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会阴联合经腹超声对子宫下段瘢痕愈合情况的诊断效果及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70例,40例既往有剖宫产史孕妇为观察组,30例初次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均给予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对比子宫下段厚度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0例孕妇中,I级愈合22例(55.0%),II级愈合13例(32.5%),III级愈合5例(12.5%),经腹联合阴道超声对子宫下段瘢痕检出率为100.0%,显著高于单纯经腹超声检出率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07);I~III级愈合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分别为(4.19+0.54)mm、(1.86+0.77)mm、(0.94+0.23)mm,随着瘢痕愈合分级增加,子宫下段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级愈合分娩方式、术中和产后24h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I级愈合组相比,II级愈合孕妇剖宫产比例升高、术中和产后24h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级愈合组相比,III级愈合孕妇剖宫产比例升高、术中和产后24h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联合经腹超声诊断子宫下段瘢痕检出率高,据此进行瘢痕愈合分级临床符合度好,对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会阴联合经腹超声显示子宫瘢痕II~III级愈合的孕妇提倡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预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先兆破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腹超声观察106例有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晚期子宫前壁下段的厚度及形态,将超声检查结果分级,对其超声图像特征、分娩结局及术中直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Ⅰ级瘢痕子宫下段厚度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变薄,Ⅱ、Ⅲ级瘢痕子宫下段厚度变化与孕周无相关性,与Ⅰ级瘢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随子宫瘢痕愈合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和Ⅲ级瘢痕愈合者以剖宫产结束妊娠的比例分别为85%和100%,显著高于Ⅰ级瘢痕愈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例瘢痕愈合不良中29例行剖宫产并经术中直视证实。结论经腹超声检查可预测先兆子宫破裂,指导临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围产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产后前腔室盆底功能障碍(PFD)预防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分娩且产后42天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376例,盆底超声检查指标包括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后角,尿道漏斗形成情况等,分析产妇分娩年龄、孕次、产次、体重指数(BMI)、新生儿重量及生产方式与上述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产妇生产年龄对前腔室PFD相关参数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及产次对女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及移动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妇BMI对静息状态膀胱颈位置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重量对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对绝大部分前腔室功能指标影响显著(均P<0.05),阴道分娩较剖宫产对前腔室功能的影响更大。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动态监测女性前腔室结构,多孕产次、高BMI及新生儿重量和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更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MRI及经阴道超声(TVU)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剖宫产手术后行MRI及TVU检查的结果.结果 MRI显示剖宫产术后子宫单纯瘢痕及瘢痕憩室的敏感性高于TVU(P<0.05);MRI T2 WI序列与TVU对CSD长度、宽度及近似体积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两种超声在子宫肌腺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子宫肌腺病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度88.89%,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腺病诊断中采取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中晚期妊娠合并出血性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疾病所致出血患者71例(出血1组),另选择同期中晚期妊娠无宫颈疾病所致出血患者62例(出血2组)。比较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出血1组与出血2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疾病所致出血准确率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疾病所致出血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疾病所致出血,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疾病所致出血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血红蛋白含量、性激素水平、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39/50),观察组复发率2.0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APTT、PT、TT水平随时间变化下降趋势,血红蛋白含量随时间变化上升趋势,且均因组别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月经失血量,改善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增强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TAS)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在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分别采用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宫外孕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经腹与经阴道两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不同比例的显示直径3cm或≥3cm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宫内假孕囊,经统计学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上述直径3cm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宫内假孕囊等各种声像图表现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其中65例患者经术前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为宫外孕,诊断准确率为75.58%(65/86);而有81例患者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为宫外孕,诊断准确率为94.19%(81/8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及高敏感性的彩色血流信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74例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和试验组(应用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各3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血-β-HGG下降至正常时间与试验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明显,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无创接产技术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分娩的10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会阴保护接生方式,观察组采取无创接产技术。对比两组会阴情况、会阴疼痛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会阴完整率更高,会阴侧切率更低,会阴撕裂程度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后1 d及3 d 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会阴保护相比,分娩过程中采取无创接产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撕裂程度及会阴疼痛,保护会阴,且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和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疑是输卵管妊娠患者446例,所有入选者入院后均行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患者的诊断情况,并分析经腹超声检查输卵管妊娠的检查的特点。结果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对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7%%、87.4%和31.8%、59.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对早期输卵管妊娠的特异性分别为93.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漏诊率为17.4%,经腹超声检查漏诊率为47.6%,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于输卵管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阴道试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80例瘢痕子宫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另择同期产检正常的20例健康经产妇作为正常对照组,超声检查后分析子宫瘢痕孕妇阴道试产影响。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t=14.489,P0.05);且观察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为47.5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的80%(χ~2=9.370,P0.05)。阴道试产失败与成功组子宫瘢痕孕妇在孕周、上次生产时间、宫颈Bishop评分、子宫前壁下段厚度上比较差异显著(t=5.221、9.076、11.611、9.201,P0.05);且阴道试产失败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宫颈Bishop评分、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均为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因素(P0.05)。母婴结局比较,不同厚度的子宫瘢痕孕妇在出血量、缩宫素使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上比较差异显著(F/χ~2=38.436、86.458、4.940、3.784、3.262,P0.05)。结论超声测量子宫瘢痕孕妇的子宫前壁下段厚度低于正常孕妇,且孕周、宫颈Bishop评分、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可作为阴道试产失败预测因子;而子宫瘢痕孕妇子宫前壁厚度越薄可能预示着更多的不良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子宫内膜息肉139例患者,行常规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确诊依据,对照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临床疑诊子宫内膜息肉139例患者,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123例。常规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8例,符合率为79.67%;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18例,符合率为95.9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22例,符合率为99.19%。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阴道超声。3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3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常规阴道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5,P0.05),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和宫腔镜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3,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无创、安全、简便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在产程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待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产妇行传统指检,B组产妇行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检查和分娩情况、胎方位符合率、宫颈前后唇距离,以及两组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检查次数、破膜总时间、总产程、钳产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宫腔操作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胎方位符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宫颈前后唇距离平均值为(5.87±2.54)cm,B组为(5.68±2.63)cm,两组误差平均值为(0.16±0.34)cm(95%可信区间0.09~0.20),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32±0.25)cm(95%可信区间0.27~0.35)。B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发热、脐部炎症、眼结膜炎、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有助于产程监测中的产程评估;与传统指检比较,可降低产妇会阴伤口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联合灰阶超声探讨产后不同分度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和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产后6~8周,患有子宫脱垂且经阴道单胎足月顺产的初产妇为观察对象。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POP分度标准,将患有Ⅰ度子宫脱垂的65例初产妇纳入B组,Ⅳ度子宫脱垂的46例初产妇纳入C组。收集同期健康已婚未育女性50例作为对照,纳入A组。分别在静息及缩肛状态下,测量三组观察对象会阴体的高度及深度,采集各组会阴体的杨氏模量值。结果三组观察对象的会阴体收缩幅度差值(高度、深度)在缩肛、静息两种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健康对照组会阴体的平均杨氏模量值较Ⅰ度子宫脱垂组、Ⅳ度子宫脱垂组高,且Ⅰ度子宫脱垂组高于Ⅳ度子宫脱垂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子宫脱垂初产妇会阴体弹性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弱,且会阴体收缩功能减低程度与子宫脱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及未孕女性采用三维容积或腔内探头进行检查,经会阴对盆底肌肉及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对比三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三组受检者之间比较,在尿道旋转、静息状态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膀胱下降、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宫颈下降、尿道漏斗、直肠膨出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组间比较发现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旋转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在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低于未孕组,Valsalva动作时,未孕组膀胱下降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Valsalva宫颈下降数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Valsalva动作时,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而自然分娩组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器官结构及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经会阴超声能有效诊断盆底功能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反应出患者的损伤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肛周脓肿及瘘管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128例,术前均行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肛周脓肿及瘘管形成的效能。结果 128例患者术中共发现病灶141枚,其中Ⅰ型56枚,Ⅱ型7枚,Ⅲ型28枚,Ⅳ型17枚,Ⅴ型33枚;病理分期:前期29枚,形成期82枚,后期30枚。经会阴高频超声检出病灶127枚,超声造影检出病灶141枚。经会阴高频超声与超声造影判断肛周脓肿分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5.11%、97.16%,2种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高频超声与超声造影判断肛周脓肿病理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9.76%、98.58%,2种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肛周脓肿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诊断更高。结论 经会阴高频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或单独使用超声造影均可为肛周脓肿及瘘管形成的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卵泡发育不良不孕症患者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流,探讨促卵泡发育治疗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设对照组30人,不孕症组46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别观测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及螺旋动脉血流,并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和不孕症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弓状动脉、放射动脉各血流参数无显著差异,而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比值(S/D)两组间差异明显,不孕症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缩小.结论:子宫内膜局部的血流灌注较子宫动脉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激素水平和内膜接受程度,因此,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血流,可更好地把握促卵泡发育和促排卵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18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在其产后6周经会阴超声检查,记录其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初产妇中,发生盆底功能障碍25例,其发生率为21.19%。对照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且两组均未检出压力性尿失禁的病例。研究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产妇直肠膨出2例,阴道前壁脱垂3例,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7例,子宫脱垂3例。两组产妇经会阴超声检查在膀胱颈活动度上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而两组在直肠膨出、阴道前壁脱垂及子宫脱垂诊出情况上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且研究组在静息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结论产后早期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能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女性盆底功能受不同分娩方式影响的评估.方法 选取初产妇176例和未育女性85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89例产妇纳入观察1组,选择性进行剖宫产分娩的87例产妇纳入观察2组.未育女性85例纳入对照组,受检者均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初产妇于产后6周检查,详细记录受检者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