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5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被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治疗)和联合治疗组(45例,在美托洛尔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心脏彩超指标,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和室间隔厚度(IVST)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的内容待修回中的P值而定]。与美托洛尔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5.8±2.2)次/周比(3.2±2.0)次/周]显著减少,房颤持续时间[(6.0±2.5)min/周比(3.5±2.6)min/周]显著缩短,LAD[(33.4±7.1)mm比(28.0±6.5)mm]显著减小,总有效率(70.0%比88.9%)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两组的LVEF和IVST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单独使用美托洛尔比较,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更显著,可显著减小左心房内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降压治疗后,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160mg,螺内酯40mg;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160mg。观察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9个月后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可延缓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发作,联合螺内酯预防房颤发作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微创外科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前及术后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其规律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0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创外科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0例,分别于微创外科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Vmax)、收缩末期容积(LAVmin)、射血分数(LAEF)。同时计算左心房管道功能的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及左心房泵功能的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结果:微创外科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LAVmax,LAVmin随着随诊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P<0.05)。术后LAEF、LAEFpassive、LAEFactive随着随诊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微创外科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服用药物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3例。其中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心房颤动发作情况、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左心房前后径(LA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B组的74.42%和C组的72.09%(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CRP、LA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CRP、LAD、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均能减少老年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但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单用组减小[(36.3±6.56)mm比(45.2±7.4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合用组复发率28.1%(9/32),单用组复发率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可抑制左心房结构重构,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21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0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6例。应用酶法化验血清肌酐,应用CKD-EPI方程计算e GFR,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术前评估e GFR、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选者左心房直径、左心房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6月及12月进行上述所有数据的随访,统计分析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对心房颤动患者e GFR的影响。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食盐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心房颤动病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基线比较,射频消融术后6月、12月两组左心房直径、左心房面积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降低,e GFR增加(P0.05)。与术前基线比较,射频消融术后6月、术后12月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直径、左心房面积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降低,e GFR增加(P0.05)。与术前基线比较,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射频消融术后6月、12月左心房直径、左心房面积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降低,e GFR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转复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可提高心房颤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改善心房颤动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血清N端B型利钠多肽(Nt-proBNP)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8例,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A、B组:A组35例,B组33例,检查2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结果:A组与B组比较,LAVI、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LAVI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LAVI>29 ml/m2+NT-proBNP>143.5 μg/L的敏感性、特异性的阳性值最高.结论:LAVI与NT-proBNP联合评价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87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0例(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测量,包括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72.95±26.21)ng/L vs(225.48±53.78)ng/L,P0.05;(5.74±1.46)mg/L vs(4.89±1.17)mg/L,P0.05;(16.93±3.33)μmol/L vs(15.05±3.97)μmol/L,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41.9±2.4)mm vs(40.4±2.0)mm,P0.05],LVEF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组[(55.1±4.5)%vs(57.7±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825,r=0.884,r=0.83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发作与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随着房颤持续而加重,预防心肌重构可能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4例DHF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 mg/d螺内酯组、60 mg/d螺内酯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20 mg/d螺内酯组给予20 mg/d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60 mg/d螺内酯组给予60 mg/d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舒张早期血流峰速率(E)、舒张晚期血流峰速率(A)、E/A值、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0 mg/d螺内酯组、60 mg/d螺内酯组E、E/A较对照组增高(P0.05),A、LVMI、LAVI、NT-proBNP、hs-CRP、TNF-α水平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降低(P0.05);60 mg/d螺内酯组E、A、E/A、LVMI、LAVI、NT-proBNP、hs-CRP、TNF-α、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较20 mg/d螺内酯组更明显(P0.05)。60 mg/d螺内酯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0 mg/d螺内酯组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20 mg/d螺内酯组(P0.05)。结论 20 mg/d、60 mg/d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HF均有效,但60 mg/d螺内酯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螺内酯、美托洛尔治疗。于治疗前后对病人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变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血流频谱E/A较治疗前增加(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N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LVEDV、LVESV、LVEDD、LVESD、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LVMI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LVEF、SV、CI、CO、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二尖瓣血流频谱E/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抑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显著改善机体心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联合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 39例 ,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A组加服缬沙坦 80mgqd (1周后增至 80mgbid)。B组加服缬沙坦 80mgqd(1周后增至80mgbid)及美托洛尔 6 2 5mgbid ,若能耐受每 3天增加剂量 1倍 ,剂量为 12 5~ 5 0mg/d ,疗程均为 8周。全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压 (BP)、心率 (HR)、心胸比、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和左室射血分数 (EF)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显效 2 0 5 %、总有效率 84 6 % ;B组临床显效 30 8%、总有效率 92 3%。组间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EF及心率B组优于A组 (P <0 0 1) ,CO及心胸比B组优于A组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沭阳协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1年、2年的血压、左心房内径,随访6个月、1年、2年心房颤动复发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与时间在收缩压、舒张压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与时间在左心房内径上无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2年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有助于抑制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增大及减少心房颤动复发,有利于减少心房结构重构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0例老年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洋地黄、硝酸异山梨醇及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与美托洛尔丸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2 w。观察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缩末期容积(LVESV)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以更好地抑制老年CHF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病人血清炎症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心房颤动病人69例,分为3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23例,对照组(窦性心律)21例.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血清hs-CRP、IL-6、TNF-α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各组病人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内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病人的血清hs-CRP、IL-6、TNF-α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构原因及电生理机制。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房颤发作情况分成A、B、C三组:A组不伴有房颤(36例),B组伴阵发性房颤(39例),C组伴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45例)。对三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组的LAD、LVD、LVS、IVST和LVEF这5个指标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上述5个指标均大于A组,但仅L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中触发性房性早搏与非触发性房性早搏患者的联律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机制主要是左心房结构改变,其主要触发因素为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扩张型心肌病按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联合治疗组(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HR、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三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轻、中度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房纤颤住院患者228例,其中采用养心归草汤治疗组(A组)80例,美托洛尔治疗组(B组)73例,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C组)75例.观察出院前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心房纤颤发生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A组为95.0%,B组为91.8%,C组为98.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A组为93.7%,B组为90.4%,C组为97.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心归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房纤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预防心绞痛再发作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26例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服药4周,观察其临床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服药2、3、4 W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和缩短(P均0.01),但治疗后1 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安全、有效预防心绞痛再发作,且疗效优于单纯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左房异常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患者根据心电图特征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持续性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大于7 d)患者为A组;既有窦性心律P波时限增宽,又有阵发性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小于7 d.一般小于48 h,多为自限性患者为B组;仅有窦性心律P波时限增宽,无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为C组.对3组患者的P波异常,P波离散度及心脏超声波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P波切迹明显、P波离散度大者房颤发生率高;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直径增大者房颤发生率高,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直径大(P<0.01),显示左房扩大、房内阻滞及P波离散度增大者易发生房颤,危险比增高.结论 左房扩大可能是发生房颤的先兆,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左房内径增大可作为发生房颤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患者129例,其中PAF患者(PAF组)67例并随机分为3个亚组:美托洛尔组 (A组,n=22)、参松养心胶囊组 (B组,n=21)、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组 (C组,n=24),62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PAF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及左心房内径(LAD),疗程为3个月,观察PAF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PAF组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治疗3个月后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不含A组)及PAF的复发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d≥40 ms比最大P波时限≥110 ms对预测PAF患者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降低,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升高,最大P波时限≥110 ms且P波离散度≥40 ms对预测PAF患者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比单一指标高.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有效地降低PAF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d、血浆hs-CRP水平和PAF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