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评价冠心病及其与Gensini积分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按临床分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 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2例;选择同期CAG结果提示冠状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50%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L-35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UAP和AMI组的IL-35水平、冠脉Gensini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UAP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AMI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5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不相关(r=0.28,P>0.05),但与LVEF呈正相关性(r =0.41,P<0.01).结论 IL-35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作为CHD评价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新蝶呤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新蝶呤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 4 7例ACS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3例和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新蝶呤水平 ,所有患者均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血清新蝶呤浓度 ,在ACS病人中 ,AMI组 (1 1 88±3 0 9)nmol/L和UAP组 (9 85± 2 2 7)nmol/L ,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水平 (8 2 0± 1 5 2 )nmol/L ,(P <0 .0 0 0 1 ,P <0 .0 1 )同为ACS病人 ,AMI组与UAP之间其血清新蝶呤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CS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其不稳定斑块病变的数量有明显相关性。结果 :ACS病人血清新蝶呤浓度显著升高 ,可作为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3.
刘志远  张金盈  李纲  韩学华  李玉东 《医学信息》2007,20(11):1960-196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PAPP-A在AMI和UAP组中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腱糖蛋白-C(TN-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总共入组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90例,进一步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8),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42),以及另入组稳定性心绞痛60例稳定心绞痛(SAP)组,及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TN-C和hs-CRP水平,并在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和UAP组TN-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TN-C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MI组和UAP组hs-CRP较S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N-C、hs-CRP在ACS患者血清中升高,TN-C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及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reatine kinase,CK-MB)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并根据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每组40例.此外选择4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心肌酶谱和生化指标,分析心电图特征与cTnI及CK-MB的关系.结果 SAP、UAP、AMI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明显大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AMI组TC、TG、LDL-C明显大于UAP、SAP组,HDL-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4组受试者V2导联Tp-Te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AMI组患者T波异常、ST段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MI、UAP组cTnI、CK-MB、CK、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明显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AMI组cTnI、CK-MB、CK、AST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5).ST段异常、T波异常组患者cTnI、CK-MB明显高于ST段正常、T波正常组患者(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TnI及CK-MB表达增加,且cTnI及CK-MB与心电图复极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IGF-1水平测定.结果 AMI和UAP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SAP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 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前后对其影响.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 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 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AMI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 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之,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并可预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 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 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 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 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AMI的发病始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B、MCP-1、COX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9例,另选取6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SAP组,及健康体检者45名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MCP-1、COX-2及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S100B、MCP-l、COX2和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AP组MCP-1,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和UAP组S100B、MCP-1、COX2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B、COX2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调节S100B及COX2可能成为治疗冠脉综合症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IL-18、IL-10和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IL-6血清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稳定性心绞痛15例)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18、IL-10和IL-6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血清IL-18、IL-6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P<0.05, 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血清IL-18和IL-6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27, P<0.01; r=-0.231, P<0.05); 血清IL-6水平与IL-18水平相关性不明显(r=0.119, P>0.0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水平显著降低;IL-18、IL-6与IL-10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进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冠心病患者发病48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四项的检测结果。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4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0)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各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统计分析冠心病各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又明显高于SAP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TG、HDL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和SAP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分层冠心病患者,其血清hs-CRP和血脂四项在发病早期的变化不同,AMI患者以hs-CRP和TG升高以及HDL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