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结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晨间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细化床边交接班流程,利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自动提取病人信息及MEWS评分用于交接班。在实施前和实施3个月后调查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后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度及评估危重病人的识别能力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交接班时间比实施前缩短(P0.01)。[结论]利用电子病历信息化系统结合MEWS评分改进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有助于判断术后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胰腺炎医护一体化查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消化内科重症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设计标准化的病情汇报表,通过MEWS评分系统评估病人病情后,在医护一体化查房中运用SBAR模式汇报病情,观察汇报时涉及内容的完整性、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满意度、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基于MEWS评分的SBAR模式汇报病情,汇报内容完整性由67.69%提高到96.83%,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满意度从80%提升至98%,护士评判性思维得分由(275.33±28.62)分提高到(313.12±31.79)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EWS评分的SBAR模式汇报病情内容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及医生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从而有效促进病人安全及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EWS病情自动预警系统与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术后患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8例外科术后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工计算MEWS分值并将异常值报告医生以处理病情变化。观察组采用MEWS病情自动预警系统与SBAR沟通模式。观察两组MEWS评分时间、计分误差率、沟通准确率、处置反应速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MEWS评分时间、计分误差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沟通准确率、处置反应速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WS病情自动预警系统与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能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提高医护沟通准确性,预警外科术后患者潜在风险及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肺病科住院病人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EWS对肺病科835例住院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实施PDCA循环管理。[结果]病情观察有效率从78.3%上升到87.5%;MEWS评分系统使用前后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MEWS评分系统能提高肺病科护士对住院病人病情观察的有效率,提升住院病人病情观察时效性,改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EWS及SBAR在骨科术后病人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的异常值及症状体征等作为护理观察内容,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将MEWS评分及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骨科术后病人的早期预警,比较两组病人主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骨科术后使用MEWS及SBAR对病人早期症状进行护理观察、评估及沟通,提高了医生、护士、病人满意度。[结论]骨科术后使用MEWS及SBAR对病人进行早期护理观察可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结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提高急性疼痛留观病人危重症早期识别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急诊室留观的急性疼痛病人2 820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急诊室留观的急性疼痛病人2 73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运用MEWS结合VA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对照组病人单独使用MEWS评分,比较两组急性疼痛病人留观时间、去向、危重症病人早期识别率,调查医生、护士对使用MEWS结合VAS评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应用MEWS+VAS评分后急性疼痛留观病人留观时间由实施前的463.751 min±101.330 min缩短至实施后的155.652min±67.830 min,入重症监护室的比例由13.05%下降至7.69%,入抢救室的比例由9.78%下降至5.38%,早期识别率由59.35%上升至79.75%。实施前后急诊护士病情观察和风险识别能力医护评价表的评判便利性、实践操作性、医护协作性、评判准确性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结合VAS评分可以提高急性疼痛留观病人早期识别率,提升急诊护士病情观察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800例严重创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休克指数和MEWS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医生满意率、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联合应用休克指数和MEWS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病人病情,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消化外科住院老年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进行早期预警,寻找MEWS评分高低与病情变化规律,为早期发现老年病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12月消化外科住院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进行MEWS评分,分析MEWS最高值与其病情程度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获得潜在危重及危重老年病人的MEWS最佳截断值。[结果]不同病情程度老年病人之间的MEW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WS分值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05,P0.001);ROC曲线图显示,MEWS早期识别潜在危重及危重老年消化外科病人的预警触发值分别为3分和4分,AUC分别为0.919和0.939。[结论]早期采用MEWS评分对住院老年消化外科病人病情进行预警,有利于医务人员提前发现其病情并及时给予治疗措施,有效降低病情恶化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士晨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4月科室采用SBAR沟通方式,制订并实施"SICU护士晨交班报告表",改进了以往的交班模式,规范了SICU护士晨交班形式。[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采取规范的晨交班模板,护士晨交班时间明显缩短;促进了护士全面掌握病人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同时更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晨交班的同时,还可以将此种模式进一步扩展,比如:医护沟通,ICU病人在不同科室之间交接的沟通,都可以尝试。  相似文献   

10.
廖浩  张佩嘉  曾立霞  姜茜 《护理研究》2017,(12):4678-4681
[目的]基于可视化管理方法,探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在重症监护病房联合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危重症病人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分别用于记录病人病情监护重点和科室管理细节,比较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联合使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后,科室缺陷交班率(14.58%)低于对照组(43.75%),护士对危重症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得分(91.17分±3.96分)高于对照组(85.53分±5.04分),医生和病人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重症护理和护理安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能及时提醒护士工作重点,增强其风险预警意识,强化科室的信息沟通,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可视化管理方法,探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在重症监护病房联合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危重症病人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分别用于记录病人病情监护重点和科室管理细节,比较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联合使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后,科室缺陷交班率(14.58%)低于对照组(43.75%),护士对危重症病人病情掌握情况得分(91.17分±3.96分)高于对照组(85.53分±5.04分),医生和病人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优质护理、重症护理和护理安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预警护理动态信息便签和备用交班本能及时提醒护士工作重点,增强其风险预警意识,强化科室的信息沟通,有助于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461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病人分为病情平稳组、潜在危重组、病危组,采用MEWS、NEWS对病人进行评估,使用ROC曲线比较两种评分对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辨别能力。[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颅脑损伤病人MEWS、NEW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NEWS分值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和0.775,潜在危重病人和病危病人MEWS和NEWS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潜在危重病人:Z=2.937,P0.05;病危病人:Z=3.398,P0.05)。[结论]与MEWS比较,NEWS可更准确地反映颅脑损伤病人病情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急诊抢救危重病人交接中应用反交班模式,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8年7月急诊抢救晨交班时留观的98例危重症病人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2018年9月—2018年11月急诊抢救晨交班时留观的96例危重症病人作为试验组,按照反交班模式进行交班。对比评价两种交接班模式下护士病人病情掌握、病人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急诊危重病人病情知晓度、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交班模式可以提高急诊护士抢救病人、危重症病人病情知晓度、病人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效能感,急诊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明确MEWS在床旁早期快速识别与判断普外科住院病人病情变化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参照分级护理中对病情程度的描述将病人病情划分为5级,对我院普外科1 221例病人进行常规观察并计算MEWS分值,分析MEWS分值与病情程度及转归的关系,通过ROC曲线获得MEWS对不同病情程度的评估能力及最佳截断值。[结果]不同病情程度病人的MEWS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WS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67,P0.001),且不同MEWS分值段病人的病情转归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分值越高,转归越差;ROC曲线图显示MEWS早期识别潜在危重及危重病人的预警触发值分别为3分和4分,AUC分别为0.915和0.921。[结论]MEWS对普外科病人的病情及恶化风险具有较高的评估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EWS评分系统及ISBAR沟通模式在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6月及2016年3月~6月本科室治疗的咽喉头颈外科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以医嘱为主导的临床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MEWS评分,"呼叫医生标准"并进行程序化监护方案及应用ISBAR沟通模式进行医护病情沟通。比较2组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医生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2%)小于对照组(16%)(P 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84%)(P 0.05);实验组管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66. 67%)(P 0. 05);实验组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94. 4%)高于对照组(55. 6%)(P 0. 05);护士主观评价MEWS评分系统对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为89%,ISBAR沟通模式对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为100%。结论 MEWS评分系统及I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咽喉头颈外科护理中,为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利于医护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医护间的协同能力和医护患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急重症患者中使用改良MEWS评分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科急诊入院的84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护士对其进行常规评估、诊断及护理。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5例急诊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护士根据改良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观察组在急诊入院1h内的进行体温、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年龄、意识程度的评估。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护理措施完成时间以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护理措施完成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评分法为医护人员判断病情危急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使护士有预见性、重点地关注到危重症及潜在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达到动态监测病情、实时预警的目的,以早期识别潜在危重病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量表;MEWS结合移动终端(PDA)、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形成电子化MEWS系统,并分别用电子化MEWS和纸质MEWS对2016年11月17日—11月22日急诊就诊的95例病人进行评分,比较两种评分方式计算得分所需时间。[结果]MEWS评分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65,P0.001)。使用电子化MEWS系统后,计算评分所需时间由(12.63±2.1)s下降至(8.24±1.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机自动计算MEWS分值,系统的自动实时预警,动态监测与管理病情变化,数据的可追溯化等功能利于早期识别病人病情变化,改善病人预后。[结论]基于信息技术的MEWS系统操作简单,可使重症病人病情分值化,有利于快速、有重点对病人分类施治,及筛查潜在危重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早期预警风险评分(MEWS)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治的200例院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交接模式,观察组采取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及转运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救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院内护士满意度、病人满意度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MEWS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院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护士救治能力,提升院内护士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为基础的程序化监护方案在呼吸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2014年1~7月未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观察的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2月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观察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2组患者在是否运用MEWS识别呼吸内科潜在危重患者的敏感度、抢救人次、抢救成功人数、放弃治疗人数、死亡人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抢救人数减少14次,抢救成功人数增加23例,放弃治疗人数减少6例,死亡人数减少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EWS进行病情观察,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的能力,有效识别呼吸内科潜在危重患者;同时为医护沟通病情提供科学依据,更有利于对住院危重患者采取尽早的医疗和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晏香  王淑琴 《山西护理杂志》2013,(12):3942-3943
骨科急诊病人通常病情急、病情变化快,能否得到及时的、正确的处理,有赖于医护人员的正确评估与判断,因此,对于骨科急诊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识别潜在危重病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护士观察病情主要依靠监测生命体征和临床经验等主观意识来向医生反映病人的病情,缺乏量化的科学预警,容易造成医护信息沟通不准确,从而延误病人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