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抑郁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抑郁障碍(ADHD+DD)、ADHD未共患抑郁障碍(ADHD-D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采用Rey复杂图形测试、连线测试、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对其执行功能的各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ADHD-DD组完成连线测试任务B试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125.0±60.8)svs.(92.6±50.0)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的转换时间z分高于对照组[(0.2±0.7),(0.3±1.0)vs.(-0.5±1.1),P0.01]。ADHD+DD组及ADHD-DD组完成Stroop色词命名任务4试耗时均长于对照组[(40.3±10.8)s,(40.8±10.2)s vs.(34.0±7.6)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在任何任务成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在反应抑制能力、定势转换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共病抑郁障碍可能并不加重ADH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其与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关系。方法:对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试,智商≥70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2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2名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复杂图形记忆任务、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数字字母连线任务、数字广度任务、汉诺塔任务、言语流畅性任务)和心理推理能力(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测查,比较两组差异;并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测查,将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评分与两组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差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复杂图形记忆任务中即时细节记忆[(5.2±5.7)vs.(10.8±6.5)]、延时细节记忆[(5.1±6.1)vs.(11.3±6.4)]、言语流畅性任务正确数[(15.6±6.9)vs.(21.1±5.2)]、Stroop色字命名任务第1试耗时[(24.8±17.3)s vs.(16.3±4.1)s]和第4试耗时[(61.0±33.3)svs.(41.3±11.2)s]、汉诺塔完成情况[(5/15)vs.(16/6)]和错误步骤数[(3.7±2.2)vs.(0.8±0.9)]、表征变化任务中自我信念正确数/错误数[(15/5)vs.(22/0)]和错误信念任务正确数/错误数[(13/7)vs.(22/0)]的测试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杂图形记忆任务成绩、言语流畅性任务成绩与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中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部分项目得分呈负相关(r=-0.45~-0.73,P0.05),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汉诺塔任务、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成绩与ADOS得分呈正相关(r=0.44~0.57,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及心理推理能力的缺陷;执行功能与儿童孤独症三大核心症状均相关,心理推理能力与儿童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和局限性兴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抑制性眼动任务中的反应特征。方法:采用注视、主动眼动及反向眼动任务对21例ADHD儿童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注视任务中,ADHD组侵入性眼跳数目高于对照组[无分心条件:(12.67±12.28)vs.(6.38±6.95),P=0.040;分心条件:(16.91±10.00)vs.(11.29±5.99),P=0.030];(2)主动眼动任务中,两组儿童眼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向眼动任务中,ADHD组眼跳方向错误率高于对照组[间隔条件:(68.14±17.85)%vs.(54.10±20.22)%,P=0.020;重叠条件:(62.49±17.54)%vs.(49.27±17.21)%,P=0.020]。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眼动抑制能力存在缺陷,推测可能是由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异常的额叶-纹状体结构和/或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眼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眼跳任务深入研究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抑制损伤。方法:选取金华市2所小学1500人,使用DSM-Ⅳ诊断标准、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筛查出10~13岁儿童48名,其中注意缺陷型(I型)11人,混合型(C型)19人,对照组18人,全体进行了正向眼跳和反向眼跳。结果:⑴反向眼跳中对照组的错误率低于I型和C型[(37.97±13.14)%vs.(70.90±15.78)%,(84.04±12.84)%;均P0.001],I型的错误率低于C型(P=0.015)。⑵对照组比C型更容易改正错误的眼跳[(95.39±7.49)%vs.(85.54±15.87)%,P0.05],对照组的矫正反应时要短于I型和C型(P0.05)。⑶反向眼跳中C型比对照组和I型精确性更差[(5.47±1.63)°vs.(4.41±1.00)°,(4.23±1.31)°;P0.05],正向眼跳中ADHD儿童有更多的先期性眼跳[(3.11±4.55)%vs.(1.11±1.98)%,P0.05]。结论:研究提示C型和I型的ADHD儿童存在抑制功能损伤,且I型的抑制功能好于C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言语流畅性任务(VFT)下前额叶及颞叶激活的时间特征。方法:选取70例符合DSM-IV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应用52通道的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IRS)测评完成VFT时前额叶及颞叶血流的变化。比较两组完成任务时氧合血红蛋白(oxy-Hb)、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及总血红蛋白(total-Hb)浓度达峰时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患者52个通道oxy-Hb、deoxy-Hb和total-Hb浓度的平均达峰时间明显延迟[(61±12)s vs.(52±11)s,(64±10)s vs.(58±10)s,(59±13)s vs.(51±13)s,均P0.01]。强迫症组oxy-Hb和total-Hb在眶额叶、额极、前额下回、颞中回及颞上回等脑区达峰时间明显延迟(均P0.05,FDR校正)。结论:强迫症患者执行言语流畅性任务时前额叶及颞叶皮质激活可能有延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态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收集智商高于80的6~16岁符合DSM-IV诊断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7例(男78例,女19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74例(男45例,女29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比较两组全脑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指标。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静态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腹外侧前额叶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模式变异性大于正常对照组[(0.65±0.07)%vs.(0.60±0.08)%,P<0.01]。结论:动态分析提示腹外侧前额叶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键脑区,为理解疾病的脑机制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被动和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25例,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18名.分别测试反映被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pop-out视觉搜索任务及反映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线索-目标视觉搜索任务,比较两组反应时(RT)、正确率和个体内反应时标准差(ISD).结果:Pop-out视觉搜索任务中,ADHD儿童[(637.4±132.0) ms vs.(626.3±125.0) ms]和正常儿童[(635.5±131.1) ms vs.(626.6±138.5) ms]对左视野目标反应时均长于右视野(均P<0.05),但是两组之间反应时、总体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正常儿童左视野正确率低于右视野[(92.3±9.4)% vs.(94.5±8.1)%,P<0.01],而ADHD儿童左右视野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9±7.4)% vs.(90.7±7.5)%,P>0.05],ADHD儿童ISD大于正常儿童[(185.4±48.0) ms vs.(137.5±36.7) ms,P<0.01].线索-目标任务中,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左视野的目标反应时均长于右视野[ADHD组,(641.1 ±94.2) ms vs.(629.1 ±83.1)ms;正常对照组,(626.3±128.6) ms vs.(614.9±133.1)ms;均P<0.05],且线索提示有效目标反应时短于线索提示无效[ADHD组,(627.6±89.4) msvs.(654.3±84.6)ms,P<0.01;正常对照组,(615.4±132.5) ms vs.(627.3 ±127.5) ms,P<0.01];两组之间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ISD大于正常儿童[(200.1±46.8) ms vs.(147.8±32.8)ms,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其注意力状态均不稳定,波动性增大,注意力维持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完全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对大脑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以13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两次Go/No-go测验,同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第一次在正常睡眠后12小时完成,第2次间隔3周在睡眠剥夺36小时后完成.结果: 与睡眠后的Co/No-go测试成绩相比,睡眠剥夺后被试的正确击中率下降[(0.99±0.01)vs.(0.97±0.04),P<0.05)],错误反应率增高[(0.04±0.04)vs.(0.10±0.08),P<0.05].fMRI结果显示前扣带回皮质活动降低[(-0.391±0.003)vs.0;P<0.05],前额叶皮质活动明显增强[(0.653±0.003)vs.0;P<0.05].结论: 睡眠剥夺36小时导致执行抑制功能的显著下降,前额叶皮质出现功能代偿是维持认知作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行为与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ADHD儿童(实验组)进行结构式家庭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次后用Conners父母评定问卷(PS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评定其行为和执行功能,并与同期的40名健康儿童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的PSQ和WCST各指标均显著下降[如冲动多动(1.23±0.57)vs.(0.89±0.32),持续错误百分数(62.22±14.81)vs.(53.43±11.89);P均<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持续性错误百分数[(53.43±11.89)vs.(44.64±13.38),P=0.007]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构式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异常行为,提高其执行功能,但症状消失后部分执行功能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前庭平衡功能状态的8~10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43名ADHD儿童,采用Stroop色字命名任务、Rey复杂图形记忆、连线测试、汉诺塔、言语流畅性任务、数字广度、心理推理能力任务测查执行功能。采用人体动静态姿势测试仪,选用感觉整合测试(SOT)评定平衡功能,以前庭感觉分的中位数为界,分为平衡功能好组(n=71)与平衡差组(n=72)。结果:平衡功能好组的Stroop字义命名完成时间[(19.3±5.2)s vs.(21.8±8.1)s]、色字命字完成时间[(24.8±8.0)s vs.(28.8±11.9)s]均少于平衡功能差组(均P0.05);平衡功能好组汉诺塔任务完成率高于(78.9%vs.63.9%)平衡功能差组,汉诺塔任务犯规次数[1(0,2)vs.1(1,3)]少于平衡功能差组(均P0.05)。在Rey复杂图形记忆、连线测试、数字广度、心理推理能力任务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平衡功能差的ADHD儿童,其执行功能的抑制、计划能力受损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