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并发症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鼻内镜手术以后,有些病例愈合不良和(或)愈合时间过长,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术中未矫正鼻中隔偏曲。在内镜下行鼻中隔手术已显示出许多优点,但也时有并发症发生。为了解在鼻内镜手术时同期行鼻中隔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特征,我们对1994~2001年行鼻中隔手术4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脑脊液耳鼻漏的修复过去由神经外科医生经颅内途径手术。虽然经颅内途径可直接观察脑膜撕裂及邻近的脑组织;但是,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易出现脑萎缩和嗅觉丧失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过长。经颅外途径手术对蝶窦、额窦及筛窦的暴露极佳,减少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经该途径无法检查伴发的脑损伤;但是,如经CT扫描证实有颅内手术的必要,可采用颅内外联合途径。颅外途径手术包括经乳突、经鼻中隔蝶窦、鼻外筛窦切开  相似文献   

3.
鼻颅底肿瘤内镜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鼻相关颅底肿瘤内镜手术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的初步策略.方法 鼻相关颅底肿瘤132例,均在内镜下进行手术.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累及范围及性质分别采取经筛、鼻中隔经蝶、扩大鼻中隔经蝶、经上颌窦后壁、扩大上颌窦后壁、鼻腔外侧壁、鼻外上颌骨、经口-咽后壁等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率78.8%(104/132),并发症发生率29.5%(39/132),分别为大出血、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尿崩、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血糖及神经精神症状,无致残及致死性并发症.随访时间4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0年.良性肿瘤术后复发率9%(9/100),无死亡病例;Kaplan-Meier法计算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75.O%,5年生存率55.6%.结论 采取合理的手术入路,明确手术的切入点和切除肿瘤的安全平面,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切除肿瘤;手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并提出处理预案;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密切合作,为正确处理跨学科问题提供技术保证.这些措施对有效减少颅底肿瘤内镜手术并发症,尤其是避免致死和致残性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术后口咽部并发症的发生及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1年11月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手术患者63例,对其术后口咽部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顺利接受手术,发生口咽并发症37例(58.7%),其中牙齿损坏8例(12.7%)、牙痛牙酸13例(20.6%)、吞咽困难20例(31.7%)、下颌肿痛6例(9.5%)、味觉改变4例(6.3%)、口干17例(27%)和舌体麻木17例(27%)。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长短明显相关,发生于同一患者并发症的数量也与手术时间明显相关。结论显微支撑喉镜声带手术后并发的口咽症状发生率较高,但时间较短。减少手术时间可以减少一些并发症状的发生,并可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报告29例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累及颅底的病例。其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17例。经鼻侧进路手术17例,颅鼻联合进路6例,上颌骨截除并眶内容剜出3例,经额和经面中部揭翻入路各1例,还有1例行颈廓清后干颈外动脉插管作区域性化疗。其中有18例行颅底骨缺损修复。修复材料为自体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中鼻甲和额骨或额窦内板。14例脑膜修补,修补材料为自体肌肉、筋膜和帽状健膜等,除1例因手术进路选择不当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外,其余病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重点讨论了这类病例的手术进路选择、颅底和脑膜缺损修复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漏是经颞骨进入颅内的耳神经外科手术和侧颅底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按常规方法封闭乳突和中耳术腔 ,少数难治性脑脊液漏病例不能最终控制 ,致脑膜炎反复发作。其中一部分病例可能与岩尖气房有关。该文报道 4例患者曾施行经枕下或经迷路进路切除颅内肿瘤后并发脑脊液漏 ,用脂肪组织封闭乳突、中耳、耳咽管无效 ,最后采用经耳蜗进路岩尖切除术 ,脑脊液漏完全治愈 ,最长随访时间 3年余无复发。该作者利用颞骨高分辨率 CT扫描及颞骨组织病理学观察方法对岩尖气房进行了研究。手术方法 :经原迷路进路或乳突根治术腔取出中耳、乳突内填塞的脂…  相似文献   

7.
1974~1984年经岩上进路行前庭神经切除术治疗美尼尔氏病60例。全组均为经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平均年龄40~50岁,男女各半。病程在1年以上的占98%,仅1例病史才4个月,因发作频繁无法控制而提前施术。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也未发生偏瘫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全组都经过工年以上的随访,有的长达10年。从以下几方面对手术结果进行评价:(1)听力;术后早期听力损失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监测对手术并发症影响。方法 将3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 经解剖术,B组行无面神经监护下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叶切除及面神经解剖术。术后经0.5~3年随访,观察并发症和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情况。结果 术后并发症中皮下积液或涎瘘:A组0例(0%),B组1例(7.1%);面瘫:A组0,B组2例(14.3%)。Frey综合征:A组0,B组0,出血量:A组(50.3±2.4)ml,B组(75.8±2.6)ml。手术时间:A组(1.3±0.2)h,B组(1.8±0.2)h。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走形准确判断,减少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对4例单侧声带麻痹(UVFP)施行I型甲状软骨成形术(TP1),术前后作M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电视动态喉镜检查和声学分析,评价TP1手术效果和植入物位置在影像学上的关系。文中报告手术效果满意和不满意病例各2例,MRI对植入物定位检查探讨成功与失败的原因。MRI检查病?..  相似文献   

10.
对45例74侧鼻息肉合并鼻窦炎病例,在鼻窦内窥镜下进行了下述手术:①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②全筛窦和蝶窦手术,③辅以鼻外径路上颌窦手术。其中17例(37.8%)为传统手术后复发病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治愈56侧(75.7%),好转 13侧(17.6%),总有效率为93.3%,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本文对手术的方式、并发症、复发症例再手术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观察与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采用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腔筛蝶窦进路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力障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力障碍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年,其中13例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改善,4例无效,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鼻腔生理结构无改变.结论经鼻内镜筛蝶窦入路行视神经减压术疗效确切.对伤后时间长,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视力损伤严重患者,手术仍有可能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情况的变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8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72例,女302例,双侧16例,合并各种颅内外并发症217例.结果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随访4个月至25年,一期治愈839例,干耳时间3至9周;胆脂瘤复发、再次手术5例,术腔感染行二次手术25例;死亡5例,均死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大胆脂瘤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乳突手术和鼓室成形术仍为本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保存听力及重建听力的手术无法取代以清除病灶为目的的传统乳突根治术和改良乳突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蝶窦手术的麻醉改进和眼部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窦病变的麻醉方法和预防眼部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在 6 5例蝶窦病变的手术治疗中均行局麻加经改进后的表麻 ;术中彻底止血 ,明确碟窦的位置、窦壁吸收与破坏情况 ,以及病变的部位、色泽和形状等特点 ,密切注意眼部症状 ,避免损伤视神经。结果 :随访 0 .5~ 2年。治愈 5 3例 ,复发 7例(其中内翻乳头状瘤 2例 ,慢性蝶窦炎并息肉 5例 ) ,5例失访 ,仅 5例发生眼部并发症。复发病例经再次手术而切除。结论 :在局麻加改进的表麻下能完成蝶窦内窥镜手术 ,熟悉解剖结构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59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59例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平均年龄8.4岁,最小11个月,最大52岁。随访时间平均2.9年。有4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1例鼓膜穿孔行二期修补术、2例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1例脑脊液耳漏合并脑膜炎)。有39例患者出现轻度手术并发症,包括鼓膜穿孔、血肿、切口感染、面神经部分暴露等,经保守治疗或术中简单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与人工耳蜗装置相关的并发症10例(3例人工耳蜗电极未植入或仅部分植入耳蜗内、1例术后电极脱出、5例人工耳蜗装置故障、1例耳蜗内植入后无反应)。所有手术并发症经过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10例人工耳蜗装置故障经调整或再植入后,9例得到圆满解决,1例植入体取出。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大部分手术并发症为轻度并发症,通过保守治疗或小的手术干预预后良好。人工耳蜗植入病例的选择要注意适应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颈静脉球异常因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与颈静脉球瘤类似,故易误诊而行不适当手术。为了对颈静脉球异常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对这类病例进行总结。方法通过4例临床病例报告,逐一分析其诊治经过和疗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结果4例中2例误诊为颈静脉球瘤,1例术前考虑颈静脉球异常行扩大手术,另1例伴有良性颅内高压综合征,因对后者缺乏认识而行不当手术。4例的诊断和治疗均存在缺陷,致使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结论颈静脉球异常容易误诊或误治,对这类病例应作详细检查,认真鉴别,以防不当手术造成不应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气管科学     
158 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王勋贵州医药(5):28,1983 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气管切开的主要适应症为喉梗阻,其后逐步扩大到内、外、儿、神经和传染等科的有关病例。本文135例气管切开病例中,因上呼吸道梗阻切开者73例,因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及气体交换不足而切开的有62例。共有28例次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为解除喉梗阻作切开的并发症出现率是33.3%,其他原因手术的并发症为11.5%。喉梗阻愈严重,产生并发症的机会愈多,患几年龄愈小,也容易发生并发症。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把紧急气管切开转化为常规切开,即对有严重喉梗阻病人先作气管内插管,再按常规步骤切开气管。2.最好在良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手术中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对于鼻腔解剖异常情况的正确处理措施,以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2~2006年间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随访时间达6个月以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资料456例,对这些病例合并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下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率78.5%,好转率19.7%,无效率1.8%。轻微并发症出现率10.3%,包括眶周皮下瘀血8例,暂时性牙或唇麻木10例,需要再次填塞止血的术后鼻出血7例,术后鼻腔粘连22例;严重并发症出现率0.4%,包括眶内出血1例,溢泪1例。结论鼻窦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是术前确定处理方法的可靠依据;术者对该部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以及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儿童扁桃体切除中的优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 ,一组采用超声刀切除扁桃体;对照组应用剥离法切除扁桃体。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比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中,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剥离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刀切除扁桃体具有切割精确,出血少,能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治疗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鼻内镜下治疗小儿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ORRP)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气管造口手术治疗6例小儿(JORRP)气管内播散肿瘤的诊治经验。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鼻内镜下经气管切口手术术后复发时间平均5.4个月,经支气管镜等手术方法治疗平均复发时间2.2个月。结论:采用鼻内镜引导下行气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术中视野清晰,能有效地清除肿瘤,避免损伤气管内正常黏膜,减少肿瘤复发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