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韡  董力军 《山东医药》2014,(48):72-73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5周,平均9.7周。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70~100分,平均90.3分;其中优20例,良11例,可1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例,均给予肘关节镜下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先空针抽吸关节囊内积血,注射盐水充盈关节囊,置入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后,复位远端骨折块,X线透视下置入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 术中患儿均获得满意复位,无一例转为切开复位;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平均住院时间6 d。出院后规律复查、换药,1个月后均恢复良好,骨折断端对位满意,未出现感染等短期并发症。顺利拔除克氏针,规律功能锻炼,1年后复查未出现骨不愈合、畸形愈合与神经麻痹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肘关节镜下治疗Jacob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术中操作视野良好,便于清除骨折间隙软组织,实现骨折解剖复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早期功能锻炼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对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肱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和经皮多枚克氏针固定。38例于术后3 d~2周开始采用肩关节康复训练器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另10例未早期规律功能锻炼者为对照组。结果术后随访7~19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1.7)周。观察组优良率92.1%,对照组为80%(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有无不良影响及抗骨质疏松症后1年全身骨密度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因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72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9.8岁,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应用钙尔奇D600mg,1次/d、骨化三醇0.25μg,1次/d,B组:A组治疗方案+术后4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合并症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13.9%的患者为骨量减少,根据骨密度T值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占63.9%。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骨折后平均16周达到(替代实现)影像学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合并症、术侧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A组患者腰椎、髋部BMD与基线相比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腰椎、髋部BMD较基线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近端骨折后A组有1例患者再次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B组未出现再骨折。结论内固定术4周后应用阿仑膦酸钠未发现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影响,与钙剂、活性维生素D联合应用1年能提高患者术后全身骨密度。阿仑膦酸钠能否预防再发骨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误诊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祥朋  刘波 《山东医药》2002,42(14):74-74
近 2 0年来 ,我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 4例 ,其中有 2例误诊。现报告如下。例 1:男 ,60岁 ,因房屋倒塌砸伤右大腿收住院。X线片示右股骨干中段骨折。次日行切开复位及髓内针内固定术 ,手术顺利。术后 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第 3天 ,患者述右髋疼痛 ,不敢活动髋关节 ,而骨折处不痛。拍髋关节 X线片示右股骨颈骨折 ,骨折位于股骨颈基底部 ,呈线形 ,无移位。给予长腿石膏外固定 6周。8周后扶拐下床活动。3个月骨折愈合 ,髋关节活动无障碍。例 2 :男 ,45岁 ,因交通事故致左大腿外伤 ,摄 X线片 (未包括股骨头、颈部 )诊断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肱三头肌肘肌翻转(TRAP)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肱骨远端髁间骨折28例,采用TRAP入路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12~42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0~18周。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均恢复正常,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85°~138°,肘关节内外翻及后外侧的稳定性良好。肱三头肌力良好24例、一般4例。临床疗效为优8例、良16例、可4例。结论 TRAP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术后患者肱三头肌力量及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7例漂浮肘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漂浮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27例患者均为同侧肱骨干骨折(包括肱骨远端骨折)合并尺桡骨骨折(包括尺桡骨近端骨折)。Rogers分型为Ⅰ型22例,Ⅱ型4例,Ⅲ型1例。均为高能量损伤,合并开放性骨折4例、桡神经损伤2例。均于伤后8 h内手术治疗。对肱骨骨折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对尺桡骨骨折主要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2~17个月,均未出现伤口感染,2例术前存在桡神经损伤者术后3个月自行恢复;1例肱骨骨折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术后9个月行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不愈合(前臂剥脱伤)1例,二期植骨后愈合,出现尺桡骨交叉愈合1例。其余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Rogers分型Ⅰ型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Ⅱ、Ⅲ型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肘关节活动受限,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44~98分,其中优12例、良6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66.7%。结论漂浮肘血管、神经及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累及肘关节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中做到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运用Herbert钉与铰链式外固定架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运用Herbert钉与铰链式外固定架治疗的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依据影像学检查,对骨折进行Bryan-Morrey分型:Ⅰ型4例,Ⅲ型8例,Ⅳ型6例,最后分析术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状态。结果通过术后随访,依据X线片发现骨折愈合的时间平均在8.9 w。最后一次随访,患者未有疼痛和关节不稳定的情况,并且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平均120°左右,前臂旋转活动度达到平均135°左右。最后测评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16例优,2例良。而Bryan-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为16例优,2例良。结论 Herbert钉与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进行治疗肱骨小头骨折非常有效,并且患者早期开展相应的功能锻炼能够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及预防关节僵硬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石荣玉  刘勤  谢士成 《山东医药》2011,51(38):83-84
目的观察克氏针张力带、Y型接骨板、双接骨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8例(A组),Y型接骨板固定9例(B组),双接骨板固定30例(C组)。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a。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后均于1个月内愈合,合并尺神经损伤的4例,均于术后半年恢复;3例骨折未愈合,均再次手术行双接骨板固定并植骨后愈合。全部病例无骨化性肌炎及肘内翻畸形的发生。术后A、B、C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6.8±10.5)分、(89.3±9.8)分、(91.5±8.4)分,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对于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Y型接骨板、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胫骨多段骨折内固定方法探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胫骨多段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6例,加长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8例,双钢板内固定6例。结果 20例术后随访1~5 a,骨折全部愈合,19例愈合时间为8~12个月,1例术后1 a远端骨折未愈合,行髓骨针取出,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1 a后愈合。本组踝、膝关节活动良好(2例踝关节部分活动受限),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肢体均无短缩和畸形。结论根据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同时行关节复位、关节囊修复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术后随访5~15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随访期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钛板断裂、螺钉拔出、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3例;合并胸锁关节脱位2例中,稍有前凸畸形1例,肩关节活动时胸锁关节处隐痛1例。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3%。讨论桡骨远端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降钙素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常规补充碳酸钙D3片,降钙素组加用鲑鱼降钙素。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检测腰椎部骨密度与肩关节Neer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除对照组有2例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1、2年,所有患者腰椎骨密度T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降钙素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降钙素组术后1、2年的肩关节Ne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降钙素组未发生影响治疗进程的并发症。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肢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肱骨干骨折(肱骨干中段骨折8例,中下段10例;AO分型为A型3例,B型13例,C型2例)患者应用MIPO治疗,行骨折远、近端上臂前方小切口,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并于肱骨前方肌下隧道放置LCP钢板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范围.肩关节功能采用UCLA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评分评价.结果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8~ 129 min,平均77.6 min.术后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获得6个月~2 a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4.8周.肩关节外展90°~120°,平均112.2°,前屈150°~170°,平均165.3°.肘关节伸直0°~10°,平均0.8°,屈曲120°~140°,平均132.2°.肩关节功能依据UCLA评分标准为优16例,良2例.肘关节功能依据MAYO评分标准为优16例,良2例.结论 MIPO用于肱骨干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胡银徐  曹颖 《山东医药》2013,(34):53-54
目的 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进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及螺钉行坚强内固定.术后6周行X线检查,对骨折愈合时间、张口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咀嚼效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观察术后1年两组内固定物的吸收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张口度、咀嚼效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PLLA接骨板基本分解吸收完毕,而对照组内固定物无法吸收,且有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取出钛板.结论 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用于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材料无需取出,避免了二次手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眶—颧复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眶—颧复合骨折2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4~10个月,21例患者面型满意,张口功能恢复正常,无面神经损伤,无视觉障碍,手术刀口隐蔽不显。结论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眶—颧复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苏法仁  田李静 《山东医药》2012,52(11):80-81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半冠状切口用于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需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采用自患侧耳屏前沿发际上约3 cm处弧形向前上、末端止于额部中线发际内1~2 cm处的改良头皮半冠状切口,充分暴露各骨折线,准确复位后用微型钛板钛钉行内固定术。结果 32例头皮冠状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头皮下血肿,经20 mL空针抽出积血、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出现暂时性眼睑闭合不全,随访3个月后自行恢复;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病例。随访1~3 a,全部患者的面容、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均恢复满意。结论改良头皮半冠状切口用于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效确切,且切口隐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外形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王艳荣 《山东医药》2010,50(32):103-104
目的分析坚强内固定术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87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检查,了解咬合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85例术后完全恢复,2例做术后调合。结论颌骨骨折治疗中使用坚强内固定术,既利于骨折的愈合,又避免长期颌间结扎,目前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物使用的术中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方法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6例,均于1~2 w内行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内固定器材固定术,且按照规范操作和符合AO骨折固定原理,手术操作技术规范。术后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功能锻练,必要时辅以外固定辅助功能锻练。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质量数字成像(DR)或关节部位的三维CT及表面重建。术后1~2 d内行DR复查,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片,4~24个月随访。结果术中:3例患者于术中出现断钉;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螺钉对骨折块把持欠佳,螺钉松动;2例患者于植钉过程中出现植入阻力过大剩余钉尾无法继续植入。术后:1例不配合功能练习与随访;1例患者未按医师要求休养及功能锻练,提前负重下地行走,骨折愈合欠佳但关节功能尚可,延长随访半年,骨折愈合;2例出现骨折愈合后皮下钉帽未完全吸收,但未引起疼痛及炎性反应,予以切开摘除。手术前2例为可,24例为差。手术后1例为可,1例为良,24例为优,优良率96.1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32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经跟骨外侧小切口行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局部切口愈合情况、Bohler’s角变化、足外形、跟骨宽度及跟骨外翻情况;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为5~36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2例发生局部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3周愈合;X线片复查示Bohler’s角平均31.5°,与术前比较P<0.05;36足外形均恢复正常、跟骨宽度双侧基本一致,无出现跟骨外翻者;临床疗效为优27足、良7足、一般2足,优良率为94.4%。结论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LISS钢板、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C2型股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C2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33例,随机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术( LISS组,15例)、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组,18例)治疗,术后3 d拍X线片检查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检查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HSS标准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33例全部关节内骨折解剖复位,无内外翻及前后成角畸形。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X线片显示全部骨性愈合,无感染,无断板、断钉及应力性骨折出现。 LISS组优良率为86.7%,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为72.2%,LISS组疗效优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结论 C2型股骨髁间骨折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疗效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