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话访视制度在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辖区内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社区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电话访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访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行全膀胱切除术的52例患者,根据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循证护理方法的指导下,对全膀胱切除术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意见,并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术后SAS、SDS、ESCA量表得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费用等术后康复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711-1712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功能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能促进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曾利琴 《医疗装备》2023,(8):128-13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功能、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康复护理可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黄姬珍 《健康研究》2016,(6):667-66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管理;比较术前及出院前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评估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中关键性健康教育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关键性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结果:两组病人均康复出院,但实验组患者获得了较关键、全面的围手术期相关知识,同时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期间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满意度提高。结论: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增加关键性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获得更关键的围手术期相关健康知识,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乳腺癌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内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术后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进行研究。依据入院顺序单双数分组,52例单数入院者为对照组,术后施予常规护理; 52例双数入院者为观察组,术后行早期强化家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良率(94. 2%)高于对照组(66. 7%);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SF-36)均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予以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强化家庭康复锻炼干预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并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田霞 《现代保健》2012,(18):61-62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患者康复。方法:对16例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患者施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护理措施,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术前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16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实施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81-128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3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67%(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活动能力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赵玉芹 《现代保健》2014,(10):107-10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问题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焦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轻度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中、重度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但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焦虑及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媛珍  汤微  张颖 《现代保健》2014,(22):124-126
目的:本文就整体护理应用于高龄肾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肾癌患者9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及舒适程度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及舒适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高龄肾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碧  王东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417-1418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我辖区内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控制血压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心理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科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2018年1月—2019年6月)纳入研究,用计算机实施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n=40)、个性化组(n=40),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个性化组运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个性化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护理2周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运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对患者围术期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月诊治的肝癌疾病患者,共计80例.进行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ERAS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痔疮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收治的痔疮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一系列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和疼痛评分(VAS)、术后康复指标及出院时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不大,保持稳定水平,而对照组术后2、12、24、48 h的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幅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但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康复指标观察比较,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间卷调查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调整机体的适应状态,缓解痔疮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消化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消化科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项目.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心理症状水平、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健康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心理症状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项目可以有效提高消化科患者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减轻其心理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某医院妇科接受剖腹产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最新优质护理方法护理。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且也可以使意外情况的出现率降低,对手术的安全以及效果也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芳 《现代保健》2014,(13):98-100
目的:探讨感染控制及护理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2年2月定点医院抽查的136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以及重症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2、6.12,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4、8.31,P〈0.01)。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及养成健康习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生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时,如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向患者提供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