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但由小儿头皮血管管径小、管壁薄、其走向并非都是直行,且头皮静脉较为表浅,因此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单人操作,局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以及置管的方法。并进行血管内诊疗操作200例次,其中股动脉189次,股静脉11次。结果:单人法经皮股动脉、股静脉穿刺血管,成功率100%。5例穿刺点区皮肤青紫,2例出现股动脉夹层。结论:单人操作法股动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易学,尤其适合基层医院缺乏介入医生之单人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小儿头皮静脉穿剌是儿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术。近几年来 ,我们在临床中摸索出小儿头皮静脉触摸血管穿刺法 ,它主要适用那些血管条件差 ,看不见血管 ,只能用手才能触及到血管走行的患儿。临床应用触摸穿刺成功率已达 99.5 %,现介绍如下。1 对象自 2 0 0 0 - 0 2~ 2 0 0 1- 0 5 ,我院儿科应用头皮静脉血管触摸穿刺共 36 0例次 ,其中男 2 10例次 ,女 15 0例次 ,年龄 0~ 3岁。2 操作方法①患儿取平卧位 ;②选择穿刺部位 ,剃去患儿穿刺部位毛发 ;③按常规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同时穿刺者要对触摸血管左手食指指尖消毒 ;④操作时 ,…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作为一名护士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分析探讨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穿刺针使用技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介入性诊疗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的不断普及和深入 ,大量基层医师开始直接进行操作。血管穿刺技术是介入诊疗技术的基础性操作 ,穿刺技术不过关 ,以后的各种操作技术将无从谈起。我科在培训基层医师的实践中 ,对不同种类穿刺针使用技巧的一些粗浅体会 ,现介绍如下 :一、穿刺点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对穿刺成功和穿刺点压迫止血有不少帮助。以股动脉穿刺为例 ,教课书和专业参考书均提示 ,穿刺点选在腹股沟皮肤皱折下 1.5cm为宜。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患者不同体型和胖瘦程度有所修正。我们体会体型胖和高大者 ,穿刺点宜稍靠下。穿刺前…  相似文献   

6.
张鹤 《西南军医》2010,12(4):786-788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而且应用最广泛的操作之一。对于周围静脉穿刺的技巧,一直是护理同仁积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促进血管充盈的技巧、使用止血带的技巧、进针角度选择的技巧、无痛穿刺的技巧、不同静脉穿刺的技巧、促进回血的技巧、其它穿刺的技巧七个方面将研究内容综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早在60年代,静脉留置针就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但使用中对其正确的操作程序,规范的技术操作和有效的穿刺技巧在不同病人中的应用尚在探索之中。采用二种方法对74例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病人,进行了止血带对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芳 《西南国防医药》2005,15(6):690-692
周围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VP)是临床运用最为广泛最为基础的一项操作。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多年来护理人员对如何提高VP技术的成功率,如何使其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一直是护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NN,现将几种VP技术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CT增强过程中,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使病变组织X线吸收率增高,加大了正常与病变组织间灰阶的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防止药液渗漏,达到提高影像的质量。现将工作中进行静脉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永初 《西南军医》2009,11(3):595-595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据资料统计80%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技术上需占用全天75%的工作时间,80%的住院病人及50%以上的门诊病人接受不同形式的静脉输液治疗,因此,静脉穿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探讨减轻病人穿刺时疼痛的方法,我们对穿刺操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血肿和穿刺点渗血是冠脉介入(CAG或 PCI)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PCI术后,且常规方法止血(徒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15 min,弹力胶带固定,沙袋压迫8 h,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要求患者卧床24 h,这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在PCI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一并发症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闭合装置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使用装置时仍有并发症发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装置,减少并发症,成为介入医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恩雨  胡金文   《放射学实践》2012,27(4):469-47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简称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肺部非血管性介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临床肺部非典型病变的诊断或典型病灶的组织定性[1].文献对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报道很多,但未见详细的临床实践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实践经验总结的介绍,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应用该项技术的经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皮穿肝门静脉是介入放射学中的常见操作方法之一,现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且大多与操作损伤有关。采取改良COPE穿刺导引系统可望进一步减少并发症。材料与方法:14例患者用改良COPE穿刺导引系统经皮穿肝门静脉,其中3例肝脏体积很小,且伴大量腹水。改良COPE穿刺导引系统包括:①22G千叶针,内可通过0.018″导丝;②0.018″导丝;③改良COPE穿刺套管,内芯为22G不锈钢套管,中间为F4扩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股动脉穿刺的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的一些严重并发症。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介入医师对48例股动脉穿刺点严重并发症进行共同分析,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股动脉穿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46%,其中股动脉血栓18例(37.50%),股动脉夹层16例(33.33%),假性动脉瘤10例(20.83%),股动脉严重痉挛2例(4.17%),股动脉穿破2例(4.17%)。结论:利用透视指导,轻柔的操作,术后仔细观察以及丰富的经验等有利于降低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且小儿体位舒适,不影响其活动,故障机率较小,且易于保暖,是小儿输液首选部位。所以作为一名科护士,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节约资源,是一名优秀儿科护士毕生的追求。我总结近十年来自己工作心得和借鉴各位老师的经验与大家共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管腔内放疗预防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人们认为,射线预防PTCA后血管再狭窄主要是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射线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凋亡在射线抑制再狭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在这个过程中,射线对巨噬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扫描方法和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顺 《放射学实践》2001,16(6):387-387
CT引导经皮肺穿刺在临床上常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 ,穿刺结果的准确性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T扫描的方法和技巧。现将我们的一些作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选择病人体位 :病人的体位可选择正位、侧位和斜位 ,但无论选择何种体位都要尽量使距病灶近的一侧胸壁向上 ,以利于操作。当病灶位于前后胸壁中间时 ,由于前肋的肋间隙大于后肋 ,故多选前后位。成人特别是肥胖者不宜取侧位 ,因为侧位时 ,胸廓横径加上穿刺针的长度 ,常大于机架开口的直径 ,使定位床进入机架开口处的高度受限。当体位确定之后 ,要尽量使病人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18.
黄成莉  唐雅南 《西南军医》2009,11(5):905-905
目的探讨减轻血管穿刺时的疼痛方法。方法100例患者分实验组(用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用药组于血管穿刺前在穿刺部位涂抹上自制丁卡因胶浆,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分别观察穿刺中的疼痛反应。结果用药组血管穿刺时疼痛减轻。结论丁卡因胶浆使用方便、简便、安全、能有效减轻血管穿刺中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血管穿刺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陆普选,贺国辉,罗晓东,倪德龙,贺剑1953年Seldinger氏首创的经皮血管穿刺器械及穿刺插管技术,至今仍被国内外常规使用。但其插管操作程序需要“九步”才能完成。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Seldinger技术存在着穿刺插...  相似文献   

20.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囊性病变,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是穿刺硬化剂治疗,对我院2002年8月罕2005年4月穿刺的肾囊肿68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