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同时羊膜植入巩膜及球结膜瓣下滤过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及结膜瓣下羊膜植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滤过泡形成良好,无透明泡、漏水泡或扁平泡出现。最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86±4.00)mmHg(1kPa=7.5mmHg),明显低于术前(29.65±5.76)mmHg。最终随访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及结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地促进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避免了诸如结膜菲薄型青光眼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球结膜下筋膜囊黏连所引起的远期术后滤过泡形成不良的并发症。[眼科新进展2007;27(3):224-225]  相似文献   

2.
羊膜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保存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抗增生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方法 ,施行统一的小梁切除术 ,将 68例 (78只眼 )确诊的青光眼分为移植组 41只眼和对照组 3 7只眼。移植组术中在巩膜瓣下植入羊膜移植片 ,对照组术中巩膜瓣下未植入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观察 8个月~ 3年 ,采用寿命表方法统计。结果 眼压 :移植组和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由术前 (3 6.72± 10 .70 ) mm Hg(1mm Hg=0 .13 3 k Pa)、(3 5 .3 7± 8.94) mm Hg,降至术后 (16.45± 3 .87) mm Hg、(2 0 .46± 3 .0 9) m m H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滤过泡 :移植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82 .86%和 42 .64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手术成功率 :移植组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82 .5 6%、42 .87%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视力 :移植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 (P <0 .0 1) ;并发症 :移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5 )。结论 羊膜移植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 ,显著提高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 ,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F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24个月.结果 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4眼,Ⅲ、Ⅳ型滤过泡6眼;眼压: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2±2.7)mmHg,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6±3.1)mmHg.,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顽固性青光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种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1例(22只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及结膜瓣下置丝裂霉素C浸泡棉片后,将羊膜植入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22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9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用于治疗顽固性青光眼切实用效。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不同结膜瓣滤过泡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眼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杨伟  哈少平  景金霞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37-1139
目的 探讨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日本大耳兔18只36眼,术中双眼均行小梁切除术,右眼巩膜瓣层间植入生物羊膜(单层)为单层羊膜组,左眼术中将生物羊膜折叠后双层包裹巩膜瓣(上皮面背对巩膜瓣)为双层羊膜组,观察2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60天兔眼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维持时间、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第7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 8.36±1.56) mmHg(1 kPa=7.5 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6.74±1.16) mmHg,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4天单层羊膜组眼压为(10.27±2.42) mmHg,双层羊膜组眼压为(7.97±1.48) mmHg,2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2).术后第7天、第14天双层羊膜组眼压控制较单层羊膜组更理想.术后第30天双层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61.1%,明显高于单层羊膜组的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P <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型双层羊膜植入方法较单层植入方法在不改变手术方式、不增加手术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小巩膜瓣和填压缝线与拆除技术对早期恢复前房和维持滤过泡的作用。方法  32例 37眼青光眼进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巩膜瓣大小为 3m m× 2 .5 m m ,填压缝线紧密缝合 ,于术后 6天切断角膜缘上线襻 ,松解拆去缝线 ,眼球按摩。结果  34例 (91.9% )前房于术后第 1天形成 ,术后 1— 2周 , 、 型滤过泡 35眼 (94.6 % ) ,平均眼压 1.86± 0 .34k Pa,2 4眼随访 3— 6个月 ,2 1眼 (87.5 % )为有效滤过泡 ,平均眼压2 .11± 0 .6 7k Pa。结论 小巩膜瓣松解填压缝线小梁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滤过泡维持好。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眼压变化。结果(1)眼压:术后3月内,12眼眼压均在10~21mmHg;术后6月,有1眼需用1种降眼压滴眼液使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2)滤过泡: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10眼;Ⅱ型滤过泡2眼。(3)并发症:术后前房有渗出反应8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均在1周内恢复。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填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中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改善滤过泡的功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效果.羊膜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与MMC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却较少. 目的 评价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7例52眼,按照单盲和随机对照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羊膜组26眼及MMC组26眼,前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及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后者在小梁切除术中于结膜及巩膜瓣下给予质量分数0.02% MMC作用3 min.患者随访期为3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时测量2个组术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检查滤过泡形态的功能,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眼的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进行分级.术后疗效的判断指标主要是眼压的变化. 结果 2个组患者的术前人口基线特征均衡(均P>0.05).MMC组和羊膜组分别有17眼和22眼完成最终3个月的随访.羊膜组术后3个月眼压为(16.60±5.04)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23.52±6.52) mmHg相比明显降低;MMC组术后3个月眼压值为(17.04±3.69) mmHg,比术前(24.09±12.79) mmHg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3个月MMC组及羊膜组眼压下降值各为6.94 mmHg及6.98 mmHg.术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羊膜组与MMC组比较眼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2,P=0.336;t=-0.512,P=0.611;t=-0.372,P=0.712;t=0.427,P=0.672).两组间术后3个月滤过泡高度为1~3级的眼数、滤过泡血管化为1~3级的眼数、各范围分级眼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991,P=0.320; x2 =0.474,P=0.491;x2=2.008,P=0.156).羊膜组总成功率为90.49%,MMC组总成功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80,P=0.000).术后1周、2周及1个月MMC组不同级别的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与羊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556,P=0.059;x2=1.129,P=0.800;x2 =0.434,P=0.510),术后3个月两组滤光泡渗漏情况相同. 结论 小梁手术中联合羊膜植入术后的短期疗效与小梁手术中联合MMC的降眼压效果和滤过泡形态学表现接近,但羊膜植入术浅前房和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不高于MMC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结膜瓣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方法:比较372例(372只眼)原发性青光眼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其中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65只眼,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207只眼。结果: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观察,3个月时只有127只跟进行了随访。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83.03%,3个月时为78.69%。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手术组术后1周滤过泡成功率为55.07%,3个月时为53.0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本组研究发现,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术后滤过泡成功率高于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术后降压效果相应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 ,寻找抗滤过泡瘢痕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施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 ,将 3 0例 ( 5 0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 ( MMC)组各 2 5只眼 ,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 ,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 MMC,浓度 0 .2~ 0 .4mg/ ml,时间3 m in,随访 6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羊膜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84%和 96% ,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60 %和 80 % ( P <0 .0 1)。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 88% ,MMC组为60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术后视力 :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 12只眼 ( 48% ) ,羊膜组则只有 4只眼 ( 16%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术后并发症 :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 ,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 ;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白内障等。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且并发症较 MMC少  相似文献   

14.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89眼)青光眼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做穹隆部或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的梯形巩膜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拆缝线。球结膜切口连续紧密缝合。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眼内组织反应与并发症。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调整缝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后第一天前房形成良好74只眼,术后巩膜瓣缝线松解时间5-30天,平均11天,缝线松解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60例患者术后随访眼压3-18mmHg,平均(9.1±2.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呈现血管少、弥散而微隆起的功能性结膜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减少前房形成迟缓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小梁切除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联合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术矫正青光眼滤过术后薄壁滤过泡的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在新疆职业病医院眼科应用剪开滤过泡菲薄区周围的结膜,上穹窿部Tenon囊下放置丝裂霉素棉片,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清除瘢痕,修补巩膜渗漏,向健康侧结膜延长切口做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创面,分层减张缝合于角膜缘。结果36例(40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眼压由术前(6.54±2.78)mmHg提高至术后(13.74±6.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40只眼均保持滤过功能,Seidel荧光素试验阴性,5只眼黄斑水肿消退,2只眼感染控制,1只眼发生转移结膜瓣边缘部分裂开并行再次修补。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P〈0.01)。结论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联合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术是矫正薄壁滤过泡性低眼压、减轻黄斑水肿、修复结膜渗漏或破裂、防止眼内感染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68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眼压变化、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A组平均眼压为(15.3±3.5)mmHg,B组平均眼压为(15.9±3.6)mmHg,(P〉0.05)。术后1周内低眼压浅前房,A组5.6%、B组9.4%;脉络膜脱离A组2.8%、B组6.3%;滤过泡渗漏A组5.6%、B组6.3%。结论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 ~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眼压分别为(13.4±2.8) mmHg(1 kPa=7.5 mmHg)、(15.8±3.7) 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大于21 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中羊膜、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和透明质酸(Healon)抗增殖作用。方法:健康同种系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随机选5只为1组,共3组:羊膜组、MMC组和Healon组。均行小梁切除术,在作巩膜瓣后,羊膜组在巩膜瓣下放置保存羊膜;MMC组在巩膜瓣下放置0.25g/L的MMC海绵片4min;Healon组在巩膜瓣下放置透明质酸钠。术后观察滤过泡、角膜和眼底情况。结果:术后28d取滤过泡周围组织作病理检查,羊膜组、MMC组多数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但羊膜组无任何并发症,病理未见结缔组织胶原化。结论: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抗增殖作用较MMC,Healon效果好,无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增殖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4±2.8)mmHg(1 kPa=7.5 mmHg)、(15.8±3.7)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21 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80只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三角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 mm Hg时,拆除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 d,可调整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