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外科术后患者在ICU更适合应用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136例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采用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密闭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稳定,气道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5.849,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7.809,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血氧饱和度维持稳态水平,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适合在心外科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经鼻或口气管内吸痰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清理呼吸道无效小儿的吸痰方法。方法6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经鼻或口插入吸痰管至气管内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咽部吸痰方法吸痰。比较2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有效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吸痰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P<0.001);实验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吸痰前,2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实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气管内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气管内吸痰法是小儿心外科手术后有效的吸痰方法,它能彻底清除潴留的痰液,改善通气功能,预防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是提高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翠云 《安徽医药》2012,16(6):862-863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值、肺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值比吸痰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48 h后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安全性强,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振动排痰仪(PJT-300)排痰法和人工叩背拍痰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振动排痰组和人工叩背组,比较两组患者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结果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人工叩背排痰。结论振动排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适时吸痰可减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适时吸痰减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及性状,根据体位变化前后、血氧饱和度检测值、咳嗽症状和气道压力变化等选择恰当方法进行适时吸痰。结果适时吸痰方法以听诊为依据,在确定痰液位置前提下,对大气管内痰液及时吸出。因此,掌握判断好吸痰的技巧和时间是基础,预防肺部感染及维持正常通气氧合,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结论适时吸痰是维持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手段,正确掌握使用适时吸痰的护理方法,可大大减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吸痰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道气体交换率.采取吸痰前、后给予加大氧流量的处理,并改进吸痰的吸引方法,可防止或减轻因吸痰降低血氧饱和度(SaO2)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对我科15例气管插管及经口、鼻咽通气管危重吸痰的患者的护理技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法与经鼻咽吸痰法的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所收治的150例脑血管意外昏迷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组(80例)和经鼻咽吸痰组(70例),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疗效和血氧饱和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经鼻咽吸痰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血氧饱和度上,经口咽通气管吸痰组明显比经鼻咽好,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从本次所获结果的分析可知,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可获得良好且显著的效果,提高血氧饱和度,进一步减少肺部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咽管辅助吸痰对改善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通气功能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采用深部吸痰法护理干预。结果 28例脑卒中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痰液均得到有效清除,不同程度改善了通气功能障碍,减少了肺部感染机会。结论口咽管吸痰能够有效清理患者呼吸道,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任春霞 《安徽医药》2011,15(12):1616-1617
目的对比观察机械通气时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比吸痰前1 min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3 d后实验组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因而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钟泳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25-2326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及机械通气时不同痰液黏稠度适宜吸痰负压效果.方法:以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或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对象共28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测量每例患者负压下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每次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Ⅰ度痰液负压为13.3~16.0 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5秒左右,Ⅱ度痰液负压为24.0~26.7 KPa负压下吸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秒左右,Ⅲ度痰液负压为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即可控制血氧饱和度无显著下降,保持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结论:临床护理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负压吸引,做到同时控制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次性手套操作电动吸痰法预防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戴一次性手套操作电动吸痰法对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和粘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外科需吸痰的256例患者应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戴一次性手套持吸痰管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不戴手套的吸痰方法,2组并在吸痰中采样监测细菌株数.结果 观察组吸痰控制细菌感染效果明显,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结论 戴一次性手套进行吸痰,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污染,减少气管粘膜及组织内壁的损伤,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改良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控制吸痰粘稠度、时间、负压等不同吸痰措施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脑外伤后行气管切开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吸痰管理,观察组采取严格控制管理吸痰的干预措施,两组均接受脑外伤的常规治疗。2周后观察气管护理对比两组痰液吸净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和GCS评分均显优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不同的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常规治疗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且能促进脑外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肺部感染拍背排痰的技巧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5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翻身,拍背促使咳嗽,排痰,提高治疗护理效果,观察测定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经拍背排痰护理血氧饱和度增值5±1%,P<0.05,差别有显著性,增值5%,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5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翻身 拍背促使咳嗽 排痰 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观察测定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 经拍背排痰护理血氧饱和度增值5±1% P<0.05 差别有显著性 增值5% 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一附院重症医学二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及改良吸痰组。(1)浅部吸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长度;(2)深部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气管直至遇到阻力,再上提1cm~2cm;(3)改良吸痰: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比较三组患者24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24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率变化、呛咳及痰中带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痰管置入深度达气管插管刻度后继续深入1cm可有效清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对气道黏膜损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取控制痰液黏稠度、吸痰时间、吸痰负压等吸痰管理措施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采取常规吸痰方式。观察组采取严格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指标:护理2周后观察对比痰液吸净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氧合指数、气道黏膜损伤频次、肺部感染率、颅内压和GC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吸痰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有利脑外伤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吸痰管吸痰方法应用于需拔气管导管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04例全麻插管术后复苏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实验组拔管时采用非吸痰管吸痰即直接用气管导管吸痰,对照组拔管时用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小气道痉挛的发生率、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拔管时及拔管后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平均每例的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小气道痉挛、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加快的现象也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拔小儿气管插管时采用非吸痰管吸痰的效果优于用吸痰管吸痰,能降低小气道痉挛及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心率加快等现象,同时也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50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有效翻身,拍背促使咳嗽,排痰,提高治疗护理效果,观察测定排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经拍背排疾护理血氧饱和度增值5±1%,P<0.05,差别有显著性,增值5%,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氧气驱动湿化气道吸入疗法,对照组40例常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ID或TID进行对比研究;对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需吸痰、血氧饱和度低、呼吸道感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疗法在降低痰液粘稠度,提高排痰效果方面疗效满意,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