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伸秦颗粒加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伸秦颗粒加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痛风性肾病,血尿酸≥416μmol/L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伸秦颗粒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呤醇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量(24hu-TP),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UA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Scr,BUN,24hu-TP,IL-6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伸秦颗粒合六味地黄丸对于痛风性肾病疗效肯定,可明显降低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血肌酐、尿素氮,减少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好,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匮肾气丸加减对阴阳俱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阴阳俱虚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金匮肾气丸加减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FPG、2hPG及HbA1c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FPG、2h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cr和BUN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CCr较入院时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Scr和BUN显著低于对照组,C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加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阴阳俱虚型DN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护肾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金匮肾气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补肾法对早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符合脾肾阳虚型诊断标准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常规血透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中药肾气丸联合补中益气丸,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血液中小分子毒素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尿量、血压波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中药肾气丸加补中益气丸,益气补肾,对透析患者的RRF的保护,尿量、血压的维持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减少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黄降浊汤灌肠对糖尿病肾病IV期且属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治疗组应用大黄降浊汤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和尿蛋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时血Scr、BUN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个疗程后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血Scr、BUN和尿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血Scr和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血Scr、BU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尿蛋白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降浊汤灌肠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Scr、BUN,改善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衰竭进展,且疗效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加味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证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中药组首月给予金匮肾气丸汤剂治疗,后续两个月口服金匮肾气丸治疗,西药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饮食干预、情志调摄。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后TSH、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症状,调节TSH水平,降低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口服固肾泄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含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UA、BUN、Scr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A、BUN、Sc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降低UA、BUN、Scr含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康贴穴位敷贴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新肾炎康颗粒剂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贴穴位敷贴。疗程共2月。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观察肾康贴对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Scr、BUN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肾康贴穴位敷贴能显著提高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尿蛋白,从而延缓肾功能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合金匮肾气丸对肾阳亏虚、瘀血内阻型特发性膜性肾病生化指标及C5b-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阳亏虚、瘀血内阻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应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对比两组各项生化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C5b-9水平。结果:研究组24 h尿蛋白(24 hU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蛋白排泄率(uAE)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C5b-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 d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C5b-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合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亏虚、瘀血内阻型特发性膜性肾病,不仅大大降低了生化指标与C5b-9水平,而且有效改善了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汉新 《四川中医》2008,26(9):70-71
目的:观察"四四二合方"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湿热痰浊瘀血内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原发性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一般治疗外,治疗组予四四二合方,对照组予别嘌呤醇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尿酸(BUA)、尿素氯(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血红蛋白含量(H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UA、BUN、Scr、24h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HB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四四二合方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