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焦建宝  郭召  薛金伟 《山东医药》2011,51(36):90-92,F0003
目的评价有限减压及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6例,经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6例,患者行一期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的固定、融合、矫形手术,采用VAS、OD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了临床随访,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率为75%,症状改善率为80%。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伤口感染3例,矫形效果丢失1例,无椎间隙塌陷、神经损伤、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后路有限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术前要针对减压范围,固定部位和节段,植骨融合方式等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前路病椎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经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的同时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以及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8月采用脊柱前路病椎切除加植骨 ,并采用Orion或Z plate钢板进行椎体固定。共治疗 12例脊柱结核 ,观察植骨融合及矫正畸形情况和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经平均 10个月的随访 ,1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 ,植骨与受骨区全部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为 5 8个月 ,后凸矫正角度平均 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可经脊柱前路作较彻底的病灶清除 ,并较好地进行脊柱矫形和椎管减压 ,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 ,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和脊柱结核治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前路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月通过一期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治疗的胸腰椎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植骨融合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和ASIA分级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为(177.3±14 5)min,术中出血量为(492.5±170.1)ml。随访18~72(36.9±12.7)个月,所有患者脊柱结核治愈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3~8(5.5±1.1)个月。血沉及C-反应蛋白在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恢复正常。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由术前(17.6°±6.4°)减小至术后的(2.5°±1.3°),末次随访为(3.8°±1.5°),没有显著的矫正角度的丢失(1.3°±0.6°),其中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前路手术在胸腰椎结核中可以达到一期病灶清除、硬膜前方减压、一期后凸畸形矫正、植骨及内固定并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周福茂 《山东医药》2008,48(24):73-74
3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临床痊愈,无伤口感染及窦道形成,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术前脊柱后凸畸形角度为40.80°±16.10°,术后为13.20±8.5°后凸畸形矫正角平均为27.80°±9.10°,后期矫正度丢失为3.20°±2.30°.认为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体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毅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28例,获得随访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胸5、6椎体结核1例,胸6、7椎体结核3例,胸7、8椎体结核3例,胸9、10椎体结核 2例,胸10、11椎体结核4例,胸11、12椎体结核2例;胸6、7、8椎体结核1例,胸7、8、9椎体结核3例,胸9、10、11椎体结核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0个月至7年,Frankel分级,术前B级1例,C级5例,D级6例,E级9例;末次随访时D级4例,E级17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29±1.27)分,术后1周平均为(2.81±0.8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24±0.89)分。术前测量患者的Cobb角平均为(19.81±11.08)°,术后1周平均为(3.81±2.77)°,末次随访时平均为(4.52±3.23)°;21例患者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1个月,平均(6.93±1.33)个月,至末次随访未发现内固定钉棒系统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笼肋骨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齐志亭 《山东医药》2010,50(26):97-9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间隙植骨、椎板间植骨,其中10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探查脊髓、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对所有病例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从X线侧位片判断螺钉与椎体骺板的成角、进针的位置与深度,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后凸。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良好,可早期恢复正常椎体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7.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髂骨或钛笼植入、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28~76岁,平均36.8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平均8个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5至5年,平均36个月.3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道,经换药后伤口均愈合.术后平均3.2个月ESR下降到正常.28例不全性截瘫患者中,27例于术后24 h至3个月感觉、肌力及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提高;仅1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无变化.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平均脊柱后凸度数Cobb角为41.2°,术后1周平均Cobb角为13.6°,平均矫正27.6°;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为15.8°,平均丢失2.2°.无脊柱结核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全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SSS患者113例,根据经椎弓根固定与融合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固定组)45例,B组(全节段固定组)68例,评估手术疗效及4年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减压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前缘与后缘高度;②脊柱矢状位与冠状位Cobbs角;③腰腿痛情况JOA评分;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⑤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获得4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术后两组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A、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3%、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80%.JOA评分术前11 ~13分,术后4年平均26分.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4年内A组6例X线片检查出现内植物松动,6例出现继发性代偿侧凸;而B组无1例发生.B组术后骨吸收现象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脊柱后路全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手术疗效优于脊柱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尤其在控制脊柱畸形进展、防止继发性代偿侧凸、维持后期脊柱稳定性,减轻症状等方面居优势;但是远期脊柱固定区域内的应力遮挡效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01~2010-06收治的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1例病灶复发,经过第2次清创后,瘘口愈合,全部病例植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高肩胛症患者9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片及脊柱螺旋CT检查。位于脊柱凸侧的高肩胛症一期行肩胛下移及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位于脊柱凹侧的高肩胛症由于脊柱上胸段侧凸不著而暂未行脊柱矫形手术,仅行肩胛下移术。术后间隔3个月到半年复查。结果随访检查显示脊柱侧凸进展得以控制,高肩胛症无复发,患者术后无因下移肩胛骨及矫正脊柱侧凸引起的神经症状。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可合并高肩胛症,对于脊柱凸侧合并高肩胛症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同时行肩胛下移手术,对于脊柱凹侧合并高肩胛症行肩胛下移术,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