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尽快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流可降低AMI的死亡率。溶栓酶类药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使阻塞的冠脉得以再通。1955年首先报告了链激酶(SK)的纤溶作用,70年代欧美诸国静注SK治疗AMI疗效可观。采用冠脉内给药时疗效更佳,尿激酶(UK)不同给药途径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自从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入血栓溶解疗法(ICT)以来,有关ICT的有用性和安全性报道较少。文章对高龄者AMI施行ICT的有用性及其预后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的发生率高,尽快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流可降低AMI的死亡率。溶栓酶类药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使阻塞的冠脉得以再通。1955年首先报告了链激酶(SK)的纤溶作用,70年代欧美诸国静注SK治疗AMI疗效可观。采用冠脉内给药时疗效更佳。尿激酶(UK)不同给药途径也取得满意疗效。Dewerf和Relman报道组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溶血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即起病3~6小时内,应用溶血栓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是80年代治疗AMI的一大进展。这使AMI病人的急性期病死率从用监护治疗后已降到的15%水平再进一步下降。所用药物有下列五种: 一、链激酶(SK)SK是从C组β溶血性链球菌培养过程中提取的蛋白质,通过形成链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复合物,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溶解血栓。SK使血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静脉输注尿激酶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静脉溶栓疗法重新受到重视,经多数研究证明静脉溶栓疗法溶栓率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接近。笔者将尿激酶(UK)按其用量分三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判断各组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UK有效剂量和再灌注的临床表现,并评价非创伤性冠状动脉再通指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溶栓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左心室功能。然而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可引起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不稳定的内皮损伤,且常有残留血栓,血管造影证实溶栓后早期再闭塞率约20%。作者报告31例有威胁生命的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及静脉尿激酶(UK)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效果比. 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93例AMI患者采用UK溶栓,59例AMI患者采用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UCG)、临床结果及费用.  相似文献   

8.
溶栓剂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解血管内的血栓和栓子,而纤维蛋白溶解剂(纤溶剂)的应用则是临床溶栓治疗的一大进展。近10余年来,通过尸检、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及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发现70~90%透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堵塞,故认为冠脉内血栓形成是透壁AMI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一发病机制,早期应用纤溶剂溶化血栓、恢复“前向”血流、使缺血心肌重新获得供血、挽救濒死心  相似文献   

9.
t—PA血栓溶解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PA是第二代血栓溶解药物,其特点是对血栓具有亲和性,是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在局部有效地使纤维溶解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溶解血栓,但不引起全身纤溶活性的亢进,欧美及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心肌梗塞的急性期,t-PA使冠状动脉的再开通率明显优于UK及SK。  相似文献   

10.
应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已经有数年历史。作者在1986年6~12月,应用大剂量尿激酶(UK)加肝素(HR)治疗AMI14例,其中冠状动脉再通8例(占57.14%)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溶栓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溶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溶栓疗效好、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不少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将溶拴药物通过冠状动脉给药以后,又通过静脉全身给药的方法预期达到使AMI 早期在冠状动脉内新形成的血栓溶解,使已梗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这种治疗方法称溶拴治疗.链激酶(SK)为最早应用的有效的溶栓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介绍了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新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链激酶的非手术方法来重建闭塞的冠状动脉。本文则叙述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的新情况及在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作用。溶血栓治疗二十多年前链激酶制剂用于临床后,即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冠脉内常有新鲜血栓形成,如能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则可使梗塞范围缩小或不致扩大,改善心功能,降低AMI的病死率。1960年Boucek等用纤维蛋白溶解素(fibrinolysin)注入冠脉内试图治疗AMI;1979年Rentrop等以经皮导管插入冠脉用链激酶(SK)溶解血栓取得冠脉再通的效果后,冠脉再通术(PTCR)迅速普  相似文献   

15.
限制心肌坏死范围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冠状动脉造影及尸检资料均已证实,穿壁性梗塞者冠状动脉血栓闭塞的发生率颇高,此乃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旨在评价经静脉短期大剂量输注链激酶(Streptokin-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广泛开展已证实血栓是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占70%~80%)。Mandekorn 等进一步指出,在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和严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冠脉内血栓亦起主要的病因性作用。Fletcher等于1959年首先采用静脉输注溶栓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960年 Boyles 等证明,局部使用纤溶制剂(链激酶与纤溶酶之混合物)可迅速溶解犬冠脉实验性血栓。1979年 Ren-trop 等采用冠脉内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研究证明,溶栓疗法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溶栓药物1.链激酶(Streptokinase):是目前使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害性极大的心血管急症,尽早实行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治疗AMI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分析69例AMI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国产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将60例ACS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组,30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痛发作6 h内和24 h内血浆血栓前蛋白含量,肌钙蛋白T(cTnT)测定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658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根据AMI靶病变再发是否与支架内血栓有关,分为支架内血栓组(n=480)与非支架内血栓组(n=178)。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指标、治疗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支架内血栓组入院前接受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例显著低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而支架内血栓组入院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支架内血栓组球囊扩张比例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而支架再次置入和药物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次要终点事件、术后随访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随访1年累积无主要终点事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血栓组术后随访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和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支架内血栓组随访1年累积无次要终点事件率显著低于非支架内血栓组(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及术后TIMI分级均是PCI术后1年后再发AMI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术后1年后再发AMI患者预后与Killip分级、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及术后TIMI分级独立相关;其中,因支架内血栓导致再发AMI患者预后常较差,具有更高血运重建比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危害人类健康极其严重的疾病 ,在西方国家较常见 ,其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我国近年也有增多趋势。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1]。近年来为促使冠脉内血栓溶解和尽快恢复缺血心肌血供的再灌注取得显著成效。我科1 994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0月采用尿激酶 (UK)静滴治疗 AMI患者 3 4例 ,并与传统方法治疗 2 5例进行比较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 1 994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0月共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5 9例 ,均符合 AMI诊断标准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 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