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12例重度HIE患儿,均于出生后3d内行常规MRI和DWI扫描。同时对12例患儿的6个大脑区域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以同期住院的1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儿为对照。6个大脑区域分别为内囊后肢、基底节区、腹外侧丘脑区、枕叶皮层、脑干和额叶皮层。结果 MRI扫描结果显示:12例重度HIE患儿3d内MRI仅2例患儿T2WI可见部分皮层信号稍微变高,余未见其他异常。DWI扫描结果显示:12例患儿均可见异常高信号,其中4例患儿出现双侧腹外侧丘脑区和基底节区异常高信号,同时有3例患儿还伴有内囊后肢和脑干信号异常;2例患儿出现双侧腹外侧丘脑区和枕叶皮层信号异常;2例患儿出现单纯双侧腹外侧丘脑区信号异常;1例患儿出现枕叶皮层和额叶皮层的信号异常。两组患儿ADC值的比较,HIE组患儿的内囊后肢、基底节区、腹外侧丘脑区、枕叶皮层、脑干和额叶皮层着6个区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HIE组患儿预后均较差,其中伴有内囊后肢和脑干信号异常的患儿预后更差。结论在重度HIE患儿脑损伤的早期检测及预后评估方面,DWI检查比常规MRI更加敏感,可较早的反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对患儿的预后做出很好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多参数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30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中,病变均位于包膜内。T2WI抑脂像15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异常低信号区,8例表现为中央带稍高信号,DWI序列10例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21例病灶于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为低信号,6例呈持续渐进性强化,3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结论 3.0T MRI的常规T2W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卢峥俏  李宏  李晓菲  尹琦 《山东医药》2011,51(29):75-7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影响。方法7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常规治疗+FDP)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监测生后6h内、3d、10d时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72h内HIE的发生率。结果生后6h两组IL-6、IL-8、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生后3d FDP组IL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3、10d FDP组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FDP组HIE的发生率及中重度HI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干预3d后IL-6水平增高,IL-8、TNF—α水平降低,能降低HIE尤其是中重度HI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弥散成像 (DWI)、血流灌注成像 (PWI)、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16例TIA患者的颈内动脉系统在发病后 1~ 6h行DWI、PWI、常规MRI及MRA检查 ,并对其中 1例于病后第 2天和第 3天复查MRI、MRA。其余 15例于病后 3~ 8d复查MRI和MRA或CT检查 1次。结果 在发病1~ 6h内行MRI检查的 16例中 ,CT及T1、T2 加权像均未见异常 ;MRA发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者 2例 ,其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 ;1例DWI正常而PWI显示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量下降 ,3h后症状体征消失 ,次日MRA示颈内动脉再通 ;另 1例DWI、PWI未见异常。这 2例均在 2~ 3d后因血管再闭塞或侧支循环闭塞而出现梗死灶。DWI异常的 5例 ,PWI、MRI及MRA却未见异常 ,症状缓解后复查MRI,在DWI异常的部位发现梗死灶。 9例临床表现为TIA的患者 ,其DWI、PWI、MRI及MRA未发现异常 ,以后复查MRI或CT也未发现异常。结论 DWI、PWI及MRA对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诊断和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早期应用对重度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出生6h内)应用FDP治疗,对照组仅予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及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治疗组发生惊厥12例,病死率为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例与25%(P〈0.05),治疗组重度新生儿窒息导致HIE的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χ^2=10.77,P〈0.05)。出生后7d~8d和12d~14d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FDP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段洋  毛健  富建华  李娟  薛辛东  王晓明  陈丽英 《山东医药》2011,51(28):38-40,118,F0003
目的结合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WMD)的较客观分类方法,动态评价不同类型CWM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517例早产儿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确诊早产儿CWMD212例,对其中55例随访。结果随病变累及区域数目不同,异常信号有特征性分布及形态学改变,呈现一系列动态变化,并与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相关性。根据早期CWMD类型可以预测后期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类型,反之根据PVL类型可以推测早期CWMD类型。早期(1周内)DWI能提早发现病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预后。常规MRI晚期(3周左右)检查能高度预测患儿预后。结论常规MRI和DWI相结合可动态观察CWMD病变受累区域,与形态学相结合可较客观评价患者预后,并对高危早产儿进行早期合理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弥散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TIA患者发病72h内进行常规MRI的T1加权、T2加权、FLAIR和DWI检查,并对DWI阳性和阴性的两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1例患者DWI阳性者17例(占41%),表现与临床相关的局部高信号,其中皮层梗死5例,皮层下梗死12例,DWI阳性与TIA发作持续时间和高级皮层功能显著相关,与肢体的感觉障碍、血脂、TCD异常、心脏疾病、房颤等无相关性。结论 41%TIA的DWI可表现局部高信号提示新近发生的梗死灶,并与持续时间和皮层的高级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对比分析,并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MRO常规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进行独立诊断及计数,比较不同序列计数的差异性,并分析两名医师组间分析的一致性。结果SWI显示DAI病灶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其次位于胼胝体和基底节区;病灶表现为点状、斑片状、条状、类圆形或团块状边界清晰明显低信号影;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SWI、TSE、FLAIR及DWI检出病灶数分别为426个、65个、128个、304个;检出的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6例、11例、13例;检出率分别为85.7%、28.6%、52.4%、61.9%。SWI序列显示DAI患者脑内小出血灶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SE、FLAIR、和DWI序列,其对DAI患者及病灶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WI对弥漫性抽索捐伤诊断的敏威性高于常规MRI序列,特别是对小出血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4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 检查, 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 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69 例发病时间< 2 h的病人, 在T1WI 和T2WI 均为正常, DWI 像呈稍高信号影; 85 例发病时间2 h~6 h病人,T2WI 呈高信号, DWI 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 MRA) 中, 31例表现为正常; 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 35 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 68 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 呈枯枝状, 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 DWI 比常规T2WI 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 及T2WI 像结合观察时, 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 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数表观弥散系数图(eADC)在高血压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MRI表现,DWI、ADC图及eADC图信号特点。计算并比较各方法诊断高血压脑病诊断的敏感度。结果23例高血压脑病患者共发现病灶85处,DWI病变呈低信号48处、高信号26处,(敏感性64.9%),ADC图星高信号64处(敏感性87.8%),eADC呈低信号72处(敏感性97.3%)。结论eADC图对高血压脑病检出的敏感性高于DWI(P〈0.05),有助于高血压脑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侯昭才  梁有禄 《内科》2007,2(4):543-545
目的探讨磁共振SE序列扫描、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技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折34例发病6h内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DWI检查的MRI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常规T2WI未发现病灶;其中11例(32%)FLAIR表现病灶区稍高信号;DWI成像均显示缺血灶呈高信号,并可显示梗塞灶的部位和数目。DWI可同时显示T2WI未显示的新鲜梗塞灶及T2WI为高信号的陈旧性梗塞灶。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病灶显示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FLAIR序列优于常规TWI。DWI为早期脑梗塞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在英 《山东医药》2008,48(5):62-63
将60例重度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纳洛酮0.1 mg/kg 5%葡萄糖注射液2 ml快速静推,1次/8 h,连用3 d;1,6-二磷酸果糖(FDP) 250 mg/kg,1次/d,静滴7 d.两组治疗7~14 d.结果 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吸吮能力恢复时间、惊厥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周内症状消失例数、脑水肿消失或明显好转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剂量纳洛酮联合FDP治疗新生儿重度HIE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早产儿91例,根据床旁彩色B超及神经系统症状分为脑损伤组(47例)和非脑损伤组(44例),于出生后6 h内行aEEG描记,出生后10~14 d行头颅MRI检查,纠正胎龄3个月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婴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根据aEEG背景活动、振幅及睡眠觉醒周期(SWC)来判读其异常程度,具体分类为正常、轻度异常及重度异常,分析aEEG不同的表现分类与CDCC评分及MRI的关系。结果 aEEG轻度异常组45例,其MRI检查阳性率为37.78%,其纠正胎龄3个月的CDCC的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为(92.5±10.6)分,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为(95.7±12.4)分;重度异常组19例,MRI检查阳性率为73.68%,PDI评分为(66.3±17.4)分,MDI评分为(67.2±15.1)分,两组在MRI检查阳性率PDI评分及MDI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有诊断价值,尽早干预可减轻脑损伤,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镁、钙的浓度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HIE患儿97例,于生后第2、4、6d 3次测定血镁及血钙浓度,比较第2、4、6d及轻、中、重度患儿间血镁、钙浓度的差异.结果 不同程度的HIE患儿,其第2d的血镁均有下降,并且与HIE的程度有关(P<0.05).随着HIE程度的升高,血钙的浓度均下降,轻度与中、重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日龄的增加,各组第2d与第6d比较,血钙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IE患者的血钙及血镁均降低.且HIE程度越重,低钙血症及低镁血症越明显.对于HIE患儿,我们应该在病情早期,给予补充钙离子(葡萄糖酸钙),同时使用硫酸镁改善内环境并拮抗钙离子通道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0岁.因肢体麻木、无力4个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8 d于2008年2月21日人住我院.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左胸腹部、双下肢及左上肢麻木,伴左下肢无力,于2007年11月20日到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做颈胸椎磁共振成像(MRI)示:颈2~7、胸4~5、7~8椎体水平脊髓内见纵行多发斑点状等长T1长T2信号影,报告为脱髓鞘改变.遂以炎性脱髓鞘病变待诊入住该院.住院后做颅脑MRI:右侧脑室旁及双额自质多个点状等长T1长T2信号影,右侧脑室颞角扩大.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报告为脱髓鞘改变(Fazekas 1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TIA患者在发病3d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观察DWI异常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9例TIA患者在DWI有病灶,其中8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结论 DWI比常规MRI更敏感而准确,在临床诊断的TIA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次数多、血管狭窄较重和有运动障碍是与DWI异常显著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治疗组,每组21只。制备ICH模型,治疗组大鼠造模1 h后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3组大鼠于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CD34阳性细胞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结果 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ICH组(P0.05)。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CD34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CD34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CH组(P0.05)。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h、7 d、14 d、21 d VE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VE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CH组(P0.05)。结论 G-CSF可促进ICH大鼠损伤区域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CD34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硫酸镁联合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多巴胺、酚妥拉明对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吸氧、吸入β-受体激动剂、静点抗生素、氨茶碱和糖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25%硫酸镁10mg,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直到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后2~4天停药。用药最短4天,最长7天。结果观察组38例在用药后72h内显效21例(55.3%),有效16例(42.1%),总有效率97.4%。对照组72h内显效5例,有效9例,72h以后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4.2%。观察组总有效率和72h内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多巴胺和酚妥拉明静滴能缩短哮喘持续时间,有效地控制重度哮喘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O及IL-18的影响。方法将HIE患儿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生后第1、3、7、14天检测NO、IL-18。结果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清NO及IL-18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中、重度明显高于轻度(P〈0.01);尼莫地平治疗组血清NO及IL-18含量降低的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清NO及IL-18含量与HIE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HIE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尼莫地平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对HIE的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发病时间在72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14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行MRI检查,采用相对灌注参数(即病灶同侧兴趣区信号值与镜像区的比值)判断脑灌注变化;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判断3个月结局预后。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相对灌注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参多酚酸组以颈内动脉(ICA)为责任血管的患者和入组时表现为低灌注的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以及DWI病灶周围相对脑血容量(rCBV)明显低于对照组(ICA:DWI病灶0.87±0.36 vs 1.28±0.63,P=0.01;DWI病灶周围0.89±0.44 vs 1.40±0.74,P=0.02;低灌注:DWI病灶0.88±0.37 vs 1.36±0.54,P=0.00;DWI病灶周围0.89±0.50 vs 1.49±0.79,P=0.01);丹参多酚酸组DWI病灶以及DWI病灶周围CBV显著增加;丹参多酚酸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6±1.71)分vs(2.33±1.57)分,P=0.003]。结论丹参多酚酸选择性增加低灌注脑组织CBV,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微循环代偿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