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DHS PFN 和LCP 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DHS、PFN 和LCP 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探讨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37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DHS 内固定10 例,PFN 内固定15例,LCP 内固定12 例.观察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比较、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LCP 和PFN 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明显、术后负重时间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DHS 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 和LCP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67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PFN组36例,DHS组31例,对术中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指标(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6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在术中指标中,PFN切口长度较DHS短且术中失血量较DHS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组优良率(91.67%)高于DHS组优良率(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PFN和DHS两种术式均行之有效。与DHS相比,PFN手术损伤较小,更适于骨科医师选择。  相似文献   

3.
DHS、DCS及PFN三种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峰  崔海峰  苗旭漫 《吉林医学》2007,28(16):1761-1762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种常用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部摔伤的老年患者48例,骨折的类型按照DHS、DCS及PFN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平均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随访3~36个月,48例骨折全部愈合,与PFN手术方法比较,DHS、DCS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明显提高(P<0.05),三组患者的Hari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其选择的适应症,均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DHS锁定解剖钢板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39例,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20例,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15例.观察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与其它两组手术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各有优缺点,在严格掌握三组内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三种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DHS、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19例使用DHS固定,20例使用PFNA固定,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等方面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与DHS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愈合时间、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手术治疗的150例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为动力髋螺钉治疗组(DHS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PFN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组间对比,P<0.01。结论:PFN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引流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势,更适合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张杰  李军  吴伟  吕欧  王斌  程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49-155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PFLCP、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DHS组22例,PFLCP组17例,PFNA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DHS组与PFLCP组(P<0.01),而3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和PFLCP固定牢固,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荣  郭跃进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09-1010
目的:观察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分成三组,PFNA组3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LCP组32例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DHS组30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10~24)月。与PFLCP、DHS组相比,PFNA组具有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比较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DHS组较差。结论:PFNA组与PFLCP及DHS相比,PFNA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固定22例,PFN固定24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Harris关节评分。结果:随诊46例,随访时间(2~26)个月,平均16.3个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DHS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并给予贯穿全程的康复训练,促使患肢功能早期恢复,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6例,其中应用DHS60例(A组),PFN56例(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血红蛋白变化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12~24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病例及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基本相似(P>0.05),但是PFN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变化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使用PFN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PFN治疗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暴露小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1年4月至2005年10月在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分别接受动力髋螺钉(DHS.A组)股骨近端髓内针(PFN.B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二组,共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多方面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A.B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逆粗隆间型骨折,应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对大粗隆处呈冠状面骨折者,不可用DHS,宜用PFN。  相似文献   

12.
刘永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10-2611
目的 观察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DHS(DHS组49例)和PFN(PFN组37例)治疗,观察比较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三项指标.结果 PFN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等优于DHS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是在伽玛(Gamma)钉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的内固定系统,其加强了骨折端的防旋、抗拉及抗压能力,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好,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及合并粗隆下骨折,首选PFN固定,而对于需要切开复位者,可选用DHS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DHS、PFN内固定治疗,两组共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 两组比较,PFN内固定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P<0.05).结论 PFN与DHS相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毛峰  周燕 《河北医学》2013,(8):1148-1151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股骨粗隆问骨折合理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分别采用DHS(DHS组49例)和PFNA(PFNA组40例)治疗并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术中透视次数、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相比PFN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平均愈合时间与DSH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PFNA组89.4%;DHS组86%,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DHS组明显发生率要高,尤其是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近端髓内钉固定(PFN)与滑动髋螺钉髓外固定(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式。方法纳入146例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PFN组82例,DHS组64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髓关节功能评分等。对该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和Tronzo Evans分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输血人数、全身麻醉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的失血中位数为310 ml,PFN组为2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切口平均长度14.09 cm,PFN组平均切口长度9.13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全身并发症、切口并发症、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和PFN都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固定器械,与DHS比较,PFN手术损伤较小,是骨科医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赵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43-44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相似,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48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II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PFNA-Ⅱ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Ⅱ组术后1周、1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6、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和DHS内固定手术方法对于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均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PFNA-Ⅱ钉较DHS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DHS更适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不稳定型骨折,PFNA-Ⅱ钉为首选内固定方法,DHS可套用合适的TSP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治疗的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照组采用动力髋加压螺钉(DHS),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无论采用DHS还是PFNA治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与DHS比较,PFNA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4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HS、PFN、股骨近端解剖板、人工关节(GTF)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485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DHS组393例,PFN组46例,股骨近端解剖板组32例,人工关节(GTF)置换组14例。结果:485例中有4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年。平均手术时间:DHS组75min,PFN组100min,股骨近端解剖板组45min,人工关节(GTF)置换组1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DHS组350ml,PFN组300ml,股骨近端解剖板组150ml,人工关节(GTF)置换组40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DHS组4.6月,PFN组4.0月,股骨近端解剖板组4.4月,人工关节(GTF)置换组不涉及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DHS组优良率85.8%,PFN组90%,股骨近端解剖板组87.2%,人工关节(GTF)置换组95%。结论: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及合并粗隆下骨折,首选PFN固定;对于需要切开复位者,可选用DHS固定;对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者,单纯线形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可行股骨近端解剖板固定;对于粉碎骨折较难复位者及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失败者,可选用人工关节(GTF)置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较PFNA、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三组:PFNA内固定组52例,DHS内固定组50例,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48例。观察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随访10~24个月,平均(15.5±2.5)个月。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另外两组(P0.05),PFNA组疗效优于DHS组(P0.05)。三种内固定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次之,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最长。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比较适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