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体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医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 ,是被归纳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 ,心肾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特殊 ;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 ,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 ,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那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  就阴阳的特性而言 ,阴阳是对立制约也是相互滋长的 ,这就是所谓的“孤阴不具 ,孤阳不存”。经书[1] 有云 :“五行之理……总不出乎阴阳 ;阴阳之用总不离水火。”心肾之关系可见。火性炎上 ,水性润下。《慎斋…  相似文献   

2.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疾病,其机制复杂,发病特点与肾脏密切相关,同时中医学亦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论述。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病理特点、发病机制、现代研究进展,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体会,从心与肾的生理、病理及循经部位关系为切入点,阐述变异型心绞痛与“肾”相关的理论依据,提出“从肾治心”的治疗思路和以“补肾”为主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变异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观察组(n=64),双号纳入对照组(n=64)。所有病人均接受常规冠心病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采用生脉舒心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离散度、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离散度、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采用生脉舒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可显著提高病人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人身体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振颤一证,先贤亦称颤震。颤,摇也;震,动也。其病常见于老年人及部分长期嗜酒之人。病机为真阳不足。寒湿内盛与脾肾两脏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脾肾阳虚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而益火补土法是以“以心为本,五脏相关”为理论依据,建立基于脾肾二脏作用于心的独特治法。从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益火补土法的理论源流、近现代对其的认识及该法在临床的运用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现代医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其证候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及其症状特点制定调查表,总结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 (1)前10个证候为失眠、健忘、尿频、头晕、腰酸、自汗、水肿、舌淡有齿痕、倦怠无力、脉细数、大便干结,苔薄白等。病性主要为以阴虚、气虚、阳虚和湿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2)常见中医证型为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肾阴虚证、未定证型类。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中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病性以阴虚、气虚、阳虚和湿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以心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阮诗玮主任医师治学严谨 ,遵经而不泥 ,在治疗尿路感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提出尿路感染证治应辨 :1湿热来源 :湿热或抟于肾泛于膀胱 ,或阻滞脉络、煎熬尿液、心火下移小肠、少阳郁热、小肠热盛兼腑实、流泛于三焦。 2虚的病位 :肾虚、脾虚或脾肾两虚。 3气血虚滞 :气血两虚、肝郁气滞或瘀热互结。4体质的差异 :有虚实、男女、老幼的不同。均需分别论治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肾不交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的脑电超慢涨落图(EFG)特征。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实验,选择60例心肾不交型原发性抑郁症患者为心肾不交组,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运用EFG分析技术检测脑内神经递质的值,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全脑平均值及同一脑区同一脑神经递质进行比较,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找出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心肾不交组脑神经递质强兴奋递质(EXE)全脑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P=0.029);两组其他脑神经递质全脑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肾不交组右额部脑神经递质EXE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同一脑区的相同脑神经递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肾不交型原发性抑郁症的发生与右额部脑区最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肾养心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室性期前收缩心肾不交证病人,给予滋肾养心方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病人中医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P<0.01),且期前收缩出现次数和期前收缩占心搏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病人Myerburg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病人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滋肾养心方可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症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相似文献   

10.
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是口腔粘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变。笔者用耳针治疗52例,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52例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1年。 二、治疗方法 主穴:齿_1或齿_2,口,舌。 配穴:(1)辨证配穴:肝郁胃热加胃、脾、肝、胆;心脾积热加心、脾、内分泌;心火上炎加心、小肠;心肾不交加心、肾、神门、肾上腺。(2)随症配穴:痛甚者加交感、神门;湿甚者加三焦、耳尖、肾上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肾病证候特征。方法采用临床流调学方法,并运用聚类的统计方法,对大样本的冠心病合并心肾病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5个阶段证候特征。结果 1冠心病合并肾病1期:气虚湿滞证、脾肾两虚,风水相搏证;2冠心病合并肾病2期:风水袭心,阴水泛溢证、心肾两虚,蕴湿酿浊证;3冠心病合并肾病3期:脾肾气虚,湿邪内阻证、肾虚水停,湿毒瘀滞证;4冠心病合并肾病4期:心肾气亏,水阻络滞证、湿浊上泛,血络瘀滞证;5冠心病合并肾病5期:脾肾虚衰,水气凌心证、阳微血瘀,湿毒蒙神证。结论冠心病合并肾病证候随病情的发展不断变化,气虚、阴虚为本,气、火、痰、瘀等病理因素贯穿发病各个阶段,冠心病合并肾病1期主要涉及心、肝、脾三脏,以阳虚内热、气虚不足为主。冠心病合并肾病2期主要涉及心、肝、脾、胃,以热邪、痰浊、血瘀为病理因素,兼有气阴耗伤表现。慢性并发症期主要涉及心、脾、肾脏,气血衰败,阴阳两虚,兼有血瘀、痰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学习与继承,根据中医老年病防治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人体生命归于精气神,健康归于脾肾,衰老归于血瘀痰阻。在这一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文中讨论了益气活血兼顾脾肾在治疗冠心病中的意义。冠心病多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而发病,为寻求理想的组方原则,笔者自拟益心汤:益气以助心,心气足则血不瘀;活血以化瘀,瘀化则气血流畅;健脾以助化;补肾以固本。方用:黄茂、党参、川曾、丹参、获警、白术、枝枝、五味于、积壳、檀香、甘草,临床用药该随证加减。文中最后通过病案举例,强调冠心病的临床证冶,宜以通为…  相似文献   

13.
介绍吴伟教授基于"心肾相关"理论治疗高血压失眠的经验。吴伟教授认为本病根源在于心肝肾三脏,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心神失养或心火亢盛;治疗上以"心肾相关"理论为指导,围绕"阴虚阳亢"的病机来遣方用药;在血压管理方面,强调在合理使用降压药的基础上着重补肾降压;在睡眠调节方面,善于运用"补虚泻实"的膏方来调整心阴心阳,恢复正常睡眠周期。中西互补,病证结合,汤膏相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病,在中医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心肾关系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和探研,心肾关系在冠心病的发病与诊疗中亦有较大发展,众多医家在该病的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心肾相关理论渊源心肾关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易》,记载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内经》:从五味相关上指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痰湿壅盛型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及中医证候的疗效。方法将56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高血压健康宣教,按照病情服用降压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辨证贴压,主穴:心、肝、肾、交感、神门、降压沟;配穴:脾、胃。结合四季耳穴:春季-肝,夏季-心,长夏-脾,秋季-肺,冬季-肾。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个、2个疗程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疗程组间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29%与64.29%,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降低痰湿壅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舒张压下降更为明显,起效疗程需3个月。  相似文献   

16.
借助工程控制论思想将三焦心衰水液代谢理论系统化分析。以藏象理论为核心,构建心-肺、心-肝、心-脾、心-肾子系统模型,提出心-胃肠-肾上腺皮质元素系统轴、心-血压-体液系统轴、心-肾轴心系统假说共同作用维持人体正常水液代谢自稳态。重视中医药研究中中医学固有属性和基本思想。以期为深入研究三焦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在心衰水液代谢中的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邱保国主任医师通贯中西,临证辨治心脑缺血性疾病深请其理。认为心脑缺血性疾病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基础,其共同基础为血瘀,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有关,均为本虚标实之证。立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同治心脑,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恩著。在治疗心脑血管、内科杂病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邱老师学习,现将其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的“血瘀同源论”理论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类,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944例高血压病病人与中医证候相关变量原始数据基础上,检查录入结果一致性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944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进行频率描述,剔除频率百分比≤2.0%症状后,将剩余58个临床症状作为变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聚类为7类时症状分布最明显,原始证型分类为痰湿壅盛、脾运失健、心肾失养,占21.2%;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占17.5%;气虚血瘀,占15.6%;肝火亢盛、心肾不足,占14.5%;中气不足、生化失源、水湿不化,占13.8%;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肾不交,占8.9%;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占8.6%。经过聚类分析总结后,按其所占比例排序,最终分类为7类: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火亢盛型、中气不足型、阴虚阳亢型、肾阳不足型。结论痰湿壅盛型在调查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肾阳不足型所占比例最少,与病例收集所在区域地域气候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沙市区高血压病病人病位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同时兼顾性选择病人现居住地属于长沙市五个行政区共146例,根据证素调查表结果,分析长沙地区高血压病病人病位证素分布规律。结果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青年及中年病人以肝、脾为主;老年病人以肾、肝为主;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3级原发性高血压以肾、肝为主。病位证素组合以肝+肾肝肝+脾脾+肾,证素组合为:两种证素组合单个证素三个证素四个证素。结论高血压病病素分布青年与中老年病人各有其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铝过负荷大鼠外周组织的金属离子含量变化。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铝(Al3+200 mg/kg),连续20 w,每周连续5 d,1次/d,建立大鼠慢性铝过负荷模型。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检测心、肝、脾、肺、肾组织与血浆中,铝、锰、铁、锌、铜金属离子含量。结果慢性铝过负荷致铝离子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血浆中无明显变化;锰离子在大鼠肝、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肺、肾组织与血浆中明显下降;铁离子在大鼠心、肝、脾、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肺与血浆中含量明显下降;锌离子在大鼠心、脾、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肝、肺组织与血清中明显下降;铜离子在大鼠肝、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肺、肾组织与血清中明显下降。结论慢性铝过负荷可致大鼠外周组织锰、铁、锌、铜等金属离子异常变化,但是其相应组织毒性及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