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髋臼前后柱置钉通道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不足,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大密度点云数据、相关理论、软件内置功能及自编程序的规划方法,实现了对置钉通道总长的全局优化,同时进行了基于7截面、11截面调控规划法以及点云数据的前柱最大内接圆柱体虚拟置钉实验,分析了实验结果及形成机理,验证了基于点云数据规划法的全局优化效果,但对多截面调控规划法的调控有效性表示还存有疑问,此外,还对基于点云数据的髋臼置钉通道规划方法应用的相关原理和操作技巧作了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
基于髋臼置钉术的难点,在传统的手工解剖测量参考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扩展,设计制造出髋臼前柱置钉瞄准器。推导出了髋臼术前影像与瞄准器钻套调整角的关系,并编制了计算应用软件。为大幅度地提高髋臼置钉的准确率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改良的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髓内螺钉置入技术在骨盆髋臼损伤治疗时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21例行改良的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髓内螺钉置入技术治疗的骨盆髋臼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螺钉26枚,每枚螺钉置入平均用时为35.38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3.5次。术后未发现有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或精索/子宫圆韧带损伤的情况,切口愈合良好。影像学检查所有螺钉均位于骨内,未出现突入髋臼或突破耻骨支以及髂耻隆起骨皮质等部位。骨折复位优良率达到95.24%。结论改良的经皮逆行耻骨上支或髋臼前柱髓内螺钉置入技术在用于骨盆髋臼损伤治疗时,效果显著,技术安全精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探讨管道钻通器对提高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器械制作:参考腰椎骨解剖数据设计一管道钻通器(专用刮匙);②临床应用:腰椎失稳症患者2例,腰椎滑脱3例,腰椎骨折10例,参照患者术前X线、CT测量数据和管道钻通器自动寻迹的原理,个体化设计各椎节的置钉方案,在直视下显露椎弓根管口及其管腔,确定置钉方向和位置,扩孔攻丝置钉。术后观察相应指标,评价置钉的位置、方向。结果15例患者共置入腰椎弓螺根钉60枚,术后CT复查28枚钉,螺钉未见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成功率100%,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病例。结论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可作为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采用管道钻通器实施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置钉准确率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字嵴顶点进钉点与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92例,其中采用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置钉45例,共186枚钉;采用人字嵴顶点进钉47例,共196枚钉.比较两组置钉的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损伤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做X线片及CT检查,A组横突法不良置钉率为6.5%,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8.9%,B组人字嵴顶点进钉法不良置钉率为2.0%,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置钉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A组横突法.结论腰椎人字嵴顶点进钉技术应用于腰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置钉准确、易于掌握、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等优点,可有效防止硬膜及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字嵴顶点进钉点与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腰椎疾患92例,其中采用传统进钉点(Weinstein法)置钉45例,共186枚钉;采用人字嵴顶点进钉47例,共196枚钉。比较两组置钉的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损伤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做X线片及CT检查,A组横突法不良置钉率为6.5%,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8.9%,B组人字嵴顶点进钉法不良置钉率为2.0%,神经血管损害发生率为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置钉准确性、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A组横突法。结论腰椎人字嵴顶点进钉技术应用于腰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置钉准确、易于掌握、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等优点,可有效防止硬膜及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耻骨支和髋臼前柱骨折经改良微创髂腹股沟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耻骨支骨折、21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微创髂腹股沟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结果 根据Matta复位标准,术后解剖复位18例,复位良好16例,复位较差2例.36例患者随访6~37个月.髋关节功能按照D'Aubigne评分优21例,良11例,可4例.骨盆功能按照Majeed评分优20例,良14例,可2例.无感染、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改良微创髂腹股沟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耻骨支和髋臼前柱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髂耻前柱放置钢板对钢板塑形的要求低,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3例椎板开窗法椎弓根钉置钉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椎板开窗置钉术包括四个关键性操作.即进钉点、进钉方向、进钉深度及在进行手术时椎弓根内侧壁的监视,术前分析每个病人的影像学信息及术中病椎的确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节段定位时附件骨折及浮动椎弓根是可利用的重要标志。椎板开窗置钉的优点是对医生、患者无放射损害,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危险较小,该技术易被基层医院医生掌握。  相似文献   

9.
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髋关节创伤.骨折部位涉及髋臼前柱、前壁、后柱、后壁累及关节面.临床对髋臼骨折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致残率较高.近年来,临床对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保守治疗.在术中获得准确标准的X线影像,已成为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本文重点讨论术中C型臂的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激光定位系统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人工智能激光定位系统辅助C型臂X射线机定位后穿刺置钉,对照组采用常规克氏针透视定位后穿刺置钉。比较2组患者定位透视次数、置钉透视次数、手术置钉时间、X射线辐射量和术中人员流动人次,以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压缩程度、伤椎后凸Cobb角、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定位透视次数、置钉透视次数、X射线辐射量及术中人员流动人次较对照组更少,手术置钉时间更短,穿刺精准度更高(较对照组提高了57.2%)。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程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激光定位系统辅助C型臂X射线机定位能够提高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的精准度,缩短手术定位时间,有效地减少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27例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方法不同,全部病例可分为标准置钉组(A组)14例和个体化置钉组(B组)13例。术前2组病例的年龄、冠状面Cobb角、T5-T12后凸Cobb角、柔韧性和顶椎旋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标准置钉组术中均采用文献推荐的进钉点选择方法,而个体化置钉组则根据术前CT预先设计出的进钉点来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结果术后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个体化置钉组的置钉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标准置钉组(P〈0.01)。结论个体化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能提高术者的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的置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采用椎弓根螺钉置钉法治疗的39例脊柱侧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钉(3D组)18例,常规徒手置钉方法置钉(徒手组)21例。记录并比较2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置钉并发症和主弯矫形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置钉,术后徒手组4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症状消失,3D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3D组的置钉时间、置钉出血量、置钉透视次数少于徒手组,置钉等级及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均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徒手组主弯矫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可显著降低置钉难度、优化术中置钉操作、提升置钉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纳入122例有微创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软通道治疗组64例,硬通道治疗组58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保留置管时间及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再出血、颅内感染、颅内积气、脑脊液漏、穿刺部位感染等。结果软通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8.05±7.77,治疗后NIH-ss评分7.57±4.68,住院期间病死率17.19%,血肿穿刺置管天数(4.35±1.56)d,侧脑室穿刺置管天数(7.67±2.37)d,再出血4例,颅内感染3例;硬通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8.38±9.02,治疗后NIHSS评分8.02±4.84,住院期间病死率20.69%,血肿穿刺置管天数(4.07±1.49)d,侧脑室穿刺置管天数(8.17.4±2.55)d,再出血9例,颅内感染2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同等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4例,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前行局部动脉栓塞,手术前后常规化疗。结果4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保留患肢功能的目的。结论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何彬 《医疗装备》2006,19(2):1-3
基于普通颈椎椎弓根置钉术成功率低的现实问题,提出设计个体化与精确量化且操作简单的椎弓根螺钉置钉瞄准器,即根据颈椎个体化影像学数据,在术前应用CAD反求技术求得椎板的表面形状、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及植入角度,作为瞄准器的设计参数,重构其三维CAD信息模型,为快速原型制造系统(RPM)提供椎弓根螺钉置钉瞄准器的前端数据。介绍了CT图像的反求步骤、数据格式转换、图形矢量化技术在边缘强化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在复杂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20例复杂上颈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钉,试验组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置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置钉准确度及术前1 d、术后3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和颈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置钉准确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VAS评分、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1 d,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1 d,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上颈椎手术中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置钉的效果较好,利于缩短螺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小汤患有髋臼发育不良,经常髋部疼痛,走路跛行。浙医二院骨科专家对其施行国际先进的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术后,小汤就能正常生活行走。该手术无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还是临床医学角度上看,都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髋关节半脱位是由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引起,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髋关节的骨性关节炎,会产生疼痛、行走功能障碍等症状,很大一部分病人最终不得不行关节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胸椎椎弓根钉不良置钉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AF钉系统固定,椎弓根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胸椎椎弓根钉不良置钉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0例患者椎体高度均得到恢复,无神经并发症和脑脊液漏发生。结论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虽然已经成为口前比较常用的脊柱外科技术,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不过只要熟悉胸椎的解剖特点,掌握正确的置钉技术,就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实施后路小切口微创分期术,对照组行常规CT或X线辅助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观察组的终末融合后侧凸主侧凸冠状位Cobb角低于对照组,初次平均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脊柱侧凸,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更好地恢复脊柱生理弯曲,提高矫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辅助技术在胸椎椎弓根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四具胸椎标本(T1~T12),CT扫描后行三维重建,测量各具标本胸椎解剖数值及三维重建后椎弓根进钉点各定位数据。将4具胸椎标本分为两组,由同一位具有一定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外科医师分别以徒手法及根据三维重建后定位数据指导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法和徒手法各置入96枚螺钉。对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率及风险螺钉发生率进行比较,三维CT重建辅助下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法,风险螺钉发生率低于徒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重建辅助下胸椎椎弓根各解剖参数量化后,置钉准确率高,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