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研究其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12例中男性3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6.5岁。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2)、胰头肿瘤局部切除术(7/12)、腹腔镜下肿瘤切除1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主要好发于年轻女性,胰头部相对少见,根据肿瘤包膜、与胆总管、胰管的关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外科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并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经验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出现临床表现或临床体征而就诊;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为2例,8例位于胰尾部;所有病例均经过术后病理确诊,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好,无死亡病例,生活质量未受影响。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2∶5);肿瘤部位以胰体尾部为最多11例(11/17),胰头和胰颈部各3例(各3/17);术后出现胰瘘4例(4/17),均经治疗后恢复出院。术后随访14例,失访3例。随访2个月至7年,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青女性,恶性程度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有助于诊断,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是术前病理学诊断SPTP的有效方法。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4例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经手术治疗后,随访3个月~10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预后良好。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因触及上腹部包块就诊,1例有腹胀症状,1例无症状。肿瘤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最大直径13cm,平均6.4cm。肿瘤标记物均无异常。5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全部存活,无一例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可治愈且预后良好。B超、CT等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腹部不适或腹部包块多见。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区或腹腔内实性或囊实性占位,边界清除,包膜完整。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钩突部3例,胰颈部10例,胰体部5例,胰尾部14例,29例获得根治性切除,9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所有病例预后良好。结论典型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CT、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部分病例可以做到术前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本病治疗的最佳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PTP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例(占20%)、胰体尾部4例(占80%)。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l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l例行保留脾脏胰尾部切除术,3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均未行淋巴结清扫。无手术死亡。术后胰瘘2例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2~7年,患者均存活,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 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预后相对良好,胰痿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万载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53-2653,266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尾4例,胰体2例,胰头3例。CT平扫9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重要征象,囊性部分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肿块各期强化CT值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部分。结论 CT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检查图像。结果9例病例中,肿瘤位于胰头者3例,位于胰尾者5例,位于胰体者1例,肿瘤直径约1.7~7.8cm,平均约4.2cm。1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其余8例为囊实性,3例肿瘤组织内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囊性成分不强化,实性成分及包膜呈动态强化。结论CT能够较明确的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例SPTP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6例为女性。肿瘤最大直径13cm,平均直径(8.7±1.5)cm,7例均行手术切除,2例术后出现胰瘘,所有患者随访1~3年全部存活。结论 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治疗方式,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诊治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因肿物浸润并包绕脾动静脉,2例因肿物与脾粘连紧密,故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余行肿物切除。其中1例经术中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本病。术后所有标本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胰瘘,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他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免疫组化:孕激素受体(PR)阳性7例(7/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7例(7/8),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6例(6/8),触突素(Sy)阳性4例(4/8),角蛋白(CK)阳性3例(3/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检验,易误诊;但病理学表现特异,术前、术中穿刺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CT诊断。结果在2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3例,女性患者共计20例。通过对患者实施CT诊断,发现平扫患者肿瘤部位时,主要是呈现出混杂密度结节或者是团块影。对患者增强CT扫描后,发现患者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在实性部分能够见到延迟的强化,但是在囊性部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表现较为突出,对患者实施CT诊断,能够了解患者的肿瘤形态、严重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搜集足够的参考资料和相关数据。CT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与其他的诊断手段相结合,更好的判定患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胰腺囊性实性肿瘤又称乳头状 -囊性肿瘤。多发于青春期及青年女性。临床上一般无特殊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肿瘤较大时可于上腹部触及肿块[1] 。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胰腺占位病变 ,因无明显特异性超声指征 ,诊断较为困难 ,本科发现 4例此型病例 ,均误诊为胰腺囊瘤或囊腺癌 ,故须引起重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 4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 2 7、2 5、18、15岁 ,平均年龄 2 1.2 5岁。 2例发生在胰头 ,另 2例在胰体 ,均为单发 ,临床上以上腹部不适为主 ,其中 1例无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该 4例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 ,切除物送检。1.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6.6岁,2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4例上腹部隐痛不适;病变位于胰腺尾部2例,体部1例,颈部2例,钩突1例,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2例囊性实性比例相仿,3例囊性成分为主,肿瘤内部出现斑点状钙化2例。增强实性成分稍低于胰腺实质强化。结论结合发病年龄、性别及CT表现可以获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以来收治的28例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手段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患者死亡。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9例,同样有9例行胰体尾切除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者1例,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另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者3例,最后1例仅可行姑息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胃瘫2例,胰瘘3例,但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发现复发或者转移。结论对于胰腺囊实性肿瘤患者手术的选择,应该遵循个体化损伤控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瘤(SCPT)的CT诊断及与胰腺其他囊实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胰腺SCP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肿瘤位于胰体尾部,3例位于胰头体交界区,肿块大多数较大,最大截面达10 cm×10 cm,最小3 cm×4 cm,均含囊实性成分,但大部囊性成分较多;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CT增强扫描动脉期实质成分可见明显强化,至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强化程度均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4例患者有钙化.结论 胰腺SCP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注意与胰腺癌,黏液性、浆液性囊性瘤或癌及假性囊肿等鉴别,有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享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2002至2012年收治161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行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合病理分类的变革和差异讨论胰腺囊性肿瘤在外科诊治决策上的趋势。结果:161例中,胰腺囊性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74例,颈体尾部8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胰体尾切除术50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全/残胰切除术4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18例和囊肿内/外引流术24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癌)、黏液性囊腺瘤(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胰瘘的总发生率为44.7%(A级19.2%、B级25.5%)。结论:应充分重视胰腺囊性病变,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对于胰腺囊性肿瘤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诊治已是临床研究热点,而其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2005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5例SPTP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表型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SPTP患者男女比例1:4,均获手术治疗,疗效满意。该肿瘤呈囊实性,包膜完整,肿瘤细胞组织学形态较一致,并形成实性及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表达V im、Syn、CD56、CD10、AAT、AACT;不表达CgA。结论 SPTP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年轻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组织学图像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原发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认识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了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光镜形态,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标记AAT、Vimentin、Ki-67、CD10等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生物学行为。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大多一致,排列呈实性、片状,或以血管为中心的乳头状排列,免疫组化结果一致:AAT、Vimentin、CD10均阳性,Ki-67<3%。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要结合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该肿瘤预后较好,但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随访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