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检索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结肠癌患者73例,根据患者基础诊断资料研究数据显示,所有患者同时行CT或B超检查,临床统计分析两组术前诊断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结果:结合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73例患者中,CT术前诊断共发现69例,占94.52%;B超检查诊断患者48例,占65.75%。术后结肠癌复发病例24例,CT和B超的检查结果分别为22和17,分别占91.67%、70.83%;结肠癌患者中TNM分期为Ⅰ期10例、Ⅱ期38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而24例结肠癌复发患者TNM分期为Ⅰ期7例、Ⅱ期9例、Ⅲ期5例、Ⅳ期3例,CT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确切,对比B超诊断,具备更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结肠癌的患者100例,均实行手术前的CT检查以及手术后的病理检查,在手术后6个月进行一次复诊.结果:在手术前进行CT检查以及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的结果以及复诊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CT检测,准确率很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的结肠癌患者50例,患者均进行CT诊断和病理切片,比较术前两种方法诊断正确率以及术后6个月复发诊断正确率。结果: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CT诊断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准确率比较高,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rrjk》2017,(8)
目的:分析CT诊断术前结肠癌、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抽取,共48例,术前给予CT诊断,若术后怀疑复发,再次CT诊断。结果:48例结肠癌患者经由CT诊断后,符合率为100.0%;术后平均随访(23.5±10.5)个月。手术、病理证实结肠癌复发15例,复发率为31.3%。CT诊断敏感度100.0%,特异度66.7%。结论:给予术前、术后复发结肠癌患者CT诊断作用突出,能有效指导治疗,预防复发,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5.
王丽双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36-1737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子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诊治的子宫颈癌患者9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及CT检查,术后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结果:MRI能够显示子宫颈癌的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及对邻近组织的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并能够进行分期。CT共检出I期9例,Ⅱ期15例,Ⅲ期23例,Ⅳ期32例,检出率为79.8%。MRI共检出Ⅰ期14例,Ⅱ期18例,Ⅲ期26例,Ⅳ期32例,检出率为90.9%,两种检查方法对子宫颈癌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场MRI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检出率,在其治疗前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6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 16例、 18例、 9例和 3例。术前内镜活检确诊 12例 ,3 4例经手术与病理确诊。 43例行手术切除 ,另 3例Ⅳ期行单纯活检。术后辅助化疗 3 2例 ,放疗 化疗 12例。 1年生存率Ⅰ~Ⅲ期为 10 0 % ,Ⅳ期 66 7% ;3年及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 5 %及 61 6%。结论 本病早期不易诊断 ,内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对Ⅰ、Ⅱ、Ⅲ期病例根治性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 ,术后辅助化 (放 )疗可提高生存率。对Ⅳ期应以全身化疗 局部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CT、X线、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方法:将8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三组,A组行CT检查,B组行X线检查,C组行MEI检查。结果:A、B、C三组病变关节发生率分别为78.57%、35.71%、96.30%,A组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分别为28.57%、25.00%、46.43%、0%、0%,B组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分别为53.57%、7.14%、39.29%、0%、0%,C组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检出率分别为3.70%、44.44%、51.85%、0%、0%。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CT、X线、MRI各有优缺点,其中CT、MRI诊断敏感性较高,诊断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29-730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MRI联合检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阴道超声和MRI检查,比较阴道超声、 MRI以及阴道超声联合MRI的准确率。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期82例,Ⅱ期3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标准,阴道超声联合MRI检查对Ⅰ期、Ⅱ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8%、 96.87%,显著高于术前超声检查对Ⅰ期、Ⅱ期的诊断准确率85.37%、 84.38%,以及术前MRI检查对Ⅰ期、Ⅱ期的诊断准确率89.02%、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超声和MRI联合检查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CT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资料.结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CT检查能明确直肠癌的病变大小、范围、外侵、周围淋巴结及其它脏器转移情况.CT分期整体准确率为86.1%,Ⅰ~Ⅱ期为78.6%,Ⅲ期为88.2%,Ⅳ期为100%.结论:CT检查直肠癌对手术前分期、分析能否手术及制定手术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经手术病例确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6例,对这些病例手术前的X线检查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经CT检查诊断出肠梗阻的44例,诊断准确率为95.65%;经X线检查出肠梗阻的32例,诊断准确率为69.56%。两组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13.2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CT检查可判断肠梗阻为结肠癌所导致的44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5.65%;经X线检查可判断肠梗阻为结肠癌所导致的0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0%。两组检查方法的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23.3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CT检查,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对结肠癌所导致的肠梗阻病因、部位、病情程度进行分析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可以提供重要的客观资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实施宫颈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比较MRI预测患者宫颈癌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术前MRI诊断宫旁浸润与淋巴结转移与术中结果比较的差异。结果:MRI检查共正确诊断ⅠA期11例、ⅠB期33例、ⅡA期36例、ⅡB期11例、ⅢB期4例、ⅣA期4例。术前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82.50%(99/120)。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74,P=0.000。120例患者术中共发现17例淋巴结转移,术前MRI检查判定出13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MRI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0.59%,特异度99.03%,误诊率0.97%,漏诊率29.41%,诊断一致率Kappa=0.772,P=0.000。术前MRI检查诊断13例宫旁浸润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的有10例,MRI检查宫旁浸润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7.27%,误诊率2.73%,漏诊率0,诊断一致率Kappa=0.856,P=0.000。结论:MRI术前检查宫颈癌可以对宫颈癌分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对诊断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根据Robson分期标准,诊断肾癌Ⅰ期4例,Ⅱ期6例,Ⅲ期8例,Ⅳ期5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是93%.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优越性,确诊率高,是肾癌检查的首选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诊断结肠癌的32例患者采用回声造影剂充盈结肠后经腹进行超声扫查,与术后肿瘤组织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判断进行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可靠性。结果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肿瘤T1、T2、T3、T4期符合率分别为100.0%、90.9%、100.0%、92.3%,总符合率为93.8%。其中,T1、T3、T4期诊断符合率较高,T2期较低。对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N0期符合率80.3%,N1期符合率100.0%,总符合率为93.8%。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结肠癌术前检查及临床分期的重要手段,为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腹部X线的肠梗阻检出率为72.86%,CT扫描检出率为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的病因检出率为68.57%,CT检出率为100.0%,差异显著(P0.05),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论:CT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因,有助于提高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清磁共振成像(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需接受高清MRI+DWI检查,并在MRI检查后7 d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分析检查结果与影像学特征。结果将术后病理分期视作金标准,高清MRI检查对ⅠB期、ⅡA期、ⅡB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 31%、61. 11%、100. 00%,常规MRI检查对ⅠB期、ⅡA期、ⅡB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 07%、33. 33%、25. 00%,高清MRI+DWI检查对ⅠB期、ⅡA期、ⅡB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 10%、94. 44%、100. 00%。高清MRI+DWI检查对ⅠB期、ⅡA期、ⅡB期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清MRI与高清MRI+DWI检查对ⅡB期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清MRI+DWI检查对ⅠB期、ⅡA期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高清MRI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清MRI+DWI检查的总体分期准确性高于单纯高清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MRI平扫发现,宫颈癌多表现为不规则性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T1WI表现为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DWI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为低信号。结论高清MRI与DWI联合检测可为术前宫颈癌分期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利于临床依据诊断结果采取对应治疗方式,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00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 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率为27.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和术后规范放化疗是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 Ⅱ、Ⅲ期结肠癌术后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条件允许,让患者术后规范放化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复发概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子宫内膜癌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7年6月8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腹水/腹腔冲洗液,同时采用传统涂片方法和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测系统进行细胞学检查,就其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0)进行比较,分析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TCT涂片质量优于传统涂片,尤其对内膜癌晚期血性腹水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腔液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影响:TCT组因腹水瘤细胞阳性而使26例临床Ⅰ期患者中有2例上调到手术-病理分期的Ⅲa期,由于腹腔细胞学检查所致的分期变更率为7.7%;Ⅱ期变更率为17.8%(5/28)。普通涂片组Ⅰ期、Ⅱ期变更率分别为3.8%(1/26)、10.7%(3/28);两种方法的Ⅰ、Ⅱ期内膜癌腹水恶性细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细胞学结果与肿瘤期别关系密切,TCT组Ⅲ、Ⅳ期腹水/腹腔冲洗液瘤细胞阳性率为40.6%(13/32),与Ⅰ、Ⅱ期瘤细胞阳性率12.9%(7/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涂片组Ⅲ、Ⅳ期瘤细胞阳性率25.0%(8/32),两种涂片方法Ⅲ、Ⅳ期腹水瘤细胞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CT细胞学检查法在标本的处理、制片和诊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涂片方法,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腹水瘤细胞的诊断率。②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影响值得关注,术中收集腹水/腹腔冲洗液送检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诊断程序,对于准确分期并指导术后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对诊断结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诊治的70例CT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肠腔肿块、肠壁增厚、狭窄、浸润、癌性溃疡、肠壁异常化生以及肠梗阻等是CT影像的主要表现。进行CT扫描,术前有36例患者存在溃疡,术后有30例患者确认存在溃疡,诊断准确率为83.3%。有20例患者为异常化生,表现为肿块较大时,强化部位能够见到低密度坏死区以及密度不均匀。有40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CT图像显示肠索淋巴结、肠系膜总打,术后证实44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血性转移中有16例转移到肝脏,6例转移到肺脏,4例转移到脑。结论:结肠癌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相对客观、全面,能够为治疗和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为提高术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结果 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性刮宫结果为子宫内膜癌102例,诊断符合率为82.3%(102/124);误诊22例,误诊率为17.7%(22/124).102例术前和术后诊断相符患者的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总符合率为81.4%(83/102),其中Ⅰ期符合率为86.1%(62/72),Ⅱ期符合率为72.0%(18/25),Ⅲ期符合率为3/5;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总符合率为65.7% (67/102),G1级符合率为55.6%(25/45),G2级符合率为69.2%(27/39),G3级符合率为15/18.结论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临床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全面评估,以减少手术前后的诊断差异,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且术前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前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确诊者共31例,诊断符合率为87.5%;且本组患者中Ia期、Ib期、Ic期、Ⅱ期、Ⅲ期、Ⅳ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66.7%、77.8%、85.7%、100%、100%。患者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越晚,超声诊断符合率越高,其中Ⅲ期、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可达到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子宫内内膜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