n=52)、传统切开组(n=48)及交锁髓内钉组(n=30)。其中微创经皮组采取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传统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内固定技术治疗,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三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不愈合、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功能及活动度情况。结果微创经皮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微创经皮组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经皮组的各Kofoed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经皮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传统切开组与交锁髓内钉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 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相比于传统切开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技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更有利于肢体功能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51例于该院治疗的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型、Ⅵ型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和常规组,关节镜组24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常规组27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以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评估手术临床疗效。结果随访9~1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膝关节KOOS评分中疼痛和症状评分、Rasmussen评分中成角畸形、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评分和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与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比较,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峡部植骨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拟行峡部植骨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入路,而试验组患者实施经Wiltse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经Wiltse入路峡部植骨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7 d的疼痛与功能障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讨论介入封堵治疗PFO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7月我院行PFO介入封堵术的PFO患者9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cTTE)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证实为卵圆孔未闭并存在右向左分流。封堵成功即刻予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封堵器及分流情况。术后3个月,行cTTE及颅脑CT。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封堵器位置正常,二、三尖瓣功能正常,未见残余分流,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8.9%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34.4%患者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减少,总的有效率为93.3%。术前27例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患者中19例术后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完全消失,8例肢体麻木乏力症状虽未完全消失但较前不同程度缓解;术前8例恶心呕吐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示阳性率为5.6%(5/90)。术后3个月复查颅脑CT,提示本研究中90例患者均未发现新发梗死灶,再发脑卒中发生率为0%。结论 介入封堵治疗PFO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分流量,降低脑卒中的再发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PFO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部淋巴管瘤的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7例手部淋巴管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33岁,平均19.6岁;肿瘤位于手背4例,手腕1例,手指2例;首发症状均为无痛性肿物,肿物范围(5.0 cm×6.0 cm×0.5 cm)~(11.0 cm×15.0 cm×1.5 cm),3例肿物体积有波动性变化的特点。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彻底切除肿瘤,切口均直接缝合,术后随访,末次随访参照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四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情况。 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淋巴管瘤,手术平均用时为95.5 min,切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5.3 d。本组患者早期1例切口1.0 cm×2.5 cm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1例术后3 d出现淋巴漏,经再次清创缝合伤口后愈合,其余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7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6个月,末次随访患肢功能评分为17~28分,平均25.3分,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85.7%(6/7)。 结论手部淋巴管瘤症状常为无痛性肿物,肿物体积可呈波动性变化,显微外科手术可实现肿瘤彻底切除,减少损伤及复发,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或晚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骨科收治的10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53例和晚期手术组49例,早期手术组为受伤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晚期手术组为受伤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术后3个月肋骨骨折愈合情况,康复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晚期手术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晚期手术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骨折愈合率高于晚期手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能够显著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有利于肺功能和血气水平的恢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