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理论有了初步认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中医儿科,并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考虑。1阴阳五行与中医儿科1.1纯阳之体,稚阴稚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深入理解阴阳理论,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问卷调查本科中医教育中的中医思维建立情况,了解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和认知情况。方法:以大一和大五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查,比较两者的差异,分析大五学生的状态。结果:50%的题目大五的正确率高于大一,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74%的大五学生认为其中医思维建立的具有中等程度和明显变化;中医诊疗中应用较广泛的中医思维以及中西医思维主要差异性思维依次为整体思维、辨证思维、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中医思维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非单一因素;38.57%的大五学生认为自身思维认知无提升需要,42.9%的学生说不清楚。结论:大五学生的中医思维优于大一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本科中医教育中建立一定的中医思维,但象思维的认知有待提高;中医思维提升应从多方面入手;不少学生还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思维建立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纪高  陈慧敏  周全 《光明中医》2023,(9):1790-1792
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精华所在,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科常见病种之一,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久远,治疗方法多样,疗效确切,临床工作者通过挖掘经典著作中的理法方药,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中医风湿科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教学中,通过诵读讲解经典,分析临床医案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将中医经典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做到教学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逐步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教协同深化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培养中医思维的最佳教材与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中要不断提高医生的中医自信,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及诊疗思路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然而,以往研究发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中过分强调西医知识的学习,医生思维模式“西化”倾向明显,中医经典理论知识薄弱,诊疗过程无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此外,由于名医名师影响力较大,门诊量众多,学员很难从跟师过程中体悟到名师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思路。通过实施小型私人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实现线上学习平台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融合,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混合教学模式。其以多种方式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式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临床人才提供可能,从而达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岳旭东 《光明中医》2008,23(5):560-563
对于中医现代化定义的内涵进行剖析,认为中医现代化本质就是学术理论体系现代化和临床诊疗体系现代化。中医理论体系现代化是前提,临床诊疗体系现代化是核心、是关键。同时,对于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院校教育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教育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灵活的诊疗方法,也是当前中医学界普遍承认的发展路径,但中医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困难局面也显而易见。本文从"中医为体,西以为用"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基础课程安排,临床技能实践和就业培训等方面改革的做法与构想:调整中医课程比例,牢固建立中医思维,夯实中医基础,将西医课程后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临床能力;认真做好就业思想教育,不走过场,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源远流长,但在理论上一直难有新的突破。中医体质学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人类的体质现象进行研究,它使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有机地相结合,深化了中医对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拓宽了中医诊疗的思维模式,带动了整个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试图将中医体质的概念引入对肿瘤的认识中,以就正有道。  相似文献   

9.
钮春香  汪远香  邹维  陈聪 《新中医》2020,52(17):203-206
中医急诊学是依托先进西医急救设备,结合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学理论,研究临床危急重症的发病原理、证候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诊疗方法的临床学科。学生在中医院校学习过程中,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若急救意识不足,不善于应用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将不能正确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和四诊方法,无法有效完成急诊工作。当前,中医急诊教学、带教中存在学生紧张、缺乏自信,不敢临床实践、对急诊时间紧迫性和急救意识不足、中医急诊临床思维有待强化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是其早日成为合格的中医临床医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中医急诊学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介绍,对中西急诊教学、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完善方式进行了描述,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中医急诊临床思维给出细致的应对措施,以期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工作的角色转变,适应急诊科室的工作节奏,掌握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早日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思维体现在整个辨证施治过程中,中医临床思维建立直接影响了对疾病的诊疗水平,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对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一些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特质,与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精髓之一是"整体观念"。而整体观念,运用的是系统思维,中医临床思维中处处体现着系统学思想。研究系统学理论在中医临床思维中的应用,将在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