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安全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护理机械通气的急危重患者,吸痰为其基本技术之一,若吸痰操作不规范或吸痰不彻底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缺氧、窒息、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肺部感染等。为了探讨吸痰的正确方法,保证患者安全,现将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治疗ICU危重患者常用措施,安全、有效吸痰是保证机械通气成功最常见而又最关键的护理措施之一。但临床工作中,由于吸痰管、气管导管等因素的刺激可引起患者剧烈呛咳,造成患者出现疼痛、躁动等不适反应,常常使意识清醒患者拒绝吸痰;严重时可致出血、气管痉挛、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危重患者有效通气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呼吸道湿化、吸痰、鼻咽口腔冲洗、口腔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技术.现将笔者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几年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护理研究进展,包括物理振动排痰法、气道湿化排痰法以及吸痰引流排痰法,以期安全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致呼吸道阻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ICU工作中机械通气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吸痰是护理操作技术中最平常但很重要的一项操作 ,吸痰不当 ,会造成许多并发症 ,呼吸道阻塞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假如得不到及时抢救 ,会危及生命。笔者在ICU工作 10a中 ,曾发生 18例气管插管堵塞 ,由于发现及时 ,抢救措施得力 ,患者均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例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了解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结果50例机械通气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9例,发生率18%;死亡6例,死亡率12%。结论做好环境的消毒管理,严格消毒灭菌,保持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护理其中包括口腔护理、吸痰正确方法、加强呼吸机管道管理等是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般鼻导管吸痰只能吸咽、喉部存在的分泌物,对于气管和支气管滞留的分泌物无法吸出,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可以直接将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尽.传统的纤支镜由于移动性差而限制了应用,而便携式纤支镜由于移动性好可在床边操作,尤其在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以及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管理[1].在便携式纤支镜吸痰过程中,配合操作者做好观察和护理,以避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采用便携式纤支镜行床边吸痰60例,在护理组的密切配合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业娟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57-1059
目的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MV患者至关重要,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效减少吸痰次数,预防不良后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对76例MV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吸痰时,将吸痰管末端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引管,开通负压开关,将吸痰管轻轻送入气道,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将保护帽套上吸痰管末端,以防止污染。结果通过精心有效的护理,76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的MV患者中发生气道黏膜损伤9例,支气管痉挛3例,人工气道堵塞、低氧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均未发生。结论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应用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预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由于过程方便简捷,设备简化,使护士容易操作,有效减少每次吸痰操作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及监护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采用安全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避免因吸痰不及时或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多种并发症。方法:通过湿化气道,选择吸痰的最佳时机及正确的吸痰管、适当的负压,安全有效地为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通过对吸痰时间的选择、吸痰方法的改进,结合先心病患儿术后的特点,总结出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并用于临床,基本杜绝了因吸痰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采用适时安全正确的吸痰,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浅部吸痰组、深部吸痰组和浅部+深部吸痰组3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痰鸣音改善、吸痰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结果]与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比较,浅部+深部吸痰组在日吸痰次数、日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痰鸣音方面改善最显著(P0.01);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和痰痂阻塞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浅部+深部吸痰法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次数,从而改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方法进行吸痰对其肺部感染菌群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88例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结果:B组患者痰液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对接受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密闭式吸痰,可以对该类患者的肺部感染菌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吸痰与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伴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吸痰,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观察2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面部皮肤破损情况、护理工作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面部皮肤破损情况、护理工作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伴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患者行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面部皮肤的破损及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人工气道内吸痰术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项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ICU病房1997~1998年145例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本组机械通气患者145例,其中男94例,女51例,年龄为18~75岁,使用机械通气时间2~45天。其中气管插管35例,气管切开110例。1.2并发症:见表1。2原因分析2.1呼吸道感染:大多是气管切开创口感染或由于吸引导管、呼吸机及其管道、湿化器消毒不严格,吸痰操作不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交叉感染,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因素而引起。2.2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5.
贾慧巧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64-16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移位或脱出;正确有效地吸痰是护理的主要任务;常规进行气道加温湿化和氧气雾化吸入;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防止意外和其它并发症;拔管前后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对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危重病人治疗和康复的首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自身屏气法确定气管内吸引时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内吸引是呼吸道管理中特别是在监护病房常用又重要的护理操作,目的是清除痰液、血液或体液等对呼吸道的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甚至用以抢救生命[1]。而长时间吸引能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改变肺压力和容量,最终心脏停搏[2]。笔者2006年1—8月对本科治疗的21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实施不同吸引时间确定法进行吸痰200例次,并监测吸痰时间及比较对患者的影响,以期寻求确定吸引时间的简易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上述时期住本科患者21例(200例次),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17例,气管切开4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1~82岁;脑…  相似文献   

17.
对169例行机械通气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痰细菌学培养结果,分析其原因为:胃一肺途径的感染为常见原因;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侵入性操作:各种管道侵入机体易于致病菌侵入;无菌观念不强,吸痰不及时等。护理对策:加强病室及用物消毒管理;注重气管湿化及用药;行有效吸痰技术,确保呼吸道通畅;阻断胃一肺途径的感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5)加强基础护理。以尽早控制机械通气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正确的吸痰方法对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合适的吸痰管,掌握好吸痰的时机与吸痰方法,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情况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8例机械通气患者经采取正确的吸痰方法,加强气道管理,结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使23例患者顺利脱机。结论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吸痰方法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损伤及感染,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使通气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4~1996年收治的昏迷病人,对其中5例患者施行呼吸道吸疾的有效护理。现将护理要点和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浅昏迷患者3例,深昏迷患者2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65岁。2操作要点2.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吸痰方案:①浅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存在,鼻腔不能插管的采取口腔导气管吸痰液。②深昏迷患者给于气管插管。最好选用单孔较粗的吸管快速通过鼻腔至咽部,采取慢慢地上下浮动,柔和地左右旋转的方法抽吸痰液。③持久昏迷者或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且稠,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者,行切开气管吸痰。应选用国头侧孔吸痰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满意的运用效果。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病程中未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的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需要选择最佳护理证据,持续改进气道湿化方法,保证气道湿化满意。结果:本研究34例患者气管切开期间气道湿化满意,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与基础状态接近,且彻底吸痰所需时间较短,最大限度地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未发生堵管。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