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丝弓矫正技术矫正牙齿,观察组则采用手术方法矫正牙齿.观察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矫正满意度.结果:2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39例/97.50%)高于对照组(34例/85.00%),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治疗中给予手术方法,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形象,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及其对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将50例患者根据收治时间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先采用正畸治疗后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功能、美观程度、临床总有效率(96.00%)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前实施正畸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治疗后患者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牙齿间具有间隙患者92例,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方法,研究组给予正畸治疗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较常规修复方法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阳春市口腔医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口腔修复前接受正畸治疗,而对照组患者行口腔修复前接受局部义齿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0例、不适感1例、轻度软组织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口腔感染2例、不适感3例、轻度软组织水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前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牙齿咬合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牙列间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牙列间隙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类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牙齿的功能和美感,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100例行口腔修复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使用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6.00%(P0.05);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16.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显著,不仅提高治疗疗效而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80例于我院治疗的牙列间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使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可提高口腔修复效果,利于增强咀嚼功能,并改善面部整体美观,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成人口腔正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来该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89例成人患者,修复前采用正畸治疗,分析探讨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特点及难点。结果 89例患者中Ⅰ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Ⅲ类错牙合构成比分别为29.2%、51.7%、19.1%。经正畸修复治疗后,除2例失败外,其余87例患者均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和咬合功能,1年随访观察后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痊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痊愈率为9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痊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成人修复正畸矫正治疗,不仅可以恢复原有的口腔功能,而且可以满足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手段的运用效果,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采样的方式,择取我院行口腔修复的患者80例,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为牙列缺损。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直接进行口腔修复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口腔修复前,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口腔修复中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观察,且就其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修复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前进行正畸治疗干预,能够优化口腔修复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口腔修复中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调查两组患者对修复结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观察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修复总有效率为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0%,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成型技术相比于常规修复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可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