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病人胫骨远段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胫骨远段闭合骨折老年患者75例,利用闭合打入交锁髓内针加微创植入BMP治疗。结果75例患者胫骨远段闭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5~5个月。结论对老年病人胫骨远段闭合骨折患者可行微创植入BMP加闭合交锁髓内针治疗,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对老年人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及同一时内骨质疏松等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加快肿胀消退,促进骨折愈合,预防骨质疏松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创伤治疗仪在老年人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为使疼痛减轻快,肿胀消退明显,加速骨折愈合,骨质疏松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钱月茵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674-2675,2680
目的评价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患者,应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及规范护理流程,对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及降低腕关节骨质疏松程度和远期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某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65岁以上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质疏松、腕关节及前臂旋转范围及通过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经规范化护理流程及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秀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促进骨折愈合,降低骨质疏松,改善腕关节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补肾壮骨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P、TPACP-5b、VAS评分、骨密度、骨矿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LP、TPACP-5b、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骨矿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单纯颅脑损伤伴四肢骨折常可见四肢骨折处大量的骨痂过度生长,骨折愈合明显快于普通的单纯骨伤患者,甚至有异位骨化的现象,其主要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和多种细胞因子和骨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骨成型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作为骨生长因子的一种,是局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诱导体外成骨的关键,多种BMP在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壮筋续骨汤对大鼠股骨骨折后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神经肽Y(NPY)水平影响,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car大鼠50只,用线锯在股骨中段切断股骨制备骨折模型,应用壮筋续骨汤水煎液灌胃治疗。解剖观察大度骨折局部与和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MP7及NPY水平。结果骨折伤后7天,骨折断端主要为纤维肉芽组织,14天为纤维性骨痂组织。治疗后7天,骨折断端由纤维性骨痂形成,14天已有软骨性骨痂和骨性骨痂形成。大鼠血清BMP7和NPY水平在骨折术后14天均显著高于骨折术后7天,P〈0.05。模型组血清BMP7和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血清BMP7和NPY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壮筋续骨汤可能通过提高血清BMP7和NPY的含量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宝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6例原发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治疗后,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骨宝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阿法迪三,两组共服用药物4个月。治疗后再次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密度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上升,骨代谢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宝口服液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老年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的按照住院单号的奇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内固定术后加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内固定治疗后不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髋关节Parker评分中在优良率方面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患者需要配以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0例老年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BMP/澡酸钙凝胶缓释系统促进颌面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勇  全力  刘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11-1111,1114
目的:本课题研究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藻酸钙凝胶缓释系统对加速颌骨骨折愈合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16只成年新西兰兔制备下颌骨线形骨折模型,实验组骨折处覆盖BMP/藻酸钙凝胶,对照组未加任何生长因子。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血管的检测没有明显差异,藻酸钙凝胶在12周时仍未完全降解。结论:BMP/藻酸钙凝胶缓释系统能在骨折愈合期间持续释放BMP生长因子,促进兔下颌骨骨折的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2例,对术前术后患者的VAS评分、卧床时间、脊柱序列恢复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的VAS评分、卧床时间、脊柱序列恢复率与术前患者各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又有显著作用,围手术期护理在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钛板加自体腓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通过骨折端插入自体腓骨段并行骨折复位,然后行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后4周积极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平均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优20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6%.结论 锁定钛板加自体腓骨移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Ib型4例,Ic型11例,Id型7例,II型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术后随访6~18(12.5±5.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脱出.本组优19例,良2例,一般2例,优良率91.3%(21/23).结论 PFNA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对胫骨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骨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藤黄健骨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足踝功能及骨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P、TGF-β、bFGF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有着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改善骨性生长因子,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76例,对照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行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甲状旁腺激素治疗。观察恢复状况及骨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自由活动、疼痛缓解、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BMD)、骨钙素(BGP)比对照组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ALP)、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比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后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应用甲状旁腺激素能够改善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骨肽注射液在骨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肽注射液含多种骨代谢的活性肽类,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以及促进骨折愈合、抗感染、镇痛等作用.临床用于增生性骨关节疾病及骨折等治疗.现就骨肽注射液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DHS与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DHS及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52例采用DHS(22例)或PFNA(30例)治疗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3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PFNA组相对于DHS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 PF-NA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对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行LPHP治疗的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PH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67.4岁;骨折类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本组1例术后2周死亡,死于内科合并症,其余30例患者术后获6~3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3.9周)。肩关节功能依据UCLA评分评定:优9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应用LPHP治疗PHF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9.
骨折在经过治疗后,能在一定时间内愈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延迟愈合或骨不连。骨不连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和社会心理障碍,骨不连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目前,临床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仍然以自体松质骨移植为主要方法,但术后并发症约有10%~30%,且提供的骨量有限。因此,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高骨不连的疗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近些年在软骨损伤的修复、骨折愈合、肌腱韧带损伤的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对组织的自我修复及再生疗效显著。PRP源于患者自身,不会增加输血相关传染病和产生免疫反应的风险;同时,获取方便、制备简单。目前,PRP治疗骨不连的动物实验较多但临床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RP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及骨折的愈合过程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临床使用PRP治疗骨不连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方法2000年至2006年采用中药内服膏药外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35例。结果35例随访1~3年,30例患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5例改用手术植骨治疗,治愈率达85.7%结论中医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