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大脑发育障碍的复杂疾病。其特征是在不同程度上的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有问题,以及重复的动作。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在DSM-5诊断手册中,所有的自闭症障碍合并为一个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在此之前,它们被认为是不同的亚型,包括自闭症、儿童期瓦解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氏症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的一些表现似乎呈现在非常早期的大脑发育时。然而,自闭症的最明显标志和自闭症的症状往往出现在2~3岁。近年来,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研究成为精神病学、心身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热点。根据DSM-5的标准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心理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大学生群体中强迫特征与自闭特征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强迫症与自闭谱系障碍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大学生1918名;用帕多瓦量表(Padua Inventory,PI)和自闭症量表(Autism-SpectrumQuotient,AQ)进行测查。结果:①男生在受驱使与行为失控感、检查、强迫症状总分、对细节的注意、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和自闭症状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②强迫症状总分及各因素均与自闭症状总分及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强迫症状总分与自闭症状总分的相关为0.310(P<0.01);③强迫特征高低分组(前后27%)和自闭特征高低分组(前后27%)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31,P<0.001)。结论:大学生强迫特征与自闭特征存在部分重叠,提示强迫症和自闭谱系障碍可能在病理机制等更深层的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自闭症及有关儿童发展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自闭症和有关儿童发展障碍,包括Angelman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脆弱X综合征、Landau-Kleffner综合征、Prader-William综合征。这些儿童发展障碍与自闭症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例如智力发民迟缓、社会交往障碍和古怪的行为等,但各自具有独特的病理基础和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4.
昼夜节律维持着机体的内在协调与外部统一,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类风湿关节炎(RA)已被证实昼夜节律存在异常,其关节肿痛、僵硬等临床症状晨起加重的临床现象被认为与RA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6、IL-1、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夜间异常升高,而具有抗炎作用的皮质醇等激素分泌相对不足有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损伤、褪黑素与脂肪因子的水平波动可能在造成RA昼夜节律异常中起重要作用。时间治疗有助于优化RA治疗方案,睡前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更好地控制炎症,改善晨僵症状,且不影响人体自身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功能。非甾体类消炎药、慢作用药物的时间治疗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要更高级别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无时间标志对个体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两种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在验证Peetz和Wilson的研究在中国情境下效果的同时,探索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Peetz和Wilson的实验操纵范式即通过添加明显的时间标志,测查有无时间标志下个体的锻炼动机和自我监控能力。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实验组在锻炼动机,自我感知到的改变程度上均高于控制组(F=3.796,P=0.055;F=8.867,P=0.004)。交互作用发现时间监控水平与操纵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0),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时间监控水平较低的个体在两组的锻炼动机无明显差异(P=0.374),但是时间监控水平较高的个体实验操纵下的锻炼动机高于对照组,达到边缘显著(P=0.053)。结论:时间标志能够改变自我感知到的差异程度来改变个体的锻炼动机,但这种效果只发生在时间监控能力强的个体身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脑力疲劳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评测指标。方法:采用睡眠剥夺的方式诱导脑力疲劳,提取受试者在不同时间安静放松状态下的心电信号的HRV指标,并结合主观疲劳程度与注意力网络任务(ANT)结果研究脑力疲劳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评测指标。结果:随着睡眠剥夺时长的增加,受试者的主观疲劳程度逐渐加重,ANT的正确率下降且平均反应时间显著增加,但心率与HRV指标受昼夜节律影响呈现出与主观疲劳程度和ANT结果不同的变化趋势;人体处于脑力疲劳状态时心率下降,HRV指标显著上升。结论:在考虑昼夜节律的情况下,综合心率、HRV指标与ANT结果等多维度信息,可能对昼夜节律规律人群由睡眠剥夺引起的脑力疲劳状态实现更有效的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试图说明,在网络空间中,不同的变量会给时距估计带来不同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实验法,研究不同任务(网络查资料、网络游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范式(预期式与回溯式)封时距估计的影响。接着.进一步研究了网络游戏中,教育程度、性别、性格对时距估计是否有喧着差异。结果首先,发现网络游戏者与网络查资料者在时距估计上有显着差异,而预期式与回溯式两种实验范式对时距估计无显着差异。其次。在网络游戏任务国.中学组与大学组、男性与女性之间,对时距的估计有显着差异,而性格内向组与外向组则无显着差异。结论为防止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老师与家长都应该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游戏产业的法规,加强对游戏产业的管理。强制网络游戏制造商在编制网络游戏时,加入时间提醒设置。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了十二时辰重复电针内关穴对正常人收缩时间间期(STI)昼夜节律的影响,并与其4天前未针刺的昼夜节律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重复电针内关穴对正常人的STI有累积效应,表现为十二时辰即刻电针前后的昼夜节律基本相似,而较4天前未针刺的昼夜节律则差异明显,即刻电针前后STI各指标的差值也显示了昼夜波动,且各指标的差值均为负值,提示重复电针内关穴对正常人的左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可能因此而导致心肌收缩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反刍思维、领悟社会支持和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4名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探讨反刍思维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的焦虑情绪的影响机制,并检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结果:有全职工作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反刍思维和焦虑(F=4.98,7.27;P0.01)显著低于离职的家长,在领悟社会支持(F=4.78,P0.01)方面相反;反刍思维与焦虑显著正相关(r=0.74,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反刍思维、焦虑负相关显著(r=-0.41,-0.48;P0.05);领悟社会支持在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反刍思维与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反刍思维直接影响焦虑水平,反刍思维还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锚定值的单位形式、锚定方式、时距感觉能力三个因素对个体时距估计的影响。方法:运用实验法测定锚定效应的三个因素,共有58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实验。结果:对于不确定长度的时间间隔,基于小单位形式的估计比相应大单位的估计短;在物理时距锚、比较数字锚、复述数字锚以及无锚定值这四种不同的锚定方式条件下时距估计的锚定效应存在差异:其中物理时距估计组的估计值最短,控制组和数字锚复述组的估计值依次次之,数字锚比较组的估计值最大;个体的时距估计能力不会影响事件时间估计中的锚定效应。结论:锚定值的单位形式、锚定方式对个体时距估计有影响,但时距感觉能力对个体时距估计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特点,探讨自闭症执行功能障碍说。方法:19名3-15岁的自闭症儿童接受了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stmop任务和WSCT三种执行功能任务以及龚氏非文字智力测验。结果:自闭症组在空间后退(P〈0.05)、stroop任务(P〈O.01)和WSCT的完成分类组数(P〈0.05)这3项指标上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其余各项指标未体现出显著差异。结论: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发展水平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存在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三亚市儿童自闭症的患病现状及探讨体育游戏在其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的9763名儿童及其中采用体育游戏康复的自闭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三亚市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约1.95‰(19/9763)。②在19例自闭症患儿中,男女患病比例约5.3:1(16:3);2~3岁患儿居多,约占63.16%(12/19)。另外,合并精神发育迟滞儿16例(84.2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等。③经体育游戏康复干预的患儿在人际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并较康复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体育游戏康复干预在2~3岁患儿组中的效果均优于小于2岁组或大于3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三亚市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较高,男患儿明显偏多,而精神发育迟滞是其最常见并发症。②体育游戏康复干预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效果较肯定,且2~3岁者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特点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疗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儿童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以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基础和在中国儿童中的疗效进行综述。结果儿童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发病率较高,感觉统合训练在改善患儿语言、社交、感知觉和行为方面都具有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是中国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一个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2018-04-09)的一篇研究表明,居住在你肠道的细菌混合物在很多方面影响你的健康,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发现证明,健康的微生物组甚至可能会缓解自闭症的症状。对18例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的一项小型研究也发现,粪便移植可以重新平衡他们的肠道微生物群,减少了他们的消化症状和自闭症症状。在为期2年的研究随访期间,这些改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焦虑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现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1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01例健康人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I2-E),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①焦虑障碍患者SCL-90评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焦虑障碍患者CPAI2-E总分、因子分高于健康对照组(<0.01);③不同文化程度焦虑障碍患者躯体症状因子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存在显著差异(<0.05),文化程度较低者得分较高。结论①焦虑障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消极情感倾向和敏感,躯体症状倾向突出,自然效能感更低;②低文化程度患者较多存在躯体症状和躯体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自闭症儿童父母情绪弹性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42名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父母情绪弹性的总体现状,及其情绪弹性在父母年龄阶段、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夫妻感情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差异。结果:1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其积极情绪能力对情绪弹性影响更大;2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在夫妻感情状况(F=5.827,P0.05)、父母文化程度(F=4.857,P0.05)和自闭症儿童家庭成员工作状况(F=3.65,P0.05)3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夫妻情感状况和父母文化程度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是以社会和交流能力受损以及狭隘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的一种障碍性疾病.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情况千差万别,但所有患者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均存在障碍.一些高功能孤独症或Asperger综合征人士在非社会领域(如物理、数学、天文学、音乐等)甚至有很强的能力,但在社会能力方面却远不如人。因此在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共性认知机制时,研究者们提出了“社会认知缺陷”的观点,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这种缺陷存在于相对特定的脑神经网络。该领域的研究正成为当前发育行为儿科学和认知科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事件性和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方法:对30名高认知闭合需要个体和30名低认知闭合需要个体进行事件性和时间性前瞻记忆差异的实验研究.事件性前瞻记忆实验任务是看到目标线索,执行目标任务;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是采用双任务实验研究范式,即执行背景任务(图形任务)的同时记住某个时间点执行目标任务.结果:高、低认知闭合需要组被试在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事件性前瞻记忆任务的反应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认知闭合需要组的事件性前瞻记忆反应时显著短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结论: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前瞻记忆有一定影响,高认知闭合需要被试的事件性前瞻性记忆反应时短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重大疾病丧亲者的延长哀伤症状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通过寻访和网络招募的方式对256名重大疾病丧亲者进行问卷测查。结果:所有丧亲者中没有完全符合延长哀伤障碍诊断的个体,但有4名丧亲者达到了临界标准。逝者离世时长、逝者离世时的年龄、与逝者的亲密程度与延长哀伤症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丧亲者的延长哀伤症状得分在亲属级数、与逝者关系、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将所有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后发现:最能预测重大疾病丧亲者延长哀伤症状的因素包括:小学及以下的教育程度、逝者离世时长、逝者离世时的年龄。结论:相比于其他丧亲类型,重大疾病丧亲者的延长哀伤障碍的患病率较低,其延长哀伤症状受到部分人口学特征和丧失相关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检索近20年有关短距离男子自行车运动员身体形态方面的研究文献,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员的选材,所关注的主要是对身体形态的描述性研究和比较性研究。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男子自行车1km计时赛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与运动成绩关系的报道。目的:观察能够反映青少年男子自行车1km计时赛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形态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国内优秀男子1km计时赛运动员的形态特征模型及评价标准。方法:以参加2003-10在太原举行的第五届自行车城市运动会男子1km计时赛前17名运动员为观察对象,应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测试与评价理论,观察分析参赛优秀自行车男选手的形态特征,将诸多形态指标融为一体,建立相应的形态结构评价模型、单项评分表和等级评价表。结果与结论:优秀青少年男子自行车1km计时赛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代表性指标为身高和去脂体质量。优秀青少年男子自行车1km计时赛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可概括为:身材较高、小腿和跟腱较长、足弓较高、体质量和去脂体质量较大、大腿较粗等。课题建立了国内优秀青少年男子自行车1km计时赛选手形态特征模型及评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