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技术对皮肤撕脱伤皮片原位回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皮肤撕脱伤3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19例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其中17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经过2次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16例行常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术局部加压包扎,9例创面愈合,7例患者经过2次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结果VSD组较常规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中厚皮片原位回植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烧伤科收治41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急诊清创、制成保留皮肤全层及真皮下血管网层皮片或全厚皮片回植,部分患者后期再次清创、肉芽创面游离植皮以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封闭创面。撕脱部位合并的骨折均采用外固定架、髓内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41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8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7例患者一次手术后留有部分创面,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5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残留创面较大,行二次手术肉芽创面植皮;1例患者双下肢毁损严重,远端血运差,二次手术行双下肢截肢术。41例术后均随访1-3年,除截肢外,回植皮肤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结论早期采用保留皮肤全层及真皮下血管网层皮片或全厚皮片回植是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网状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断层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小儿功能部位瘢痕挛缩创面愈合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32例小儿烧伤后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患者,挛缩瘢痕彻底松解后创面缺损面积大小为5.5 cm×4.5 cm~20.0 cm×10.0 cm。运用脱细胞异体网状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断层皮片复合移植封闭创面。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1月随访1次;随访方式均采用门诊复查。术后观察受区真皮支架及刃厚断层皮片成活情况、皮肤弹性及延展情况、外观情况、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供区愈合情况、瘢痕存留情况。 结果30例创面经复合移植后,皮片生长、愈合均良好,2例创面移植皮片可见点状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12个月,受区皮肤弹性良好,无明显瘢痕挛缩,外观及关节功能满意。供区创面均愈合,无瘢痕存留,部分有色差存留。 结论脱细胞异体网状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断层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小儿功能部位瘢痕挛缩创面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早期覆盖封闭大面积浅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5年入院的大面积浅Ⅱ度、深Ⅱ度偏浅烧伤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受伤后6h内在静脉全麻下行创面清创+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一次覆盖封闭创面,一次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聚维酮碘软膏外敷包扎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观察、不同烧伤深度的愈合时间比较以及创面愈合质量比较;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30例创面全部顺利愈合,浅Ⅱ度烧伤创面(6.0±1.2)d愈合,深Ⅱ度偏浅创面(12.0±2.7)d愈合,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瘢痕少,仅有1例有轻微瘢痕增生。患者病情平稳,疼痛少,生活质量提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照组30例创面浅Ⅱ度(10.0±2.3)d愈合,深Ⅱ度偏浅创面(17.0±3.6)d愈合,其中深Ⅱ度偏浅创面愈合后有1例轻微瘢痕增生,4例严重瘢痕增生。结论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早期一次包扎治疗大面积浅度烧伤创面,方法可行,创面愈合快,最大限度保留创面再生能力,给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同时患者病情平稳,疼痛轻,瘢痕少,提高了生活质量,这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磨削术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68例开水烫伤儿童烧伤患者,烧伤创面以深浅Ⅱ度为主,完全随机法分为皮肤磨削组(36例)和保守换药组(32例)。皮肤磨削组患儿伤后48 h 内,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以钢丝球打磨创面坏死组织,直至创面出现弥漫性小出血点,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覆盖于创面,纱布、棉垫加压包扎,5-7 d 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银离子烫伤抗菌敷料,给予外喷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保守换药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外涂复春散1号,抗菌敷料覆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抗菌剂隔天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热次数、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情况、医疗费用、后期随访效果等方面资料。结果68例患儿均治愈,住院期间,皮肤磨削组患儿换药次数、发热次数、愈合时间、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保守换药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087、3.389、-3.971、-4.697,P 均〈0.05),皮肤磨削组医疗费用高于保守换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05,P〈0.05)。创面感染率、植皮百分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3个月,皮肤磨削组患儿术后大部分创面无明显增生,基本恢复正常,保守换药组愈合时间稍长,瘢痕增生较多。结论磨削术虽存在手术风险与费用高问题,但临床上治疗儿童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小儿头面颈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头面颈躯深度烧伤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对照组仅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比较2组患儿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疼痛、创面感染等)发生率;比较2组患儿创面恢复情况、瘢痕形成状况及治疗满意率。结果 2组患儿术后皮片成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瘢痕形成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面颈躯深度烧伤患儿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术治疗创面愈合更快,愈合效果更好,术后瘢痕更小,患儿满意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异体异种皮肤移植局部免疫与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情况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并移植修复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和局部皮肤组织白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表皮干细胞组、角质细胞组用含表皮干细胞或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脱细胞真皮组移植单纯脱细胞真皮;对照组创面空置。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各组分别于术后7d在部分创面取材观察组织形态和白细胞介素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结果与结论: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皮肤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角质细胞组明显缩短。白细胞介素10在各组均有表达,其中表皮干细胞组表达最强,角质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最弱。肿瘤坏死因子α在各组也均有表达,其中角质细胞组表达最强,表皮干细胞组次之,脱细胞真皮组和对照组较弱。说明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有效促进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创面修复过程中局部皮肤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其取得较好效果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体或异体植皮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植皮。而国内临床上应用人工真皮较少,应用经验亦不足。 目的:评价人工真皮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收集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的22例患者,其中骨外露6例,肌腱外露2例,表皮肿瘤切除3例,其他11例。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4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取皮部位、损伤部位、操作性能、密封性、不良反应情况,结合评价临床效果及综合评价。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人工真皮结合二期自体薄皮移植全部存活,至二期植皮所需时间(18.50±4.27) d,其中1例患者因感染再次手术,2例患者行人工真皮后未行二期植皮,而自动上皮化;随访至3个月,21例损伤部位表皮生长性、外观性均良好、无瘢痕增生,1例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严重、外观不良,但生长性良好;20例患者取皮部位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出,无严重增生性瘢痕,上皮形成时间为(15.35±4.67) d。说明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伤轻微,至二期植皮时间较长,总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烧创伤后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烧创伤后骨/肌腱外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创面修复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常规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观察组患者Ⅰ期行手术清创及双层人工真皮移植;待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后,Ⅱ期去除人工真皮的硅胶层,再次修整创面,移植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待创面具备植皮条件后行单纯皮瓣或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比较2组患者皮片/皮瓣成活率和创面愈合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瘢痕生长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创面植皮术区皮片均成活,皮下无淤血及积液,皮片成活率为100%;对照组4例皮片移植患者皮下淤血较明显,皮片溶解坏死,2例皮瓣移植患者部分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缺血坏死,皮片/皮瓣成活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 P=0.03)。术后28 d,观察组创面全部愈合,术区无渗液、无红肿,创面愈合率为100%;对照组有6例患者创面未完全愈合,创面愈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 P=0.03)。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8.31±3.39) d、(6.58±1.21)万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5.42±4.22) d、(3.27±1.10)万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11.13,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4.72±1.93)分,对照组为(5.88±2.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 P<0.05)。 结论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烧创伤后骨/肌腱外露创面,皮片/皮瓣成活率及创面愈合率高,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瘢痕增生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取得巨大进展,皮肤组织工程尤为引人注目。人工真皮(PELNAC)相对应用较广泛,但报道以成人为主,缺乏修复儿童创面的报道。目的:探讨人工真皮作为儿童严重创伤创面真皮覆盖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2例创面负压引流、人工真皮复合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儿童严重创伤创面(实验组)的治疗效果,并与19例创面负压引流、创面肉芽培养、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于同等创面(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人工真皮的存活率、创面完全覆盖所需的手术次数、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随访创面移植区域的色泽、质地、皮下丰满度、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影响等。结果与结论:人工真皮移植后10-14 d存活率达90%以上。实验组2例第二次刃厚皮片移植,对照组8例第二次刃厚皮片移植,实验组创面植皮存活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3.86±3.09)d,对照组为(19.10±4.62)d,实验组平均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超过10个月随访,实验组的植皮区色泽、弹性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创面移植区域较对照组真皮部分皮下丰满度良好、瘢痕增生明显较轻;实验组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5例,对照组关节功能受到影响10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人工真皮抗感染力强、存活率高。将人工真皮应用于儿童严重创伤创面,与创面负压引流、培养肉芽及自体刃厚皮片或薄中厚皮片移植相比,能缩短创面植皮后愈合时间,提高愈合创面的质量,减少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早期磨痂后生物皮覆盖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1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磨痂术后生物皮覆盖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136例创面分别于伤后1~2d内,在全麻无菌技术下用消毒钢丝球或电动磨削机彻底磨去创面坏死痂皮组织,然后用生物皮覆盖,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增生情况。创面愈合后1~1.5年随访观察。结果130例创面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96.0%,6例因生物皮出现部分液化感染,创面延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20d,平均(15±2)d。随访130例肤色基本正常,4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2例出现花斑样色素沉着。结论早期磨痂能有效清除仓4面坏死组织,降低烧伤毒素的产生,全身炎症反应较轻;生物皮完全无菌,与创面粘附性不变,抗原性减小,可以有效保护创面,使创面愈合快,瘢痕增生少,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创面覆盖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头皮撕脱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原位回植覆盖头部创面,颅骨外露者予颅骨皮质密集钻孔至板障渗血,在移植皮片上放置VSD敷料并持续负压封闭引流,10~12d后去除VSD敷料,以后每隔2d换药至创面痊愈。结果5例移植中厚皮片全部成活,3例成活90%左右,后期植刃厚皮片后愈合。住院周期20~60d,随诊8—14个月均无头发再生,佩戴假发,外观自然。结论头皮撕脱伤患者在确认无吻合血管头皮再植条件时,将撕脱头皮制备成中厚皮片,配合VSD是治疗头皮撕脱伤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作用。方法将102例病人分为VAC组77例,常规换药组25例;清创术后在创面覆盖VAC系统,待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后二期植皮,比较两组的植皮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VAC组与常组换药组在植皮时间、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较传统方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对有关机理做进一步研究。方法用雄性Wistar大鼠制做异体脱细胞真皮,90只雌性SD大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分为A、B、C、D、E组,每组18只,A组为自体微粒皮组,B组为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组,C、D、E组为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按不同的比例(C组为1∶1,D组为1∶0.5,E组为1∶0.25)混合移植(统称为混合移植组),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微血管计数及细胞骨架蛋白(desmin)的表达。结果 (1)移植后2、3周,混合移植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和B组,E组移植后2、3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8.00±5.71)%和(96.18±6.62)%,高于C组(79.81±7.07)%和(86.76±3.35)%(P〈0.05);(2)移植后2、3周混合移植组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移植后2周,E组、D组的血管数(35.67±1.53)、(34.33±1.53)明显多于C组(P〈0.05)。(3)细胞骨架蛋白在创面形成后表达上调,混合移植组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高于A组(P〈0.05),尤以D组、E组明显。结论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率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且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的面积比例按1∶0.25混合移植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创面血管化进程加快,及细胞骨架蛋白的适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跟部骨外露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例糖尿病足跟部骨外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手术清创后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人工真皮胶原支架结合自体皮片移植,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外观进行统计。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优劣效评价,计算有效率。结果 15例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跟部骨外露创面完全愈合,手术时间(67.3±14.1) min、平均住院时间(32.4±14.6) d、术后创面愈合时间(21.3±7.6) d,创面外观良好,行走无疼痛。1例植皮后皮肤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1个月愈合。人工真皮修复的骨外露创面全部愈合,未发生创口感染、创口出血、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随访骨外露创面均完全愈合,无疤痕及形态异常,皮肤弹性及耐磨性良好,无反差色改变,无再发皮肤破损,能满足负重功能需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人工真皮通过胶原支架诱导创面形成类真皮组织覆盖骨外露创面,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面柔韧性、耐磨性好,复发率低,疗效满意,是修复糖尿病足跟部骨外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与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在烧伤瘢痕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烧伤瘢痕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患者(A组)30例,采用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患者(B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于创面愈合后6个月后进行随访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瘢痕情况以及参照ADL分级标准评定关节功能。结果 A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2.07±4.30)d,短于B组的(22.00±3.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SS评分为(4.10±3.27)分,B组为(4.40±3.80)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ADL评分:优5例,良12例,中10例,差3例;B组ADL评分:优4例,良11例,中10例,差5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疗效,与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治疗烧伤瘢痕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较皮耐克联合深二度烧伤瘢痕表皮移植创面愈合时间短,在临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支架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肌腱或骨外露创面39例,其中急性创面26例(外伤10例,烧伤11例,热压伤4例,虫咬伤1例);慢性创面1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2例,烧伤后期创面7例,瘢痕溃疡4例)。在全身麻醉或神经阻滞下行创面清创,在肌腱或骨外露处植入加强型人工真皮支架,外加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术后使用不同冲洗液进行间歇性灌洗,直至组织红润,达到二期植皮手术要求。观察并记录人工真皮支架使用次数,清创后人工真皮支架植入与二期植皮间隔时间和植皮成活情况。 结果39例肌腱或骨外露的急慢性创面经清创后覆盖人工真皮支架,术后经不同冲洗液间歇性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均形成新鲜肉芽组织,二期经刃厚皮片植皮手术,植皮均100%成活,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人工真皮支架植入联合灌洗式负压封闭引流可有效地覆盖外露的肌腱和骨,是急慢性创面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有效修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显微镜下撕脱皮肤再回植联合掌尺静脉吻合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经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收治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撕脱皮肤直接再回植治疗,B组经显微镜下撕脱皮肤再回植联合掌尺静脉吻合治疗。在手部撕脱皮肤成活比例、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在手部撕脱皮肤成活比例及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显微镜下撕脱皮肤再回植联合掌尺静脉吻合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撕脱手部皮肤成活比例,使手部的外观及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瘢痕疙瘩局部皮肤与正常皮肤微循环结构的比较,了解瘢痕疙瘩局部皮肤微循环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06-01—2013-12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带皮组织32例(瘢痕疙瘩组)和正常皮肤组织18例(正常皮肤组),对比两组皮肤真皮乳头层微循环结构的真皮乳头个数、乳头层总面积、真皮乳头内层微血管密度等指标。并行低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相比,瘢痕疙瘩组真皮乳头个数明显减少(P0.05),乳头层面积增大(P0.05),真皮乳头内微血管密度降低(P0.05);瘢痕疙瘩局部皮肤HIF-1表达明显减弱,其下游基因VEGF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瘢痕疙瘩形成与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变有关,HIF-1及下游基因VEGF表达降低可能是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敷料在不同深度烧伤创面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治疗效果。 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12月至2017年8月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7例烧伤患者。将异种(猪)ADM敷料贴附于清创后创面,外层包扎固定,适时换药。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再上皮化速度、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弹性与色泽、瘢痕生长情况。 结果应用异种(猪)ADM敷料后换药次数减少,肉芽组织新鲜,创面愈合加快。愈合后皮肤未见增生性瘢痕。 结论对于非关节部位的Ⅱ度烧伤创面、面积较小(如直径小于1 cm)的Ⅲ度慢性肉芽创面,异种(猪)ADM敷料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值得推广。但禁用于有明确手术指征、感染未控制或进行性加深的创面(如电烧伤、化学或毒物烧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