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粒肿为细菌感染引起的眼睑腺体急性炎症 ,依受累组织的不同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笔者自 1 996年~ 2 0 0 0年应用消肿汤加减治疗麦粒肿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门诊观察 1 5 0例 ,其中单眼发病者 1 1 0例 ,双眼发病者 1 5例 ,反复发作者 2 5例 ;病在上睑者1 2 0例 ,在下睑者 30例 ;年龄 6~ 42岁 ;病程 1~ 4天。多数患者眼睑红肿、疼痛 ,局部有小结 ,个别患者的麦粒肿病灶内隐见脓点。治疗方法消肿汤 :薄荷 1 0 g、荆芥 1 0 g、黄芩 1 0 g、银花1 5 g、焦栀 1 0 g、蒲公英 1 5 g、皂角刺 1 0 g、白芷 1 0 g、穿山…  相似文献   

2.
麦粒肿 ,俗称偷针眼 ,为细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 ,可分为外麦粒肿、内麦粒肿。发病较急 ,常于一眼或两眼交替发作。 3年来 ,我们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早期麦粒肿 ,经临床 3 8例观察 ,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对照 ,其疗效肯定 ,且无复发。一般资料全部患者选择发病 1~ 2天 ,眼睑水肿、充血、痒感胀痛和压痛 ,在近睑缘处可触及硬结、未化脓的患者共 76例 ,男性 4 7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 3~ 4 8岁 ,反复发作者男性 1 5例 ,女性 8例 ;上眼睑感染 3 0例 ,下眼睑感染 4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8例。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麦粒肿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大多存在根治不全反复发作等缺点.此文通过分析认为麦粒肿的病因病机为"脾胃积热,火邪上攻""五轮学说"和"脾主土灌四傍"是脾胃论治麦粒肿的理论基础,临床上许多医家多从"清脾胃积热、疏散风热、补益脾胃、扶正祛邪"等方面治疗麦粒肿.因此,中医治疗麦粒肿特别是预防其反复发作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四味退针汤治疗麦粒肿82例吴金德(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卫生院,317005)麦粒肿俗称“针眼”、“偷针”,为;临床常见眼疾。本病位于上下睑缘,以下睑缘为多见。常发于睡眠不足、眼部不洁及体质虚弱者。可在数处同时发生或反复发作。起初睑缘红肿微痒,有硬结,形...  相似文献   

5.
麦粒灸治疗麦粒肿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粒肿是生于胞睑边缘的局限性小结,形如麦粒,红肿灼痛,按之痛剧,临床上易反复发作。笔者于1987年至1991年,采用麦粒灸治疗本病30例,收到较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本组30例(32只眼)均属门诊病人,其中单眼发病28例,双眼同时发病2例;反复发作8只眼;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6~38岁;病程1~7天。  相似文献   

6.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因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自2009年以来,我们利用耳穴刺络放血合并针刺肝俞穴疗法治疗麦粒肿127例,3天治愈率93%以上,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7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61例,女66例;年龄14~65岁,15~45岁居多;发病3天内未化脓者102例,已化脓者25例;左眼麦粒肿60例,右眼67例.127例患者有反复发作史.全部患者都曾用药物治疗,得不到控制,而来我科要求作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绍王静波教授治疗难治性麦粒肿的经验。王教授认为,麦粒肿病因多为邪客胞睑,气血壅滞,脾胃湿热,外邪瘀遏而发。其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而形成肉芽组织者为难治性麦粒肿,多与脾胃积热,郁久伤脾,气血亏虚有关。王教授采用中药内服及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皮肤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炎症。病变位于睑缘毛囊的皮脂腺者称外麦粒肿,位于睑板腺者称内麦粒肿。中医又称“针眼”。1997~2001年,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此病56例,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麦粒肿经眼科门诊介绍我科36例,通过病房医生转诊20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内麦粒肿26例,外麦粒肿30例;病程1~5d 32例,6~14d 24例。 1.2 诊断标准 眼睑红、肿、痒、痛,局部可触及硬结,有压痛,数日后眼睑皮肤呈现黄色脓点,外麦粒肿较内麦粒肿显…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实践证明,部分反复发作的小儿麦粒肿患者,仅通过抗感染、手术治疗,难以完全解决问题。本文通过采取中药清肝调中汤治疗小儿反复麦粒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本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眼科小儿门诊反复麦粒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中位年龄8.5岁,病程1周~2个月,双眼发病28例,单眼发病22例,左眼38例,右眼40例;治疗  相似文献   

10.
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及黄色脓点为主要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是小儿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现代医学一般采取局部及口服抗菌素治疗麦粒肿,对于反复发作化脓的患者,则进行手术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11.
针眼,是因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故又称麦粒肿。1970年以前,笔者用背部阳性反应物挑治疗法治疗麦粒肿,4天治愈率80%以上。70年代后,改用耳穴放血疗法,4天治愈率超过90%。现将1973~1999年1月用耳穴放血疗法治疗麦粒肿288例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288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128例,女160例;年龄15~62岁,15~45岁居多。发病3天内未化脓者208例。左眼麦粒肿139例,右眼149例。168例患者有反复发作史。全部患者都曾用药物治疗,得不到控制,而来要求作耳针治疗。2 治疗方法21 取穴 耳尖、眼、结节。2…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2003年1月以来运用针刺灵骨穴治疗初起麦粒肿59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9例均来自本院五官科门诊,男26例(反复发作者3例),女33例(反复发作者6例);年龄8~58岁;病程2~7天.  相似文献   

13.
麦粒肿俗称针眼或睑边疖,是发生在睫毛毛囊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位在睫毛毛囊皮脂腺的称外麦粒肿,病位在睑板腺称内麦粒肿。本病多发于青少年,有时反复发生,常一眼单发也可以两目同时发生,可致眼睑周围及颜面漫肿,甚至头目剧痛,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14.
董爱珍 《河北中医》1995,17(4):30-31
自拟三黄芪麻汤治疗麦粒肿30例董爱珍(镇江市中医院212002)麦粒肿是生于胞睑边缘的局限性小结,形如麦粒,红肿灼痛,按之剧痛,临床上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自拟三黄芪麻汤治疗30例,收到满意疗效。30例(32只眼)均属门诊病人。其中单眼发病28例,双眼...  相似文献   

15.
麦粒肿又称偷针眼、土疳,多因过食燥热食品,脾胃壅热成毒,或脾胃湿热蕴积,复感风热外邪,邪毒搏于眼睑,使气血凝滞而发红发肿,生成本病。眼睑胞属肉轮,为脾胃所属。本病可发生于上、下睑任何一个部位。初起睑胞微痒微痛,稍红,继而红肿热痛加剧,形成局限性硬结,形如麦粒,故名麦粒肿,推之不移,按之疼痛。轻者数日可自行消散;较重者经三、四日后成脓溃破排脓后而愈。如余邪不清,热毒潜伏,当身体抗病能力减退,或复感风热之邪,便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成为慢性麦粒肿。  相似文献   

16.
麦粒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名睑腺炎,中医称"针眼"、"土疳"等,笔者2005年3月至今以患侧近处刺血加健侧透穴巨刺治疗麦粒肿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70例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6~78岁,平均(42.5±7.4)岁;其中早期麦粒肿50例,中晚期及反复发作者20例;病程2天~3个月,大多在1周内来  相似文献   

17.
麦粒肿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眼科疾病,常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较大的不适与痛苦,患儿因不适常用手揉搓,存在继发感染的风险。针对麦粒肿的治疗,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及方法,主要是眼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或软膏、口服抗生素,已成脓肿等病情严重者需行外科手术切开排脓治疗。由于患儿心理恐惧、依从性较差等原因,外科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而尚未达到手术指征的麦粒肿具有较大的优势,内服中药疗效确切。冯晓纯教授认为小儿麦粒肿发病多因"热毒",与脾、心、肝等脏有关,临床治疗以清心运脾为大法,内服中药配合小儿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此外,为避免疾病反复发作,还要注重儿童的生活护理,改善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儿童麦粒肿1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睑麦粒肿是小儿眼科门诊常见的眼病 ,治疗不及时 ,有些病例可遗留小硬结 ,甚至破溃 ,久之形成小肉芽组织突出于眼睑皮肤表面或睑结膜面 ,有的重病例可伴眼睑显著红肿、全身发热。为了能及时有效地治疗麦粒肿 ,我院眼科门诊自 1995年以来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涌泉粉加西药治疗眼  相似文献   

19.
药线点灸疗法对麦粒肿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0月~1998年10月,我们运用药线点灸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麦粒肿42例,并与对照组25例单纯服用中药的患者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定的麦粒肿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2]制定的针眼诊断标准,并按中医辨证分为3种类型:①风热外袭型(36例):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热痛;②热毒上攻型(25例):胞睑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③脾胃伏热型(6例):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全部病例分为两组。中药组25例,其…  相似文献   

20.
麦粒肿又称为睑腺炎,俗称"针眼",是眼睑皮脂腺或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眼睑部会生长形似麦粒的硬结,引起眼部局部的红肿、疼痛.麦粒肿是临床常见疾病,既会造成患者眼部不适,影响正常生活,又影响患者面部美观. 中医认为麦粒肿的病机多为以下两种:①风邪外客胞睑并化热生疮;②脾胃积热上攻胞睑.临床治疗以辨证施治,退赤消肿、促邪退散为原则.临床上西医对麦粒肿常无速效、针对性强的治疗,治疗方法以抗炎、抗菌以及手术治疗为主,而中医对于麦粒肿有丰富的治疗方法,且相对内治法而言外治法作用更加直接,对于早期未成脓麦粒肿的治疗效果显著.故下文主要阐述几种早期麦粒肿中医外治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