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等对于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确诊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类型并分为两组,即探查切口患者45例,麦氏切口患者7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本次试验中探查切口患者感染人数为10例(22.23%),麦氏切口患者的感染人数为2例(2.67%);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切口类型和病理类型,因此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推荐使用麦氏切口。  相似文献   

2.
许长胜 《吉林医学》2011,(30):6324-6324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为切口感染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行阑尾切除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7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59%;麦氏切口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91%,显著低于探查切口组的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组术后无切口感染发生,化脓性阑尾炎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82%,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组为21.57%,三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查切口、坏疽穿孔性以及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探查切口59例,麦氏切口171例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7.83%。探查切口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3.73%,麦氏切口者为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1.82%,化脓性阑尾炎者为4.00%。坏疽穿孔性阑尾炎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性阑尾炎者和化脓性阑尾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临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坏疽穿孔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及探查切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手术治疗的1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按手术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56例;调查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指标,分析造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在术后切口感染风险因素指标上,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对比明显。结论:性别、病理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医护人员以风险因素为切入点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发生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18例患者为感染组,以1∶10的比例在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阑尾炎病理类型、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发病至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患者年龄大、体重指数高、非单纯性阑尾炎、手术时间长、探查切口、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合并有糖尿病及贫血等因素是引起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的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共8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共5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有:高龄、肥胖、探查切口、留置引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病理类型为非单纯性阑尾炎。结论导致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为了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切口感染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造成的影响,应当重视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注重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发生率6.1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后是否引流无关;切口感染与患病至手术时间≥24 h、手术切口为探查切口、阑尾炎切除方法为逆行切除、手术时间≥1 h、阑尾炎病理类型为坏疽性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至手术时间、切口类型、阑尾切除方法、手术时间、病理类型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2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采取的护理方法。结果术后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为11.07%,感染主要和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病理类型及是否放置引流管有关。患者的性别及年龄与感染无关。结论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发病因素很多,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周双才 《大家健康》2016,(3):152-153
目的:分析与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与处理方式.方法:以我院在2008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6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切口感染36例(5.8%),未发现切口感染584例(94.2%).影响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留置引流、切除方法与病理基本特征.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引起因素是多方面的,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为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需要做好有效、安全的预防手段,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并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予以手术治疗的392例急性阑尾炎病患为对象,根据切口是否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39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16例(4.08%).未发生切口感染,376例(95.92%).影响切口感染因素有年龄、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留置引流、切除方法及病理类型.结论 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是因多种因素综合而致,为了降低切口感染率,需做好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上疗效区别。方法:选取98例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其中25例入院时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三个指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切口感染,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例切口疝(2.04%)。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对有肠梗阻表现合并右下腹压痛老年患者,应考虑急性阑尾炎可能,及时行腹腔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2.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在1999~ 2 0 0 0年间 ,作者共参与手术治疗 5 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 ,均采用术中提夹翻转膜同时结合碘伏溶液冲洗切口的方法来预防切口感染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5 6例患者 ,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3岁 ,平均年龄为 2 6 5岁 ;其中选择麦氏切口 5 3例 ,探察切口 3例 ;病理类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5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4 2例 ,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 9例。1 2 手术方法 常规进腹 ,将腹膜提夹 ,翻转固定于保护巾上 ,常规切除包埋阑尾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收集、分析310例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的方式,对两组(切口感染于无切口感染组)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及术中等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生切口感染20例(6.45%),切口感染组年龄≥60岁、体重指数≥26kg/m2、白蛋白水平36g/L、主刀医生技术工作时间10年、切口长度≥5cm、切口类型探查切口、阑尾逆行切除、手术时间≥90min、化脓坏疽穿孔阑尾炎、开腹手术、腔镜手术使用标本袋高于无切口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化脓坏疽穿孔性(OR=4.42,95%CI:1.09-27.18)、患者年龄≥60岁(OR=4.05,95%CI:1.17-25.82)、手术时≥90min(OR=3.77,95%CI:1.22-21.49)、开腹手术(OR=3.11,95%CI:1.27-17.36)。结论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的重视,制定相应预防方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于国坚 《求医问药》2014,(16):213-214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其中30例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余30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我们通过进行组间对比,对患者在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我们对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皮下组织厚度在2cm以下、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从备皮到进行手术的时间超过8小时、进行手术的季节在夏季、切口的类型为麦氏切口、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阑尾原本就发生了化脓性坏疽等均为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五大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患者的阑尾在进行手术前已经发生了化脓性坏疽,患者合并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患者曾接受过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过长,患者手术的切口过长。结论:患者的阑尾已经发生了化脓性坏疽,患者合并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患者曾接受过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过长以及患者手术的切口过长是导致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应针对上述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导致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以其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术后无切口感染患者,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认为导致患者切口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如下:切口类型、手术分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是否使用碘伏进行冲洗等。结论:对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该严格遵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导致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密切关注,最大程度控制和降低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 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经超声确诊急性阑尾炎180例,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其中发生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共11例,总结分析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中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共11例,感染率6.11%.两组切口感染率及穿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切口感染是阑尾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切口感染后形成窦道者并不少见。我院外科自1980年至1989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2529例,术后有24例切口形成窦道,占0.9%。收治外院手术后形成窦道9例,共33例。现分析如下:一、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的发生率:本组2529例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1%(205例),其中24例发生窦道,窦道形成的发生率占切口感染病例的11.6%。二、本组24例切口窦道形成病例病理类型统计:单纯型2例,化脓型5例,坏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08年11月至2013年11月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未见切口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历史性回顾。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肥胖情况、切口类型、引流管留置情况以及阑尾切除方法存在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切除阑尾,缩短手术时间,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导致阑尾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369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感染情况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发生感染情况的3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369例阑尾炎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77%),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 >0.05);与患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相关(P <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较多,需要从多方面加以防治,以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根治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出现肠粘连、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理想,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