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关节囊粘连松解联合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及其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间我科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中小型肩袖损伤患者。共43例纳入研究,其中15例合并肩关节僵硬。对僵硬组患者,先在关节镜下行肩关节囊粘连松解,术中活动肩关节证实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非僵硬组患者仅进行单纯的盂肱关节镜检查及必要的关节内清理。所有患者均根据撕裂口大小,采用1~3枚5.0 Twinfix锚钉(美国Smith&Nephew公司)单排缝合固定肩袖。僵硬组有7例、非僵硬组有8例进行了肱二头肌长头腱单纯切断或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指导康复训练。术后平均随访27.1±4.2(15~38)个月,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1、2、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肩痛VAS评分,术后2、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肌力,以及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UCLA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术后康复进程及手术疗效。结果:1)无僵硬组患者及僵硬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但术后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无僵硬组显著优于僵硬组(P<0.05),直到术后3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肩袖修补术后无僵硬组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僵硬组被动活动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其中肩前屈、外展0°位外旋活动度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有显著改善,与无僵硬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肩外展、90°外展位外旋、90°外展位内旋活动度直到术后12个月得到充分缓解,与无僵硬组无显著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僵硬组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恢复良好,未再出现关节活动度降低。3)无僵硬组术后肌力恢复良好。僵硬组患者肩前屈、外展肌力术后6个月达到健侧水平,与无僵硬组无显著差异(P>0.05);僵硬组肩外旋肌力术后12个月才达到健侧水平,与无僵硬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末次随访UCLA评分,无僵硬组患者为33.3±3.3分,僵硬组患者为33.4±3.2分。患者肩关节功能总体恢复良好,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关节囊粘连松解联合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合并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半年内的肩关节功能康复进程较未合并僵硬的肩袖撕裂患者慢,但手术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肌力以及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该联合术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技术同期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策略和术后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18例同时合并骨性Bankant损伤和肩袖损伤的患者,其中女性8例,男性10例,患者平均年龄57.9岁(40~72岁)。患者均有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病史,11例急诊复位后因再脱位就医,7例因存在持续肩关节疼痛就医。18例患者均通过MRI结合X线和三维CT确诊同时存在全层肩袖损伤和骨性Bankart损伤。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一期修复两种损伤,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先固定骨性Bankart损伤,再用单排锚钉修复撕裂肩袖。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12~38个月)。术后3月、6月随访肩关节前屈上举和体侧外旋活动度较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侧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vs健侧ASES肩关节评分为91.6±6.7分vs 93.6±4.8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9.9±6.8分vs 92.0±7.9分,Rowe评分为89.3±7.1 vs 91.1±6.7,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外展肌力双侧无显著性差异,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1.4±1.1 vs 6.2±1.9)。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曾出现半脱位,3例出现术后僵硬,经肌力和功能训练后改善,无感染、再脱位等并发症。结论:肩关节脱位同时存在骨性Bankart损伤和肩袖撕裂时,全关节镜下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后再修复肩袖损伤,治疗全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一期与二期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接受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且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连续病例共42例,其中22例患者接受一期手术同时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及关节囊松解术,另20例患者先接受自主功能锻炼再二期行肩袖修补术。患者于治疗前与术后3、6、12、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接受肩关节活动度检查与临床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检查包括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及内旋活动。临床功能评分采用VAS评分、ASES(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结果:随访时间24~33个月,平均26.3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组患者经3个月自主锻炼后,前屈上举及内旋活动均有显著提高(t=10.103,P<0.001;t=3.02,P=0.01),且1例患者因症状缓解而最终未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与临床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时,一期组患者前屈上举与内旋活动显著低于二期组患者(t=4.025,P=0.001;t=2.14,P=0.038),体侧外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及内旋活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功能评分及术后满意率(分别为90.0%和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组患者经自主锻炼后,19/20(95%)的患者需行二期手术治疗。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关节僵硬,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恢复至正常较二期组需更长时间,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临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肩关节镜手术和关节镜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2018年2月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骨一科接诊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35~62岁,平均56. 2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以关节镜下小切口下实施肩袖修复术,观察组以全肩关节镜实施肩袖修复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3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02. 8±15. 5) min vs.(87. 3±10. 4) min],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5. 9±2. 0) m L vs.(40. 0±3. 2) m L](t=6. 029、P 0. 001,t=19. 760,P 0. 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9±0. 6) d vs.(6. 1±0. 7) d](t=1. 462、P=0. 147);组内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手术方式对两组VAS评分、UCLA评分均存在显著影响(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 90%)(χ2=0. 220、P=0. 639);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肩袖再次断裂、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肩关节镜和关节镜下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疗效相似。关节镜下小切口手术时间短,全肩关节镜术后恢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评估关节镜下单排与缝线桥技术修复中型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5例中型肩袖撕裂患者,所有患者由同一医生于关节镜下以缝线锚钉单排(n=29)或缝线桥(n=26)技术修复撕裂肩袖。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和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FUSS评分),以及疼痛视觉量表评分(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末次随访时拍摄MRI以评估缝合肩袖的愈合情况。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缝线桥组24例,单排组2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术前功能评分(ASES,UCLA,FUSS)、VAS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体侧外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发现两组均无患者出现再撕裂,缝线桥组sugayaⅠ型患者较单排组比例更高(83.3%vs 6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型肩袖撕裂早期结果优良,安全有效,但相比传统单排技术,未显示出明显优势,MRI结果虽提示肩袖愈合情况可能更优,远期疗效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唐淑芝  沈英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98-1899
目的:对肩关节镜手术术前及术后护理与康复训练。方法:对20例慢性肩关节疼痛患者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分别行术前指导、术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5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采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分标准,终末随访时为(33.4±1.4),优42肩,良6肩,中3肩,差1肩,优良率为86.9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肩关节镜手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无喙突骨隧道的喙锁间带袢钢板悬吊固定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8~74岁,平均41.7±2.5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天,平均4.2±1.7天。术前X线片和肩关节三维CT显示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Ⅲ型13例、Ⅳ型2例、Ⅴ型7例。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下无喙突骨隧道的喙锁间带袢钢板悬吊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按时完成不短于6个月的随访。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评估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在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拍摄肩关节X线片,测量喙锁间隙,评估肩锁关节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9.0±2.8月(6.2~12.1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术前6.0±0.8,末次随访1.0±0.5;P<0.001)、Constant评分(术前38.2±4.1,末次随访8...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三联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对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收治的69例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38~63岁,平均53. 2岁。肩关节疼痛时间(10. 62±1. 69)个月;左肩27例,右肩42例,优势肩48例;肩峰撕裂(3. 48±0. 41) cm; Bigliani肩峰分型标准:Ⅰ型13例、Ⅱ型44例、Ⅲ型12例。均采用关节镜下三联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术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前后疼痛介质、VA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CMS)、主动肩关节活动度(ROM)、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97. 42±8. 53) min,出血量为(48. 95±3. 21) m L,切口长度为(4. 96±0. 65) cm,住院时间为(5. 95±0. 75) d。术后,患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β-内啡肽(β-EP)、UCLA、CMS、主动ROM较术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评价手术总有效率为97. 10%(67/69),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三联松解术结合肩袖修复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可获得良好疗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临床疗效及重建组织愈合情况。方法:随访我科2015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前上方或后上方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并行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的患者共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49~72岁,平均63岁。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36个月,平均1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复旦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Fudan University shoulder score,FUSS)进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评价,MRI随访重建组织结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8.81°±34.49°vs. 153.81°±27.47°)、外展(67.38°±38.98°vs. 151.43°±26.89°)、体侧外旋(33.33°±18.52°vs. 73.33°±12.38°),VAS评分分别为8.24±0.70分和1.10±0.70分,UCLA评分分别为14.52±2.73分和32.00±2.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0.95±7.68分和90.62±6.09分,FUSS评分分别为30.81±8.62分和82.62±4.79分。所有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FU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优5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90.5%(19/21)。MRI随访见18例患者组织愈合良好,愈合率达85.7%(18/2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辅助替代上关节囊重建(Chinese Way)可明显缓解巨大及不可修复肩袖撕裂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关节功能且结构失败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