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析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87例Ⅰ级危重症患者为主要对象,其中1~6月份98例运用传统交班模式设为对照组,7~12月89例采用SBAR模式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上的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医护满意度对比分析为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病患管理中运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可使医护合作更为密切,有效提高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开展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前后各60例住院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及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展“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优质护理服务”在两个专业病区的实践方法及效果。方法医生和护士搭班共同查房管患者,改革护士工作模式,实行分层级管理,弹性排班,增加支持系统,实行绩效考核等。结果通过实施“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医护一体全程分层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使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激发了护士的最大潜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专病护士与医师共同查房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型医护合作模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查房,观察组行共同查房。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全院对专病护士的护理会诊需求;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全院对专病护士的专业需求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患者治疗护理及自身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得到提升等(均P<0.05)。结论医护共同查房加强了医护协作关系,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技能、拓宽知识结构、树立护士威望,形成医师、护士合作的良好氛围,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的专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长晨晚间靠床管理查房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由护士长每天早晚2次查房;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长每天早晨1次查房。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及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士长晨晚间靠床护理查房方式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每天1次的晨间查房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开展活动前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开展活动后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调查开展活动前后患者在入院介绍、健康(安全)宣教、服务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技术水平等6个方面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住院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主动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水平、提出意见及时处理能力等满意度有很大提高。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的服务态度,提高广大患者的满意度,达到更好的医护水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妇产科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21例妇产科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686例妇产科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临床护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及工娱治疗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我院200例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整体护理理念指导的工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于医患交流、院内生活环境、健康宣教及出院后工作适应能力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工娱治疗,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康复后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病区实施医护联合查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护士38例,按照数字发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9例给予护理传统查房模式,观察组19例给予医护联合查房模式,统计并分析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合格率为78.95%,明显低于观察组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内医生对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联合查房模式能明显提高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联合查房模式能明显提高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了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医疗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护士健康宣教知识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护士健康宣教知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健康宣教知识水平,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123-12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2011年7~12月本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很满意72例(80.0%)、满意15例(16.7%),对照组很满意38例(42.2%)、满意25例(27.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妇产科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晨间床边查房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晨间床边查房,比较查房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患者满意率、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等。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率、护士病情知晓率、专科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晨间床边查房,有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14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周莉梅  赵小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32-133,13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0名老年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士长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老年COPD护理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嘱完成进度卡在乡镇卫生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各类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医嘱完成进度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医嘱执行能力、治疗期间主观体验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医嘱执行能力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主观体验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嘱完成进度卡可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内科住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医嘱执行能力,改善患者的主观体验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的相关资料,其中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的临床护理服务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护理层级管理后的临床护理服务为观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服务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规范护理工作,保障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安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14-116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实行分层管理前(2011年5月~2012年5月)设立为对照组,分层管理后(2012年6月~2013年6月)作为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各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评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t=4.532,4.556,4.234,4.778,4.921,4.761,P<0.05)。观察组感到比较满意患者共186例(93.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例(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8,P<0.05)。结论采用分层管理,患者的护理由各级护理人员分工合作,协助完成,使护理工作更细致入微,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4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妊娠结局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产科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可缩短产程、改善妊娠结局、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