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血管的量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4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及肝转移情况。用光镜观察肿瘤间质血管的数量,并分为大部分多量、部分多量、局部多量和少量4种情况,随访5年后,统计术后转移复发率。结果:结直肠肿瘤间质血管分布多的患者与分布少的患者相比较,其肝转移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肿瘤间质血管的多少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它可以作为筛选高危患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3.
一段常见的编码Aurora2基因(小鼠的STK6区及人类的STK15区)已被确认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敏感性基因,这是最早发现的低外显率肿瘤敏感性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做皮鞋生意的陈先生就遇到了烦心的事情:他的大腿上长了个肿瘤,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医生建议他做穿刺实验,可听朋友说穿刺会“打草惊蛇”,引起肿瘤的扩散和转移,“吓”得陈先生迟迟不敢接受这一针。  相似文献   

5.
6.
周志耀 《江苏医药》1998,24(6):418-420
##D北京医科大学全国泌尿外科培训班讲座肾孟、输尿管上皮肿瘤相对较少见,但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有明显上升趋势。当今对上皮性肿瘤的正确治疗,应考虑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级别(GI-N)和肿瘤侵犯程度的分期(Tis-4,或称A、B、C、D期)。与预后相关已普遍接受,并认为分期较分级尤为重要。这也是择用各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和原则。一个低级、低期的肿瘤患者采用保守性的手术或根治性手术的效果都是较好的。一个中等分级、分期的肿瘤患者应采用根治性手术为好。一个高级、高期的肿瘤患者,采用保守住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是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B超、CT及CA125诊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术前行诊断性刮宫,确定病理诊断、临床分期,同时行阴道B超、CT检查及测CA125,其中51例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行术后病理分期,并对手术前后诊断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9.1%,Ⅱ期64.3%;以血CA125检测是否宫外扩散符合率64.3%;临床Ⅰ期淋巴结转移率6.1%,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6.1%,深肌层浸润者63.6%;Ⅱ期淋巴结转移率64.3%,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50.0%,均有肌层浸润。结论子宫内膜癌临床Ⅰ期、高分化、B超检查病变局限内膜及浅肌层、CT无淋巴结异常显示的患者术前与术后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缩小手术范围:术前CA125测定对检测宫外扩散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瑞林  曹秋菊 《江苏医药》1995,21(4):271-271
我院1988年11月~1994年2月手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共833例,其中双原发癌IO例,占1.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7列,女3例,年龄39~67岁,平均58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症。术前诊断食道癌2例,食道贲门癌7例,责门胃体瘤1例。5例经纤维内镜检查已明确为双重癌。10例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双重癌2例。7例肉眼可见的均为2个癌灶;癌灶糜烂面0.5~7cm,平均3.75cm;癌灶间距离4~8cm,平均6cm;癌灶浸润深达粘膜内及粘膜下9个,达肌层及外膜层11个。10例双原发癌全部行胃及食道部分切除,胃食道弓上吻合6…  相似文献   

9.
杨晓慧  王肇瑞 《河北医药》2012,34(1):136-136
患者,女,37岁.2009年11月行胸部CT示:左肺门肿块,考虑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病理:小细胞未分化癌.遂行依托泊甙+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并行局部放疗1疗程.2010年5月患者第4周期化疗后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彩超检查示:右侧乳腺平乳头外侧可见0.8 cm×0.4 cm低回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1.9 cm×1.6 cm不均质团块,边界不清,呈蟹足状,内可见穿支血流;双侧腋下可见多个低回声,左侧最大1.3 cm ×0.9 cm,右侧腋下最大2.8 cm×1.4 cm.5月27日行左乳肿物切除活检,病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结合病史考虑肺癌转移.后患者逐渐出现左乳红肿胀痛,行左侧乳腺放疗及全身化疗后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张灿珍  冯忠堂 《云南医药》1997,18(6):469-470
肿瘤病人的心理治疗张灿珍冯忠堂癌症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为160万,经研究人员长期的观察、研究分析揭示癌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因素有关,对待疾病不只注意病变局部,还应注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顺铂血药浓度,对10例胃肠癌腹膜后转移患者经腹股沟淋巴结灌注顺铂的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总铂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式为二室模型。经淋巴结途径给药后血浆总铂浓度迅速升高,在15 ̄20min之内达到峰值,即随缓慢消除下降。血浆分布半衰期(T1/2α)为0.485h,血浆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44h,提示从腹股沟淋巴结途径给药肿瘤组织可较多摄取顺铂。  相似文献   

13.
吴欣华 《贵州医药》1998,22(1):59-60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分何杰金氏病(HD)及非问杰金氏恶性淋巴瘤(NHL)两大类。发生于耳鼻咽喉及颈部的恶性淋巴瘤多为NHL。由于其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故常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院近10年来诊治的29例原发于鼻、咽及颈部恶性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四例中男23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病程1个月至半年。29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2例为活俭确诊,7例为手术切除肿块作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NHL26例,未分类3例;其中T淋巴细胞恶淋11例,B淋巴…  相似文献   

14.
于学宽  郭小红  赵刚  曾嘉  沈伟  杨海贤  白景文 《天津医药》2001,29(10):616-617,F002
目的:光镜、电镜观察小鼠乳腺癌经有效的化疗后存活的药物抵抗性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探讨这类癌细胞的种类及与癌症复发的关系。方法:选用TAⅡ小鼠乳腺癌进行联合化疗,用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绝大部分癌细胞已死亡。坏死癌组织的碎屑中有存活的残留癌细胞存在。这些癌细胞具有未分化细胞的形态特征。残留的癌细胞在未经治疗的癌细胞群中也找到了相应的副本对应细胞。结论:化疗后残留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是一种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强大抵抗力的未分化细胞,它们可能是癌局部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44岁.因发现右眼前有物体遮挡1个月余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1.0(5.0),左1.0(5.0),双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正常,房闪(-),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在位,透明.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分析,对大肠癌各期病变进行细胞外基质成分检测,结果表明:I型胶原在癌旁交界处的表达增加,Ⅳ型胶原和LN在肿瘤浸润期中表达增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在肿瘤浸润的Ⅱ、Ⅲ级中表达增强;DukesB期病例的细胞外基质含量低于C加D期病例。说明大肠癌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可抑制和促进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提示抑制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可阻止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7.
71例乳腺癌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分析并复查了 5 6 1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病案资料、病理组织学和系统的随访资料。结果显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治疗方法及复发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治疗方法对复发率的影响及复发因素。方法选择原发乳腺癌105例,分组治疗并观察肿瘤的复发与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2年内复发47.6%(50/105);肿瘤Ⅱ期者复发占40.0%(10/25),Ⅲ期者复发占28.0%(7/25);105例乳腺癌远处转移复发者占31.4%(33/105);单纯行乳腺手术者复发率高达40.0%,而25例手术后放疗的患者中,复发率为16.0%;局部复发共58.0%(61/105),其中胸壁复发13.3%(14/10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0.9%(22/105),腋淋巴结转移23.8%(25/1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治疗,肿瘤的复发与肿瘤分期、肿瘤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有巨大的潜力,但复杂的肿瘤微环境给纳米药物向肿瘤的递送带来了很多障碍。纳米药物从入血到在肿瘤中发挥作用,需要经历循环、聚集、渗透、内化和释放5个步骤,其中聚集和渗透环节更重要。本文综述了纳米药物在提高肿瘤聚集性和渗透性方面的新进展,尤其是近5年出现或发展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