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1997年至2000年临床各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耐药状况。结果 1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医院感染50例,占总分离数的40.0%,其中38株为MRSA,占76.0%,社区感染75例,MRSA26株,占34.7%;体外药敏示MRSA仅对去甲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和凯福降敏感,敏感率达100%、74.5%及73.4%,对其它抗生素基本表现为耐药,MSSA对去甲万古霉素、凯福隆、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头孢拉啶和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8.5%、85.2%、82.0%、67.2%和63.9%,对其它受试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0%。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经验用药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1997年至2000年临床各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耐药状况。结果 1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医院感染50例,占总分离数的40.0%,其中38株为MRSA,占76.0%,社区感染75例,MRSA26株,占34.7%;体外药敏示MRSA仅对去甲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和凯福隆敏感,敏感率达100%、74.5%及73.4%,对其它抗生素基本表现为耐药,MSSA对去甲万古霉素、凯福隆、头孢唑啉、氧氟沙星、头孢拉啶和复达欣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8.5%、85.2%、82.0%、67.2%和63.9%,对其它受试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0%。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经验用药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原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谱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将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进行耐甲氧西林敏感性检测,采用K—B法分别对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的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27种抗生素的药敏比较试验。结果:葡萄球菌是高原医院主要感染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66.4%,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率68.9%,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率大多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而丁胺卡那霉素次之,所检测的感染葡萄球菌总能找出对其敏感的抗生素。结论: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时以不易产生耐药性或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生素,临床检验工作者在实验工作中应增加药敏试验的抗生素品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合适的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烧伤病房453例次阳性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55.2%,革兰氏阳性(G )球菌占40.2%,真菌占3.9%。(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 球菌的65.3%,其中耐药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离率为44.5%;铜绿假单胞菌占G-菌的39.2%。(3)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耐药率有明显增加。(4)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无l例耐药。结论本院烧伤病房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G 球菌次之。第三代头孢菌素是目前的常用抗生素,但耐药率增加的问题不容忽视。MRSA分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应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与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细菌,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RS监测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单独用药对72株MRS的MIC90分别为2.0mg/L、16.0mg/L、64.0mg/L、64.0mg/L,而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唑啉联合用药后MIC50分别为2.0mg/L、1.0mg/L、1.0mg/L。结论: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后协同作用为主,并无拮抗作用。临床上治疗由MRS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或其它有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防感染菌的变迁及出现异质性耐万古霉素的MRS。  相似文献   

6.
武超  晏开力  戴媛媛 《武警医学》2012,23(5):381-382,38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应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分析系统,采用K-B法对2009-03至2011-10临床各科室分离的158株MSSA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8株MSSA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96株,占60.76%,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100%耐药,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甲氧西林敏感MSSA,占39.24%,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69.35%和67.74%,对利奈唑胺、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和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 MSSA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分析MSSA耐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华川  李苏利  李杨 《人民军医》2003,46(7):387-388
目的:评价儿童流行性感冒时肺炎链球菌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疗依据。方法:选择儿科门诊流感伴呼吸道感染346例,分别进行痰及咽拭子细菌培养,并用青霉素G等16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耐药率及β-内酰胺酶产生率。结果:在346份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64株,占18.5%;除了对红霉素、克林酶素、四环素100%耐药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头孢呋辛、利福平及呋喃妥因敏感性100%;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为81.3%,与青霉素耐药株的数量呈正相关。结论:对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宜选用万古霉素、头孢呋辛、利福平及呋喃妥因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157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27株,阳性率为80.9%。其中G杆菌74株(58.3%),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球菌36株(28.3%),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7株(13.4%)。药敏结果显示,G^+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G杆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真菌占有相当比例。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原烧伤病人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取烧伤病人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种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有87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奇异变形杆菌45株,MRSA除了对万古霉素(VAN)和奎努普汀(QD)敏感外其他耐药率较高,而G-杆菌对药物有不同敏感率。结论对于烧伤病人MRSA感染率最高,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诸多因素,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由耐药菌株引发的院内感染已不少见。近3年间我院住院病人留取的标本中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的5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占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这两种菌总数的36.6%,且MRSA及ESBLs的检出率逐年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MR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其主要有效治疗药物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但近年已出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一旦对万古霉素耐药,临床将无药可选,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所以,对MRSA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对该菌准确及时的检出及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寻找新的治疗靶位、防止其播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MRSA、ESBLs这两种酶耐药机理,如何应对,表型和基因检测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in health-care settings results in life-threatening infections. We examined the incidence of MRSA at the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located at the Ibn Sina Hospital in Baghdad, Iraq. We compiled isolate data from 2005 to 2009 characterizing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ies, annual trends, patient populations, infection sites, and hospital locations. Approximately 46.1% of S. aureus were MRSA, with increase in numbers of yearly isolates. MRSA was isolated in higher numbers from U.S. military personnel. Non-U.S. patient isolates displayed higher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compared to U.S. military personnel isolates. Outpatient clinic, forward operating bases, and intermediate care ward 1 isolated the most MRSA. Common isolation sites were wound and skin cultures. Community-acquired MRSA was likely present in 291 out of 303 isolates based on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ur data suggests that most MRSA were community-acquired with limited nosocomial spread. We recommend increases in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molecular lab capability to rapidly identify both MRSA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3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135株(39.94%),其次是呼吸内科65株(19.23%);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为236株(68.82%)。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敏感,其次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对临床常用的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5.0%。结论我院临床医师应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3.
梅昕  徐莺  刘婧  白玫  蒋云根 《武警医学》2013,24(2):159-162
 目的 了解某院Ⅰ类手术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特点及合理性情况,为临床正确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1-11至2012-04共538例Ⅰ类手术切口病例,统计分析手术类型、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机、用药时长等情况。结果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使用率为84.01%,以头孢硫脒与头孢噻肟使用比例最高,占所有使用病例的20.58%和17.26%,联用抗菌药比例为6.42%。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2~24 h、0.5~2.0 h和术后的比例分别为8.62%、46.24%和45.13%。给药时间控制在术后24 h 内者为18例,25~48 h内者为81例,大于48 h者为353例,平均使用6.83 d。结论 此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与用药时长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与临床药师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痰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10至2013-10烧伤科94例气管切开患者375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检验结果对普通细菌、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状况进行统计,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141株占47.5%,革兰阴性杆菌132株占44.4%,真菌24株占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共141株占51.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占27.8%,醋酸不动杆菌共29株占10.6%.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醋酸不动杆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超过50%).结论 我院烧伤科气管切开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醋酸不动杆菌.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5.
Methy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is the important causative agent of intrahospital infections (IHI) which could have epidemic character. Typization of strains is necessary for control of these infections. Fifty eight strains of MRSA with specific resistance to antibacterial agent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patients at different clinics of our hospital.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istotype, biotype and plasmid profiles of these and control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 was aimed at confirmation whether identical strains were in questions. Biotypization show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ied and control strains while determination of the plasmid profile proved the presence of an epidemic strain which caused infection in several clinics of our hospit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前后各项合理用药指标、临床应用合理率的变化,以及整治前后使用金额排序前10位、门诊及住院DDDs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DDDs和构成比。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分别由整治前的30.98%和66.28%下降至整治后的23.85%和57.71%;AUD值从整治前的每日62.88DDDs/100人下降至整治后的每日27.95DDDs/100人;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整治前的100.00%下降至整治后的70.59%,与卫生部要求的30%仍有较大差距;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提高,特殊使用级别抗菌药物的样本送检率达80.68%;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门诊及住院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均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率提高;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10位的总金额大幅下降,门诊、住院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总DDDs下降,住院用药结构变化较大,第1代头孢菌素DDDs呈上升趋势;整治后各级别抗菌药物的DDDs均明显减少,其中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构成比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效果显著.多数指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强化相关措施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动态性研究,为临床应用抗菌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近4年来临床标本分离的1028株大肠埃希菌和986株肺炎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确证法(K-B法)检测其ESBLs阳性率,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近4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21.8%,24.5%,31.3%,36.5%;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20.6%,22.5%,29.9%,34.6%。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对部分联合制剂抗生素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率逐年升高;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吴琳琳  张璐 《西南军医》2009,11(2):194-195
目的 分析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对2008年6月~2008年11月入住患者,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5例患者发生皮肤医院感染,培养结果为不同株MRSA感染;医护人员手、鼻腔培养出与患者同株MRSA。结论烧伤科病人皮肤暴露,患者病情危重、免疫低下、抗菌药物使用复杂且量大、耐药率高等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规范诊疗操作行为,树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观念,是降低MRSA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10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趋势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株占历年收集菌株总数的51.0%~70.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为主,但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构成比逐年升高,1999年以后成为构成比最高的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9%~74.5%。此外,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在1998年明显升高,并在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MRsA对多种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金葡菌构成比的增高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的降低,导致了我院病原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普遍增强,临床医生应根据这一变化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