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 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 (治疗组 )治疗环状混合痔 3 0 0例 ,单纯内扎外切术 (对照组 )治疗环状混合痔 10 0例。 结果 治疗组术后发生肛门水肿 5例 ,对照组发生肛门水肿 2 8例 ,肛门狭窄 6例。两组在住院日、治愈率上无显著差异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内扎外切弧形缝合加肛门切扩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好、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避免了常见的术后肛门狭窄 ,肛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混合痔切除、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混合痔切除、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痔108例。结果:全部病例治愈,未发现其它并发症。结论:结果提示该术式简单,疗效确切,既可保证治疗的彻底性,又可避免传统环切术造成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PH联合外剥内扎肛门整形术治疗重症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对60例重症 环状混合痔行PPH同时对部分痔核行外剥内扎和肛门整形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形态恢复良好,术后肛门平整,无水肿、无肛门失禁、无肛门狭窄、无术后大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PH联合外剥内扎肛门整形术治疗重症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PH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行PPH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Milligan-Morgan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其临床疗效、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PH组与Milligan-Morgan术组相比,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其术后疼痛、肛门功能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120例环状混合痔行PPH术,同时对部分痔核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形态恢复良好,术后肛门平整,无水肿、无肛门失禁、无肛门狭窄、无术后大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PPH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段横缝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对64例环状混合痔采用分段横缝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治愈62例(96.88%),无肛门狭窄和失禁等并发症与后遗症,患者排便困难的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分段横缝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具有保护肛垫、ATZ上皮组织,损伤少,术后反应小,无肛门狭窄和失禁等并发症与后遗症,并增大了肛门口周径和肛管通道的直径,明显改善了患者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是一种治疗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硬注术加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环状混合痔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加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水肿、肛管狭窄、皮赘残留等指标。结果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伤口疼痛、水肿、肛管狭窄及皮赘残留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硬注术加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治疗环状混合痔可大大降低术后疼痛、水肿、肛管狭窄及皮赘残留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扎外切弧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l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施行内扎外切弧形缝合术,就术后愈合时间、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0例均一次性治愈,切口愈合时间10~25d,平均14.7土5.3d,肛缘水肿发生率6%,无1例出现术后肛门狭窄,术后1年复发率5%。结论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内扎外切弧形缝合术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肛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PPH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3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对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痔环切吻合器(强生PPH03)对32例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施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21min,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尿潴留15例,术后止痛19例,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肛缘水肿。结论:PPH术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各类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5例各类型环状混合痔采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无肛门狭窄、肛门溢气溢液等并发证。结论两种术式的联合,互补了单一术式的不足,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在保护肛门功能方面有较强优势,是一种治疗环状混合痔较好的方法,且拓展了PPH术的适应证,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环状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采用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但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水肿、疼痛等并发症。为减轻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促进创口愈合,我科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给予大黄甘遂汤坐浴,取得满意疗效,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指扩肛法对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于术后痔核结扎线脱落完全后,食指涂抹丁卡因软膏缓慢伸人肛内,直至伸人末节食指,按压肛内四周进行扩肛,隔日一次,连续两周。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重度肛门狭窄和排便困难。结论:早期应用单指扩肛法能有效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应用P P H术完成的128例环状混合痔病例。结果:术后尿潴留32例,术后不同程度出血12例,大出血2例,肛缘水肿18例;随访2~24月,出现肛门狭窄4例,经扩肛后治愈;复发6例。结论: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结扎联合痔切除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4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结扎联合痔切除术组(改良组,82例)和传统痔切除术组(传统组,67例)。比较2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手术满意度、肛门直肠功能测定、大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等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疼痛数字评分和创缘水肿面积小于传统组,手术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肛门狭窄、瘙痒、残留皮赘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改良组的肛门静息压较传统组升高(P<0.05);术FISI评分较传统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痔上黏膜结扎联合痔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痔切除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相关并发症相对较少,且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5年—2011年间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III~IV期环状混合痔2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200例患者均治愈,术后无肛门直肠狭窄,无肛门失禁、出血、感染及明显皮赘形成等并发症,随访 1~5年无复发。 结论:小切口外剥内扎部分缝合术治疗III~IV期环状混合痔,切除彻底、不易复发、损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 、不损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内痔注射结扎外痔修剪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采用内痔注射结扎外痔修剪法,对照组(145例)采用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法。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出血、肛门感觉性失禁、肛门狭窄、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内痔注射结扎外痔修剪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损伤小、无后遗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内痔注射结扎外痔修剪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5例)采用内痔注射结扎外痔修剪法,对照组(145例)采用常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法.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出血、肛门感觉性失禁、肛门狭窄、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内痔注射结扎外痔修剪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损伤小、无后遗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分段并松解括约肌横钳下结扎痔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分段并松解括约肌横钳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环状混合痔治疗组疗效可靠,术后疼痛轻,肛门坠胀、肛缘水肿发生率低,后期皮赘残留少见,未见肛门皮肤缺损,肛门的外观形态完整,无肛门狭窄与肛门失禁。结论环状混合痔分段并松解内括约肌横钳下结扎术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而且经济,是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将9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各45例,并对患者术后肛门感觉、肛门闭合及控便功能进行测试,以4级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至1年,90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两组疗效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肛门感觉、肛门闭合、控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伤小,肛门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9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改进。方法:采用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6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96例均一次性临床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5d,术后随访未发现排便困难、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是一种符合肛管生理解剖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