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以297例(594侧)冠状位鼻窦CT片为材料研究中鼻甲、钩突、筛泡和鼻丘的解剖变异及Haler气房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用SPSS5.0作统计分析。结果OMC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反向弯曲(13.97%)、气化(34.85%),钩突肥大(19.36%)、偏移(45.27%),筛泡过度气化(30.30%),鼻丘过度气化(0.70%),Haler气房(1.00%)。OMC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81.14%;钩突、中鼻甲和筛泡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正相关(P<0.01)。结论OMC解剖变异常见,且与慢性鼻窦炎密切相关,处理OMC解剖变异是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研究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9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冠状位鼻窦CT,观测指标包括:骨性解剖结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Haler气房、鼻中隔偏曲、上颌窦发育不良、鼻丘气房、钩突气化)、筛漏斗、钩突角度、筛泡等,测量相应结构的冠状位截面积、角度、长度。应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结果全中甲或中甲下部气化的发生率随前筛、上颌窦内软组织影增厚而升高;有额窦炎组病人的鼻丘气房最大纵向垂径明显大于无额窦炎组(分别为11.7±5.5mm和8.5±3.7mm,P<0.01);Haler气房在上颌窦炎组和非上颌窦炎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前组发生炎症的Haler气房明显多于后组(分别为77.8%和33.3%,P<0.05),且前组Haler气房的冠状位截面积明显大于后组(分别为91.6±17.8mm2和41.6±12.6mm2,P<0.05);钩突角度随上颌窦内软组织增厚而减小;筛泡冠状位截面积随前筛窦内软组织增厚而增大(P<0.01)。结论某些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鼻窦解剖及其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鼻窦解剖及其变异对鼻窦炎和手术的治疗。方法 观察100具颅骨、10个尸头,复习750例鼻窦炎鼻窦冠状CT和100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记录,研究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含上颌窦骨性裂口)、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的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分析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①中鼻甲、钩突、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均存在解剖变异;②中鼻甲、钩突和鼻中隔的变异在有鼻窦炎侧明显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分析450例患者的CT片,从中分出鼻窦炎组和对照组(无鼻窦炎组),对450例患者存在的鼻腔、鼻窦解剖异常, 如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鼻中隔高位偏曲、Haller’s气房、钩突肥大及钩突移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鼻腔、鼻窦解剖异常在鼻窦炎组与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鼻窦骨结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鼻窦骨结构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9疑为鼻窦炎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在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鼻窦骨结构变异为70例975.3%)其中Haller气房出现率为31.2%,中鼻甲气化为31.2%,中鼻甲反相弯曲为10.8%,钩突气化为2.2%,结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及鼻窦炎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经临床证实的鼻窦炎患者,均作了64层CT容积扫描,经CT32作站行冠状面重建,观察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及OMC的显示情况。结果34例患者冠状位重建均显示了中鼻甲、钩突、筛漏斗、半月裂及筛泡等OMC结构,其中21例存在OMC结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38.1%,8/21),反向弯曲(4.8%,1/21);钩突肥大(14.3%,3/21)、偏移(4.8%,1/21),气化(4.8%,1/21);筛泡过度气化(14.3%,3/21),Hailer气房(14.3%,3/21),鼻丘过度气化(4.8%,1/21)等。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面重建能清楚地显示OMC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关系。方法:分析411例鼻窦冠状位CT资料,分为正常组(A)、慢性鼻鼻窦炎组(B)、鼻息肉组(C)3组。统计中鼻甲、钩突变异及Haller′s气房、鼻中隔偏曲等在3组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 12.0分析其与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关系。结果:中鼻甲气化、反向弯曲及直形中鼻甲在A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3.39%、8.06%、3.23%; 在B组为38.52%、18.58%、12.84%;C组为37.45%、21.70%、17.02%。A组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钩突气化、上端分叉及反向弯曲在A组中的发生率为4.03%、4.83%、0.00%;B组中为7.10%、2.73%、2.18%;C组为8.51%、3.83%、7.23%。钩突反向弯曲在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钩突反向弯曲较易引发鼻息肉;钩突气化、钩突上端分叉、鼻中隔偏曲及Haller′s气房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鼻窦骨结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鼻窦CT扫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鼻窦骨结构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9例临床疑为鼻窦炎患者进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在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中,鼻窦骨结构变异为70例(75.3%),其中Haller气房出现率为31.2%,中鼻甲气化为31.2%,中鼻甲反和弯曲为10.8%,钩突气化为2.2%。结论:鼻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素之一,鼻窦炎患者骨结构变异情况应对每个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鼻窦CT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30具成人尸头和80例患者鼻窦CT,重点注意中鼻道解剖变异及窦口复合体阻塞同鼻窦炎的关系,结染发现:鼻丘气房、中鼻甲气化和曲线反常、钩突偏曲是最常见的中鼻道解剖变异,且鼻窦度同筛漏斗阻塞有密切关系。认为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和中鼻道解剖及变异,因此,鼻窦CT应作为鼻内窥镜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伴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特点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伴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的差异。方法 对103例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病人作鼻内镜检查和鼻腔、鼻窦冠状位、轴位CT扫描,比较OMC解剖变异的差异。结果 单纯高位偏曲组甲泡、Haller气房及钩突偏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0%、56.3%和28.1%,显著高于低位嵴组及前部偏曲组(P<0.05);甲泡在单纯高位偏曲对侧发生率为62.5%,同侧为37.5%,其同侧与其它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其对侧则差异显著(P<0.05);前部偏曲筛泡过度气化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中鼻甲反常曲线、鼻丘气房、钩突气化等的发生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不同部位的鼻中隔偏曲伴随的某些OMC解剖变异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量化研究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炎的发病的关系。用自行开发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9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冠状位鼻窦CT,观测指标包括:骨性解剖结构变异,筛漏钹突角度,筛泡等,测量相应结构的冠状位截面积,角度,长度。  相似文献   

13.
鼻中隔偏曲两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iated septum on the development of ostiomeatal complex (OMC). METHODS: Nasal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T scan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of 103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al deviation we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anatomic variations in OMC between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sides in relation to the direction of septal deviation. The incidence of sinusitis on either side of the deviated septum was evaluated. RESULTS: On the side opposite to the deviated septum, the incidence of middle and inferior turbinate hypertroph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eviated side(P < 0.05). The width of agger nasi and ethmoid bulla was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psilateral side (P < 0.01). The incidence of paradoxical curvature of middle turbinate on the ipsilateral sid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alateral side (P < 0.01). Other anatomic variatio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sides of the deviated septum (P > 0.05), nor wa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sinusitis on the two sides. CONCLUSION: Some compensatory changes in middle and inferior turbinates and lateral nasal-wall on the opposite side to the deviation might be caused by the deviated septum.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差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患者两侧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的解剖变异。方法对103例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作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冠状位、轴位CT扫描,比较两侧OMC解剖变异发生率和鼻窦炎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偏曲对侧中、下鼻甲肥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侧(P<0.05),筛泡和鼻丘气房的宽度也明显大于同侧(配对t检验,P<0.01);中鼻甲反常曲线偏曲同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侧(配对t检验,P<0.01),其它解剖变异偏曲两侧差异无显著性。偏曲两侧鼻窦炎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可能引起偏曲对侧中鼻甲及鼻腔外侧壁结构的代偿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在偏曲对侧鼻窦炎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是否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方法 分析10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单侧患病)的CT图像,观察鼻中隔、中鼻甲、钩突、筛泡的变异情况,有无Haller气房;测量冠状位钩突平面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所占该平面鼻腔面积比。 结果 鼻中隔偏曲87例(85.29%),其中51例宽敞侧发病,36例狭窄侧患病(P<0.05)。高位偏曲病例与低位偏曲相近。高位偏曲病例中,宽敞侧患病例数多于狭窄侧(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低位偏曲病例中,两侧患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与健侧中鼻甲、钩突、筛泡变异及Haller气房出现情况患侧反向中鼻甲明显多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钩突偏曲、Haller气房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泡过度气化患侧较健侧多,但无统计学意义。冠状位钩突平面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所占该平面鼻腔面积比,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鼻中隔偏曲及中鼻甲、钩突变异可能是真菌性上颌窦炎致病因素,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应同时处理相应变异结构。  相似文献   

16.
鼻窦炎与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与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12月在 山东省立医院眼耳鼻喉医院住院的154例慢性鼻窦炎和2006年1月至9月在青岛 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13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鼻窦CT和鼻内镜术中情况,分析与疾病相关的解剖变异,并与100例正常人比较,讨论其意义。结果 慢性鼻窦炎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有相关关系。结论 解剖变异为鼻窦炎的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  相似文献   

17.
197例鼻窦炎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用高分辨率CT对鼻窦炎进行影像学分析,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197例有明显症状、初诊为鼻窦炎的患者(鼻窦炎组),年龄4~74岁;选取无鼻部疾病史的654例为对照组,年龄4~76岁;两组均行鼻窦冠、轴状位CT扫描,对OMC的几种常见的解剖变异进行评估,并统计解剖变异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存在OMC区解剖变异的患者在11~20岁;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年龄11~20岁;鼻中隔偏曲、钩突变异和下鼻甲肥大的发生在鼻窦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C解剖变异常见,且与慢性鼻窦炎密切相关,特别是鼻中隔偏曲、钩突变异及下鼻甲肥大,纠正这三处的异常对鼻窦炎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