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依托咪酯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短效、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起效迅速,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广泛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中,特别适用于心血管系统不稳定的患者,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痛、静脉炎、溶血和肌阵挛。乳剂依托咪酯  相似文献   

2.
依托咪酯是临床麻醉药物中常用的一种短效类镇静麻醉药,具有起效快、代谢快速等药代特点,且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抑制性较弱,多用于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现将该药物用于全身麻醉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行开腹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全麻,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辅助全麻。记录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SpO2、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异丙酚、芬太尼、异氟烷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给药后5min、10min时,观察组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及异氟烷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麻醉、手术、拔管及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是一种疗效安全,镇静作用较强的新型药物,适合应用于辅助全身麻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ASA I级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10min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3组(n=20),A组(依托咪酯0.1mg/kg)、B组(依托咪酯0.1mg/kg复合芬太尼1μg/kg)、C组(未加任何药物)。三组患者均给予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继之气管插管,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各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即刻躁动评分、CHEOP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和吸入时间以及术前、术中、术后MAP、HR、SpO2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5);而CHEOPS镇痛评分及躁动评分低于A组及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及C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均低于10%,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减少小儿七氟烷麻醉下的术后躁动,但苏醒时间稍长。  相似文献   

5.
<正>麻醉药是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根据其作用范围可分为全身麻醉药及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1])。常见吸入性麻醉剂有:氧化亚氮、氟烷、七氟烷、异氟烷、地氟烷、恩氟烷等,麻醉药的患者暴露与职业暴露(手术室人员麻醉师、医师、护士等常暴露于此麻醉废气工作环境中)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蒋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70-2970
依托咪酯乳剂作为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在临床麻醉上也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是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是否安全、有效、可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宫腔镜手术患者40例,年龄22~66岁,体质量45~78 kg,ASA Ⅰ~Ⅱ级,术前无其他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组(A组)20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20例.其中单纯宫腔镜检术5例,宫腔镜下取环术2例,宫腔息肉摘除术33例,手术时间均<1 h.  相似文献   

7.
依托咪酯是非巴比妥类的静脉麻醉药,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微,但是依托咪酯有注射痛、肌阵挛、术后恶心呕吐、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不良反应,尤其肌阵挛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有许多药物可用于抑制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例如阿片类、苯二氮艹卓类,但易引起术后呼吸抑制和苏醒延迟.与以上药物相比,硫酸镁既不会引起呼吸抑制,也不会产生镇静作用,更不会引起苏醒延迟.硫酸镁是否能够降低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发生率以及合适剂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本研究就依托咪酯和硫酸镁各自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依托咪酯配伍硫酸镁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依托咪酯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均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40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依托咪酯组接受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麻快,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七氟烷用于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优于依托咪酯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9.
用心阻抗血流图对50例神经外科病人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了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和硫喷妥钠分别复合8μg/kg 芬太尼和肌肉松弛剂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表明0.4mg/kg 咪唑安定(n=15)对心血管的影响与8mg/kg 硫喷妥钠(n=20)比较无明显差异;0.4mg/kg 依托咪酯(n=15)诱导后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和 Heather 指数无明显变化,心率轻度减慢,气管插管反应轻微。结论:依托咪酯为较好的诱导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肿瘤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对芬太尼剂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欲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右旋美托咪啶组和安慰剂组,右旋美托咪啶组给予负荷剂量0.5μg.kg 1(20 min)的右旋美托咪啶,然后0.9μg.kg 1.h 1泵注,安慰剂组则给予同一容量和外形相似的生理盐水。观察术中麻醉药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右旋美托咪啶组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后40 min内及术终的心率、平均压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降低;麻醉诱导60 min后的七氟烷呼末浓度右旋美托咪啶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脑肿瘤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可降低术中心率和平均压,并减少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11.
<正>依托咪酯(etomidate,ET)是一种作用强、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常用于麻醉诱导和门诊手术麻醉。研究表明,ET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丘脑皮层神经元GABAA受体,产生GABA样的作用,或增强GABA与GABAA受体结合所引起的效应,减少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生频率~([1])。ET明显抑制初级感觉皮层锥体细胞电压门控Na~+通道,减小Na~+电流,提示ET可能通过抑制初级感觉皮层神经元Na~+通道,降低神经元兴奋性~([2]),而ET影响小脑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文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常听到类似"麻醉使人变笨"的传言,使得人们对麻醉顾忌多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指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使患者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过程。特点是患者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体验不到疼痛。患者就像睡了一觉,醒来手术就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所有妇科腹腔镜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用药选择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吸入麻醉药选择恩氟烷,监测麻醉前、诱导后、气腹后、拔管后的HR、MAP、SpO2变化,记录患者麻醉后清醒时间以及麻醉中知晓情况。结果78例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和肌松作用,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可选择不同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14.
<正>异氟烷(Isoflurane,Iso)是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有研究发现[1],GHB受体、神经元烟碱受体与吸入麻醉药的催眠作用有关,而NMDA、GlyR及AMPA与其镇痛作用有关,但是GAB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的关系还不明确[2]。咪达唑仑(Midazolam,Mid)是一种含咪唑环的苯二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以及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为更好地为全身麻醉患者进行麻醉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坚实的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察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7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都在22~62岁,平均年龄(47.5±1.32)岁,将70例患者按科学统计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化钠进行静脉注射,在之后用丙泊酚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后的镇静,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给予药物之前,两组患者的麻醉评分无明显的差异,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之后的15~45 min,两组患者的麻醉评分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效果比一般麻醉药物有效。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后的镇静优于其他药物,不仅使患者的痛苦降低,还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大量使用的后遗症以及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利用右美托咪定作为全麻的辅助性药物。  相似文献   

16.
依托咪酯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怀军  李岩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1255-1258
<正>依托咪酯具有镇静、催眠和遗忘作用,但无镇痛与肌松作用,是全身麻醉药物组合中一个重要的镇静药;依托咪酯起效迅速,体内代谢与清除均较快,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time,CSHT)研究提示持续输注后体内无明显蓄积;依托咪酯对循环抑制轻微是其突出的优点,依托咪酯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对75例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术的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观察给予不同麻醉药物的3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比较3组患者在给予麻醉药物前后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来对给予各组麻醉药物的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价。结果:3组患者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术时分别给予各组麻醉药物,并且通过术后回访,各组药物的镇静程度均满意,且在术后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镇静药物如右美托咪定、丙泊酚或咪达唑仑等进行辅助术中的镇静作用,可以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的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让其更容易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七氟醚麻醉患者,观察分别选择右美托咪啶以及芬太尼药物在预防术后躁动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七氟醚麻醉术患者9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依据选择麻醉药物的不同完成对比分组。分别设为右美托咪啶组(30例)、芬太尼组(30例)以及氯化钠溶液组(30例);通过对比出现躁动的概率以及患者的苏醒时间等,以突出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出现躁动概率方面,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以及氯化钠溶液组七氟醚麻醉术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苏醒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啶组、芬太尼组以及氯化钠溶液组七氟醚麻醉术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七氟醚麻醉术患者,临床选择右美托咪啶药物进行干预,同芬太尼药物进行比较,其可以将患者出现躁动的概率显著降低,获得明显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预处理预防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后肌阵挛的效果。方法ASAI或Ⅱ级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体质量48~80kg,均为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组静脉滴注小剂量依托咪酯0.05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呛咳等反应,90s后均静脉滴注0.3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静脉滴注依托咪酯1min后静脉滴注0.6mg/kg罗库溴铵,同时静脉滴注4μg/kg的芬太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内插管。术后观察并记录苏醒情况。结果依托咪酯组仅有8例发生肌阵挛(16%),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对照组有40例(80%),其中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15例。依托咪酯组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依托咪酯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 35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ASAⅠ~Ⅲ级),诱导方法:第1例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2 mg/kg静脉注射,其后各患者的药物剂量依序贯法进行选择,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或心率(HR)增快大于20%,为阳性,则下例患者取高一级别剂量,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或心率增快小于20%,为阴性,则下例患者取低一级别剂量,相邻级别的药物剂量比为1∶1.1,而后维库溴铵0.1 mg/kg及芬太尼4μg/kg静脉注射。结果在老年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244 mg/kg,95%CI为0.158~0.330 mg/kg。结论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诱导时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低有效量即ED50为0.244 mg/kg,其95%CI为0.158~0.33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