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牵拉钳夹损伤法制备去内膜脐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7 d后,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EPCs对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功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为培养7 d后CD133+细胞>90%;CD34、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为阳性.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厚度(43.5±5.5)ìm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厚度(90.7±12.7)ìm,(t=-28.88,P<0.01);EPCs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77.8±0.1)%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1)%,(t=21.86,P<0.01).结论 成功从人脐血中培养出EPCs,人脐血EPCs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2.
开展脐血移植,需建立脐血库,以冻存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但脐血库必须实物冻存,成本昂贵。为尽可能地利用贮存空间,降低费用,需采用有效的方法浓缩脐血、分离保存造血细胞,以减少冻存体积。本文就二联袋内加入羟乙基淀粉(HES)分离造血细胞的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83例脐血标本来自本院产科,健康产妇,足月分娩,无并发症。用二联采血袋(广州市血液中心提供)按文献[1]介绍的方法采集。2.方法:(1)脐血分离方法[2]:每份脐血按1∶5比例加入60g/L的HES(美国DupontPharma),混匀后于4℃、500r/min倒置离心5m…  相似文献   

3.
章昉  朱丹华 《护理学杂志》2006,21(20):12-13
目的 探讨采集脐带血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第三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正常阴道分娩的健康产妇按分娩日期单复数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每组胎儿娩出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人采集脐带血.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为(6.8±2.9)min,对照组为(9.9±6.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采集脐带血不仅能提供宝贵的血源,而且能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程回挤脐血促进胎盘娩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2 h出血量。方法将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胎儿分娩10min后,回挤适量脐带血;对照组胎儿娩出10 min后不作处理,观察胎盘娩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初产妇产后10 min回挤适量脐血,可促进胎盘娩出,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责任助产组全程介入的导乐陪伴分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由责任主管护师与助产士组成的责任助产组对孕产妇进行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494例孕产妇由责任助产组实施导乐分娩,责任主管护师负责对孕产妇评估分类,并对助产士进行指导,助产士实施一对一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486例孕产妇按常规由1名助产士实施导乐陪伴分娩.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由责任助产组介入的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模式,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以孕产妇为中心,有利于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脐血辅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护理学杂志》2004,19(19):16-17
将 5 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16例 )和观察组 (4 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同时口服维甲酸 30mg ,3次 /d ,连续 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静脉输注脐血 1U/周 ,连续输注 13周。结果观察组病情基本缓解 19.0 5 %、部分缓解 2 6 .19%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提示脐血输注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治疗MDS的新方法 ,加强输注脐血时的护理 ,可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扇贝多肽对人脐血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扇贝多肽(polypeptides from chlamys farreri,PCF)对人脐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blood cells,HUCBCs)中的酪氨酸蛋白酶(PTKs)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新鲜人脐血干细胞原代培养,贴壁2 d后,分别用1∶1 600、1∶3 200、1∶6 400、1∶12 800稀释的扇贝多肽液37℃继续培养,至第24、48、72、96 h收集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神经营养因子(NGF)作为阳性对照;以DMEM作阴性对照。使用[1y-32p]ATP掺入,液闪计数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结果]阴性对照组HUCBCs的PTK无活性,阳性对照组PTK活性升高。PCF组48 h PTK活性升高(P<0.01),随后逐渐降低,至96 h PTK无活性。[结论]扇贝多肽液具促进人脐血干细胞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对初产妇分娩产程、分娩结局以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的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和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的孕妇;观察组则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进行孕期合理营养及体重控制教育.记录两组初产妇各产程的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P<0.05;降低新生儿体重异常率,P<0 05.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显著缩短初产妇分娩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新生儿体重在理想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分娩72例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2组分娩成功率、分娩过程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分娩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33.33%)高于对照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用经阴道分娩,分娩成功率及分娩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大,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可在具备完善条件并严密监护情况下,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孕妇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应用显微操作方法和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观察显微操作技术对大鼠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足月健康顺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培养脐血干细胞.6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10)、实验对照组(B组,n=10)、常规治疗组(C组,n=20)和显微治疗组(D组,n=20).A组大鼠只打开椎板;B、C组大鼠采用常规方法行T 8-9,平面脊髓全横断,造成急性脊髓损伤,C组大鼠于脊髓两断端用1 μl注射器分别注射脐血干细胞悬液1μl(干细胞浓度为6×10 9/L~7×109/L),B组同法注射等量PBS液;D组采用显微操作技术行脊髓横断,并以口径50 μm的毛细玻璃针用相同方法注射脐血干细胞.术后1~8周内每周进行1次后肢BBB评分,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对比观察术中和术后第8周各组大鼠脊髓大体标本外形、颜色、质地和体积大小改变.[结果]A组大鼠手术前后运动功能、脊髓大体标本未见明显变化.B、C、D组大鼠术后双侧后肢完全性瘫痪,B组大鼠无明显恢复.而C、D组大鼠,从术后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部分后肢运动功能.第3周以后,D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明显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8周,所有大鼠脊髓横断处均瘢痕愈合,B组大鼠远侧段脊髓干瘪、皱缩;C组大鼠远侧段脊髓直径轻度变细,外形尚饱满;D组大鼠横断处两侧脊髓直径无明显差异,外形圆润,但局部可见明显瘢痕粘连.[结论]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性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显微操作技术的应用能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造成的脊髓损伤,有利于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