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临床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苦参汤与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对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伤口愈合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肛瘘术后患者中随机抽取12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分别予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比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予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后,经苦参汤与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渗液情况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苦参汤与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愈合率和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苦参汤与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评分(0.63±0.5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40±0.86)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肛瘘术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苦参汤与红外线照射联合治疗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降低疼痛并显著改善创面渗液情况,临床应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味苦参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对肛瘘术后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肛瘘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方案,对2组的创面疼痛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3 d、7 d创面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 d、7 d创面渗液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3 d、7 d、12 d及18 d肉芽形态评分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 d、12 d及18 d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能有效降低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照射的效果。方法: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联合微波照射,观察组42例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照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14天疼痛、水肿、渗液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照射可减轻肛瘘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渗液、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对肛瘘术后创面疼痛的缓解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8例行肛瘘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高锰酸钾液熏洗坐浴联合红外线照射,研究组使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联合红外线照射,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及创面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d、7 d创面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7 d创面渗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 d、7 d、12 d、18 d肉芽形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12 d、18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瘘术后应用加味苦参汤坐浴熏洗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柏氏虎杖油膏对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低位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A组采用柏氏虎杖油膏纱布换药、治疗B组采用红油膏纱布换药,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各组均连续换药21天,观察比较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每周创面愈合率、肛门疼痛及渗液症状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A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早于治疗B组与对照组(P0.05),而治疗B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换药第一周、第二周,治疗A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治疗B组、对照组(P0.05);第三周时,治疗A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本组术后第2天比较,各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时肛门局部疼痛、渗液症状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4天,治疗A组肛门创面疼痛、渗液分级明显轻于治疗B组、对照组(P0.05)。结论柏氏虎杖油膏术后换药可显著加快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改善肛门局部疼痛、渗液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 的影响。方法:选取92 例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 例。对 照组术后给予高锰酸钾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试验组术后给予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2 组 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临床症状及疼痛评分、肛门功能。结果:治疗2 周,试验组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 组,创面最大纵径、创面最大横径均小于对照组,创面渗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 周,2 组出血、肉芽形态、创面渗液、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较术后1 d 降低(P<0.05)。治 疗2 周,2 组出血、肉芽形态、创面渗液、VAS 评分均较治疗1 周降低(P<0.05)。试验组出血、肉芽形态、 创面渗液、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2 周,2 组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 均较术 前升高,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 均较术前增加,Wexner 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AMCP 高于对照组,ALCT 长于对照组,Wex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味苦参汤熏洗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其创面愈合,改善临床 症状及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红光照射联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予红光照射配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换药治疗;对照组单纯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疼痛、创面渗液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第21天愈显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第1、7天两组的创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在第14、21天两组的创面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疼痛和创面渗液评分比较,术后7、14天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21天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液的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予金黄洗剂坐浴、湿敷换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白茅根汤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低切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术后给予头孢替安抗感染以及高锰酸钾坐浴等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参白茅根汤口服。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术后第9天与术后第16天,研究组患者创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9天与第16天,研究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与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肛瘘患者术后加服人参白茅根汤能够有效加速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术后创面恢复情况,对减少创面渗液以及缓解术后疼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熏洗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低位肛瘘患者86例,行肛瘘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术后对照组予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观察组予以加味苦参汤熏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上皮生长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评分,治疗后1 d和7 d的创面渗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和创面愈合率比价及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上皮生长时间、脓苔脱落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或者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第1天创面渗液评分、肉芽形态评分和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创面渗液评分和肉芽形态评分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均<0.05),创面愈合率较术后1 d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均<0.05)。2组治疗前RRP、ALCT、AMCP和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RRP和A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对照组降低水平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均<0.01),而ALCT和AMC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熏洗法对肛瘘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明显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对肛肠动力学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方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处理;治疗组术后采用加味苦参汤熏蒸坐浴。治疗14天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后创面的疼痛、渗液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均痊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渗液及愈合时间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方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中药外用洗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