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评估中重度OSAHS患者上气道多平面狭窄诊断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确诊的100例中重度OSAHS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同时对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上气道MSCT扫描,分别测量舌后区、腭后区2个平面气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及前后径、左右径和咽壁厚度,判断中重度0SAHS患者上气道的狭窄平面。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被测量的50例正常成年人的上气道的2个平面的横截面积参考值分别为舌后区为200mm2,腭后区为175mm2。同时,本研究中100例中重度OSAHS患者中单纯腭后区狭窄56例,单纯舌后区狭窄18例,腭后区及舌后区同时狭窄26例,根据数据观察可知,狭窄平面主要存在于腭后区。结论 MSCT能较全面评估中重度OSAHS患者上气道情况,在评估中重度OSAHS上气道多平面狭窄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病情评估、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多排螺旋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经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42例(观察组)及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所有对象分别于平静呼吸、深呼气末、闭口堵鼻深吸气、深吸气末4个时相行上气道64层多排螺旋CT扫描。测量各咽部截面面积、横径、矢径,软腭厚度及长度,观察研究对象的上气道阻塞状况。结果观察组的腭后区、舌后区及咽喉部塌陷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软腭长度长于对照组,软腭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42例OSAHS患者中,单点阻塞20例,阻塞长度为7.7~44.1 mm,多点阻塞5例,阻塞长度为34.8~45.1 mm;单时相阻塞19例,阻塞长度为1.3~45.1 mm,多时相阻塞6例,阻塞长度为14.3~38.8 mm间;其中17例未见明显阻塞点。结论 OSAHS患者腭后区、舌后区及咽喉部气道狭窄、堵塞及气道塌陷度提升是导致OSAHS的重要原因,应用64层多排螺旋CT观察OSAHS患者的上气道变化情况准确、快捷,在OSASH的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狭窄的CT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进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以明确上气道狭窄部位,为手术提供术前评估.方法:对53例临床确诊OSAHS的患者进行上气道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四个层面气道横截面积、各径线长度,判断上气道狭窄部位.结果:53例OSAHS患者中,3例患者上气道横截面积及各径线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余50例均存在上气道不同部位的狭窄表现.结论:OSAHS患者多数存在上气道解剖性狭窄改变,狭窄部位不尽相同,通过CT扫描确定狭窄部位,可为手术提供可行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CT扫描测量,比较清醒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与健康人上气道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差别,确定上气道狭窄部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螺旋CT对43例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OSAS患者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区域连续扫描,再利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测量上气道软腭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截面积、各径线长度及咽侧后壁厚度,并测量软腭的长度、厚度等数值,同时选择50例无打鼾的同年龄组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OSAS组,表现上气道软腭悬雍垂后区狭窄者35例,舌后区狭窄者16例,会厌会区狭窄者2例,其中2例患者无明显的上气道狭窄。表现上气道狭窄的患者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区域共同狭窄。OSAS组上气道三个解剖区域截面积、气道左右径均小于对照组,咽后壁及咽侧壁厚度大于对照组,OSAS组上气道软腭长度、厚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OSAS患者的上气道解剖性狭窄,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测量可较好地确定狭窄部位,并对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气道阻塞部位作出较准确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各平面解剖结构进行详细检查,并对每例患者各狭窄平面进行鼻内镜手术和(或)韩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等离子刀系统辅助舌根减容术等序列治疗。结果重度OSAHS患者大多存在上气道多平面解剖结构的阻塞,鼻腔、腭咽平面及舌咽平面阻塞者常见。全部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临床随访和PSG监测。序列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为100%,1年有效率为93%,术后PSG监测示AHI和LSaO_2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均P<0.01)。结论对重度OSAHS患者进行序列治疗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6.
陈盈  洪晓林 《贵州医药》2012,36(6):523-52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下简称OSAHS)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对健康的危害甚大,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渐进性损害.在确诊OSAHS后,尤其是中重度的OSAHS患者,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其中较为经典的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简称UPPP).但重度OSAHS患者往往存在多平面阻塞,腭咽及下咽平面是最常见,最主要的阻塞部位[1].Barkdull等通过上呼吸道CT检查发现舌后间隙是重度OSAHS患者的主要阻塞部位.目前,舌骨悬吊术正逐步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为此,我科于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采用腭咽成形术联合舌骨悬吊术治疗重度OSAHS患者9例,经随访1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电子喉镜对上气道形态、结构及表面特征的直接观察,Muller呼吸试验模拟上气道阻塞状态下咽腔塌陷情况推断睡眠时气道可能发生阻塞的部位,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30例OSAHS病人和30例单纯鼾症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分别在平静呼吸及Muller呼吸状态,观察其悬雍垂根部、扁桃体下极、会厌上缘平面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表现在多个平面。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对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及其变化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1-3],其中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4].近几年来研究表明,除了口咽区外,OSAHS患者另一个常见的狭窄部位为舌后区呼吸道[5].我科采用一期多平面手术治疗OSAHS,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联合多导睡眠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解除气道阻塞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9例 OSAHS 患者,均连续进行3晚睡眠监测,第1晚利用36导睡眠监测仪检测患者多道睡眠图,第2晚让患者佩戴一整晚鼻咽通气管且行多道睡眠图监测,第3晚利用ApneaGraph 睡眠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对患者上气道压力进行测定。对患者佩戴鼻咽通气管前后睡眠呼吸絮乱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及 SaO2<90%T 指标进行比较,根据佩戴前后 AHI 变化将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S 组)和治疗失败组(F 组),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ApneaGraph 监测系统下部 AHI 和下部阻塞在总阻塞事件中的比例。结果69例患者均成功植入鼻咽通气管,未出现损伤鼻黏膜、鼻出血等情况,63例患者(91.3%)耐受良好;第2晚患者 AHI 和 SaO2<90%T 均低于第1晚,而 LSaO2和 SaO2均高于第1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3.811、13.307、10.852、4.277,均 P <0.05);S 组45例(71.4%),F 组18例(28.6%),S 组患者 LSaO2高于 F 组,而下部 AHI 和下部阻塞比例均低于 F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34、14.925、9.541,均 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第2晚 AHI 与第3晚下部 AHI 和下部阻塞比例均呈正相关(r =0.638、0.510,均 P <0.05)。结论鼻咽通气管联合多导睡眠仪的检查方法可对 OSAHS 患者整夜气道阻塞部位进行定位,可作为解除上气道阻塞术前定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由于上气道发生阻塞所致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同时伴有缺氧症状,软腭及其后区阻塞是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部位[1]。缓解该区阻塞的悬率领垂腭咽成形术一直是手术治疗的经典方法,但术后易发生腭咽关闭不全等并发症[2]。我科开展全长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OSAHS35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3—2005年共采用UPPP治疗OSAHS并完成随诊35例,男性34例,女性1例,年龄30~60岁,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40例OSAHS合并RL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CPAP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每晚1次;观察组在CPAP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0.125 mg,每晚1次。疗程6 mo。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腿动指数(LMI)、国际不宁腿量表(IRLS)评分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后AHI、PLMI、LMI在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IRLS评分(12.00±3.13 vs.7.00±2.13)和ESS评分(3.51±1.28 vs.6.39±1.35)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普拉克索联合CPAP治疗OSAHS合并RLS患者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7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采用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并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62例(86.1%)患儿症状消失(治愈),8例(11.1%)症状减轻(好转),2例(2.7%)症状无改善(无效).结论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个人健康管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影响。方法:严格筛选出中度的、进行中长期无创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OSAHS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个人健康管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CPAP及相关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组健康指标(体重指数、红细胞计数、血糖、血压、血脂等)及PSG监测指标(低通气指数、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所占睡眠时间比、氧降指数、最长氧降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个人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建立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后咽腔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利用流固耦合方法 数值分析咽腔气流及上气道壁的变化,探讨OSAHS的口腔矫治器治疗机制.方法 对1例确诊为中度OSAHS的成人患者戴矫治器前和戴矫治器3个月后分别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MRI检查.将以DICOM格式存储的扫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7.0、NX 8.5,Geomagic Studio12.0对上气道及软腭进行三维重建,应用ANSYS Workbench 13.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赋予各部分材料属性,最终建立上气道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将所得的模型导入CFX-ANSYS软件中进行FSI数值计算.结果 患者戴OA后,在最大吸气时刻,腭咽处的气流速度由9.677 m/s降低到7.020 m/s,最大负压由-64.18 Pa降低到-37.88 Pa,气道壁的最大形变量由0.629 mm减小到0.244 mm.在最大呼气时刻,腭咽处的气流速度由10.44 m/s降低到7.441 m/s,最大负压由-36.25 Pa降低到-23.79 Pa,气道壁的最大形变量由0.648 mm减小到0.310 mm.结论 OSAHS患者戴OA后,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时刻,腭咽气道的负压和气道壁的形变均降低,使咽腔不易出现塌陷,从而减轻了患者的打鼾和呼吸暂停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有抑郁、焦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 研究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到本院就诊的习惯性打鼾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这些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之前均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检查,其中55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将这55例患者分为两组,伴有抑郁和/或焦虑患者30例(研究组),不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25例(对照组).结果 1)家族史、年龄、性别、饮酒、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等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研究组各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入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有90.9%存在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紊乱,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觉醒时间,研究组组比对照组增加更多(P<0.05).结论 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结构紊乱更严重,结果提示睡眠质量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多导睡眠图能够客观体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所出现睡眠结构紊乱问题,对临床相应的干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确诊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72例临床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69例,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SAHS)3例;男∶女=11∶1;多有体质肥胖、咽腔结构异常;以夜间打鼾、晨起头痛头晕、白天困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肥胖是主要易患因素,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呼吸紊乱、低氧情况及肺功能的改变,探讨重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2例重叠综合征、30例COPD患者进行PSG监测,并行肺功能检查,记录AHI、Lapnea、LSaO2、SaO2<90%时间及FEV1、FEV1/FVC、FEF50%、FEF25%。结果重叠综合征患者BMI、AHI、Lapnea、SaO2<90%时间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增加;LSaO2及FEV1、FEV1/FVC、FEF50%、FEF25%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下降;重叠综合征患者FEV1/FVC、FEF50%、FEF25%与AHI、SaO2<90%时间呈负相关,与LSaO2呈正相关。结论重叠综合征患者较单纯COPD患者夜间低氧明显;夜间低氧原因除了上气道阻力增加外,COPD本身引起肺功能不完全可逆性改变也占主要的作用;同时睡眠呼吸紊乱亦可加重肺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通过询问病史、常规及特殊体格检查确诊为OSAHS的患儿,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以解除患儿呼吸道阻塞。结果87例患儿治愈62例,占71.3%,好转25例,占28.7%,有效率100%。结论儿童OSAHS与成人在病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都不尽相同,有一定的特殊性。儿童OSAHS在治疗上以手术解除上呼吸道阻塞为主,辅以微波治疗及正压通气等,预后良好。注意儿童OSAHS围手术期的治疗,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82例OSAHS予以经鼻正压通气(nCPAP)治疗,疗程1个月,并将治疗后的各项生理参数、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82例OSAHS患者治疗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睡眠分期、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低通气指数(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及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OSAHS效果明显,同时随着临床技术和仪器的进一步完善,将具有更大的潜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