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古文是高等院校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古代医籍文献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籍文献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历来的《医古文》4版、5版、6版教材乃至新编的21世纪、新世纪医古文教材的要求上看,就是要求教师授课以讲授文理为主,着重使学生积累并掌握相当数量的古代汉语的疑难词语,掌握古汉语语法,扫清文理上的障碍,以达到从字面上阅读古代医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学著作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新教材的编写 ,医古文课的教学目的应当适当改变 ,教学要求也应当适当提高。1 医古文课的教学目的  历来医古文课的教学目的都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 1 2 0 0个左右常用词汇和古汉语基础知识 ,具有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 ,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籍课程 ,钻研古代医籍 ,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词汇和语法 ,扫清文理上的障碍。笔者认为还应当增加“具有分析文章深刻内涵 ,提取古籍中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医古文的课程定位,直接关系到中医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新编《医古文》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中在有关课程定位的表述中说:“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文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专业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之古典医著课程、毕业后钻研古代医籍,扫除文理上的障碍。”在其课本的“编写说明”中说:“医古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著的能力。”对于这些表述笔者认为,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应该加上“医古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必修课程。”这样,就使医古文课更贴近中医基础教育的需…  相似文献   

4.
浅析《医古文》的定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院校一般都开设医古文课程,医古文覆盖了祖国医药线性发展的广阔层面,沉淀了深厚无比的文学素养基础.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定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中医药院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新编<医古文>规划教材的教学大纲,在有关课程定位和作用上明确表述:"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著语言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研读古代医籍,消除文理上的障碍","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相似文献   

5.
训诂学是古代汉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词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各种训释词义的方法 ;传统的训诂学中还研究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规律.医古文在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语言,提高认识古代语言能力,为深入学习中医、阅读古代医籍准备必要的文字基础.从而也为继承传统并进一步创新发展开出一条路径.考察训诂学在医古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训诂方法的运用,二是运用训诂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医古文承载着我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灵魂,是对中医药类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医古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正确理解古医籍文献的能力,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医古文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古代汉语知识为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的各种现象,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正确理解古医籍文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中医经典原著和经典的临床运用打下语言文字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医古文课程一般分两部分,一是医学文选部分,包括著名医家传记、医籍序文、医论、医案、医话等;一是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工具书、汉字、词汇、句读、今译、注释和文化常识等内容。其中基础知识部分涵盖着相当多有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如工具书、句读和今译等。  相似文献   

8.
医古文课一般在中医院校的一年级开设,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并为后续开设的中医经典课程奠定一定的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医古文课一般在中医院校的一年级开设,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并为后续开设的中医经典课程奠定一定的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基础。为了切实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革探索,从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求基于《医古文》课程特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体会多年来《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医古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情,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医古文》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改革上的理论依据。[结果]《医古文》当以文为主,但医的元素同样重要,后者可以成为学生喜爱《医古文》课的最有效抓手。《医古文》课程功用长远,这是由其自身的文科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医古文》与临床实践也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医籍文献阅读思维模式的构建,其结果利于实现学生对中医不同体裁文献的理性把握,是提升学生文献阅读能力的重要路径。[结论]《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其兼具医、文两方面的特色,是向中医药类学生传播语言文化、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结合《医古文》课程特点,进行讲授方法的改革,切实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医古文这门学科,其实用性集中体现在增强学生阅读古代医籍的能力上.方法 医古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初学者对古代汉语词汇量的积累以及有关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此,帮助初学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医古文的兴趣,做到思考储蓄,记忆激活以及正确朗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设立特定的目标、勤做笔记、等良好的学习方法.结果 相互配合,则一定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医古文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课程定位 医古文是以古汉语教学为主,古文化、古文献知识传授为辅,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医药古文献的方法和相关知识的中医基础课,同时也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向学生展示中医  相似文献   

13.
医古文是中医药院校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属于文医交叉的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医籍的能力。在医古文的教学中,注重词语辨析,把握通篇主旨,强调阅读经典,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中医古籍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传递人文精神,展现出古代医家的医德修养和医家风范,旨在彰显中医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专业思想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医古文》课程是中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传授理论知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记录教师讲课的内容,不能完全达到应有教学目的。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研读古医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医古文》课程是中医药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传授理论知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和记录教师讲课的内容,不能完全达到应有教学目的。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研读古医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专业的医学生,《医古文》是必修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习见的中医药名词术语,为其钻研中医古籍奠定初步的基础。一九七九年六月第一版一直沿用至今的全国中等专业卫生学校《医古文》试用教材,在所选的二十篇课文中,全部采用了简化汉字排版印刷。这样做,在具体教和学的过程中,是较为方便一点,但是,在学生进行中医古典医籍的学习过程中,却反映出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有相当一部份学生,  相似文献   

17.
医古文作为中医中药专业人士的工具学科,对于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医药学瑰宝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据调查,无论是中专卫校还是医科院校,学生大部分视医古文为至难:语法难以掌握,语义难以理解,文理难以疏通。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囫囵吞枣图过关,事后皆丢弃”成为医古文教学的固定“风景”。不少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考分很高,但对古典医籍的句读和理解能力极差,根本无法把握古代名医的理论要旨。无疑,这将成为其钻研传统医药学知识的一大障碍。几年来,笔者就医古文教学如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医古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能力"教学目的的同时,应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启发人文思考,并构建"医""文"相通平台。  相似文献   

19.
医古文课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医古籍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阅读中医古籍必需的古汉语知识和中医药知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上好医古文课可从3方面着手:一是高效完成词汇积累;二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深刻内涵,获取其中的文献信息;三是与学科发展相结合,增强课程的科研性。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从被动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研究性学习,激发其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中医教学培养人才,最近我院举办古文和外语学习班,现已正式开学。古文学习班,不脱产的学习八个月。参加学习的学员七十五人。主要学习医古文和选学部分古代散文。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汉语的语法,句读和注释,提高阅读古典医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