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TIAP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外周静脉输化疗药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活动时易渗漏的风险,克服了普通深静脉导管无法长期留置的不足。近年来,TIAP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抗生素治疗、输液、透析治疗和血浆置换术等。此项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临床长期输液的闲难,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对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尚缺乏经验,在临床应用中造成一定闲难,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完成TIAP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探讨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晏晴  易小容 《医疗装备》2020,(7):184-185
目的探讨标准化维护对植入式输液港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到医院行化疗的肿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植入式输液港,对照组采取常规维护,观察组采取标准化维护,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植入式输液港患者采取标准化维护导管,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植入式输液港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蔡华珍 《现代保健》2012,(21):49-50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护理进行相关阐述。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9月普通外科住院并使用植入式输液港进行长期输液的患者57例进行护理,并从内外不同角度分析影响植入式输液港的因素。结果:对植入式输液港应用产生影响的因素为基本护理、输液针穿刺及植入、伤口并发症、导管因素、Pinsh—off综合征、内部血栓形成、局部感染、麻醉、输液座相关并发症、患者体质及患者心理状况等11项,基本护理、导管因素、局部感染、输液座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状况为植入式输液港应用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植入式输液港的使用解决了长期留置的难题,同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在使用中应注意相关问题及基本护理。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6,(5):701-703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输液港患者堵管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入院的输液港患者200例,以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维护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改良维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堵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堵管发生率(38.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7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0%)(P<0.05)。结论改良维护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港堵管、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能显著减轻输液港患者的困扰、延长输液港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肿瘤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进行肿瘤治疗的患者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建立静脉通道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其中观察组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对照组为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各8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置管术中并发症、置管术后并发症和患者不适度和维护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治疗期间中度以上不适率、管维护操作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应用于肿瘤患者辅助治疗安全可靠\可行,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度,缩短维护操作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臂式静脉输液港与胸壁式静脉输液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需行静脉输液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上臂式静脉输液港,对照组给予胸壁式静脉输液港,且对两组患者的植入导管总长度、血管内导管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渗液、感染、血栓形成)及舒适度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植入导管总长度、血管内导管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舒适度评分及术后1周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臂式静脉输液港与胸壁式静脉输液港相比,前者优势更大,无需建立隧道,对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取的使用植入式输液港进行输液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时访查,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探究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选取的进行植入式输液港3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无任何并发症患者为26例,占据总人数的86.6%。结论:通过对植入式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说明护理人员应做好输液港置管前、置管中以及置管后的护理工作~([1]),才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输液港使用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带管患者提供规范的、统一质量标准的导管维护。方法:建立PICC门诊,严格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准入,严格执行PICC相关制度和流程。结果:PICC门诊的导管维护方便院内院外置管病人,有助于PICC导管维护得到规范化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结论:成立PICC门诊,促进了PICC的规范管理和专业化发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输液港置入术后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4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05例经颈内静脉输液港置入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经左、右颈内静脉置管后导管异位发生的差异及异位情况,总结导管异位可能的原因并探讨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105例患者中术后导管异位患者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进展,分析静脉留置导管护理风险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梳理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研究静脉留置导管健康宣教、导管留置期间干预、术后观察、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静脉留置导管期间,存在相关性感染和并发症风险,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能够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发生风险。针对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并发症类型及时、分类处置,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干预,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预防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定点定时对PICC导管维护的影响,以减少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留置PICC的2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维护组对PICC导管维护较社区维护组或居家维护组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院内维护组对PICC导管维护出现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定时(5~7天)对PICC导管维护较不定时(5天或7天)出现并发症及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定点(院内)对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定时对PICC导管维护出现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定点可降低PICC导管维护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PICC的有效使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定时与否并不增加留置PICC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植入式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植入式输液港患者50例,采用百分比的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留置植入式输液港的50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其中无并发症发生例数40例(80.0%);10例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3例,静脉炎2例穿刺点感染1例,药液外渗1例,Pinch-off综合征1例,导管脱落1例,血栓形成1例.留置导管最长时间310天,最短15天.结论 植入式输液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能够有效减少静脉炎,减少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尤其适合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以及需要长期静脉补液的慢性病患者;并且留置时间长、护理方便、对患者的日常活动没有影响,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8,(1):109-110
目的比较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VAP组(64例)和PICC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意外拔管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KPS评分、意外拔管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PICC比较,VAP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够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L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IVPA组(305例)和PICC组(420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 IVPA与PICC相比,置管成功率显著增高(χ2=4.508,P<0.05)、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t=52.745,P<0.05)、导管维护操作时间显著减少(t=13.110,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6.36,P<0.05)、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显著增加(t=21.399,P<0.05)及置管费用显著减少(t=66.868,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推荐使用IVPA法,该方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为输 液方式的选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采用PICC置管进行输液的29例血液恶性肿瘤 患者为A组,同期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的29例患者为B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3.45%,低于A组的10.34%,导管留置时间为(259.4±14.8)d,长于A组的(80.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相应时段的水平(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降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中的效果好于PICC,患者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团队式管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已经被运用到各个方面,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为了探讨我科团队式管理方法在PICC维护中应用后展现的效果,我们做了此项统计和研究.方法:观察并记录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科行PICC穿刺的158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且将实行团队式管理前后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行团队式管理后行PICC穿刺的患者比实行团队式管理前多出了1.32倍,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也增长了9天,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降低了4.38%.结论:团队式管理方法非常有利于护理临床PICC的正规维护,而PICC的正规维护不仅减少了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延长了其导管的留置时间而且也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接受了PICC,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给护理临床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择于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8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采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38例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肿瘤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患者在进性化疗治疗时,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有效的减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我院今后对于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例PICC患者使用期间多次发生堵管现象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成功保留管路直至治疗结束顺利拔管。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1月7日天津市环湖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例脑梗死患者,于PICC置管后第28、30、33天均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导管阻塞的原因,经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通过使用尿激酶溶栓方法使导管再通。并增加通管频次、将封管溶液由生理盐水改为肝素盐水溶液、加强全科护士培训、增加护士对管路的重视度以及加强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规范PICC导管使用及维护方法。结果本例患者留置PICC导管33d后未再出现导管阻塞。结论 PICC导管带管期间,护士规范地对导管进行使用及维护,是减少导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使用导管可以充分发挥导管优势,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DSA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输液港并发症、输液港留置时间,调查患者对输液港使用的满意度,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1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完成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手术成功率100%,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 (1/15),发生在植入术后第8个月,表现为颈部牵拉感。输液港留置时间2~28个月,中位留置时间9个月。对输液港的满意度为86.67%(13/15)。输液港植入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好的比例分别为46.67%(7/15)、100%(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6,P=0.000)。结论 DSA引导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植入静脉输液港操作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1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为5.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的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