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吉林省属布病流行重疫区之一,建国后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有病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基本查清了全省布病疫区范围,掌握了流行规律,制定了对策,有效地控制了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卫生部、农业部验收吉林省在全国率先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其中有些县(市、区)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牲畜交易的频繁等,布病疫情有所回升,新发病人明显增加,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了布病暴发点。由此看出,今后布病防制工作不能放松,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措施,控制布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通辽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潘景坤,李绍荣,韩立文通辽是内蒙古布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早在1935年就有布病的发生。为掌握通辽人间布病流行病学某些规律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职业分布特征调查848名布病患者,按所从事...  相似文献   

3.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河北省流行已久,危害严重。张家口、承德坝上、唐山、沧州、邢台等地区的8个农、牧场,总人口21.34万人;牲畜存栏数达8.1万头(只);其中羊的存栏5.6万只,牛的存栏数为1.5万头。50~60年代各场均暴发过布病流行,经多年的检疫、捕杀病畜、免疫等综合防制措施,使人、畜间布病明显减少,但人间不断有隐性感染出现。为了把全省农、牧场的布病防制工作,开始走向制度化、法规化阶段,落实推广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检验完成预防、控制和消灭布病规划实施情况,1992年8月至1993年3月河北省委地办室组织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省地方病防治所,省畜牧兽医站等单位组成考核小组,对以上8个农、牧场进行布病考核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0年后我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持续上升,部分省(区)爆发和流行。严重的疫情形势引起卫生部高度重视,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于2010年8月11日至9月10日对我国布病疫情上升幅度大、下降明显的重点省(区)和市(县)的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2010年截止7月31日,全国共报告病例23 234例,  相似文献   

5.
我国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人间疫情以20世纪50、60年代最为严重,于1957~1963年、1969~1971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波动在1.17/10万~1.77/10万和1.20/10万~1.23/10万之间。疫区范围波及全国28个省(区)。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至“八五”规划末期,布病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过去有人、畜疫情的省(市、区)已有8个省(市、区)的布病疫情达到我国规定的控制标准,有1031个疫区县达到基本控制和稳定控制区标准,占疫区县数的76.04%。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典型人、畜共患传染病,解放后西安市布病发病集中在从事家畜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中,经卫生、畜牧数十年积极防制,布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考核,西安市10个疫源区(县)已达国家布鲁氏菌病基本控制区(县)标准.此后布病报告发病率一直处于低水平.1997~2003年西安市已连续7年无布病发病报告.  相似文献   

7.
白鹤鸣  杨幸  张青 《地方病通报》2006,21(5):66-66,68
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它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云南省从1989~1996年间,已在全省111个县进行了人间布病的普查和监测工作。结果显示云南省石林县和陆良县布病流行较为严重,其历年监测结果显示职业人群的布病感染率均很高,达到国家规定的布病疫区县标准,成为云南省布病重疫区。为此我们从1999年起,将石林县定为云南省人间布病重点监测县,连续5年(1999~2003年)对该县的放牧、兽医等高危人群进行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石林县许多乡镇存在布病流行,且感染率较高。监测结果提示该县布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辽源市是吉林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所辖的两县、两区中,有三分之二呈现局部暴发流行,而且这些疫区曾一度被省有关部门考核为“布病稳定控制区”,其高发原因复杂。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规就我市1985—1999年布病流行现状分析如下。1布病现状 1985—1999年间,共发生布病疫点5处,均分布与辽宁省西丰县、清原县接壤部,布病患者累计142人(表1),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岁,高发年龄在32—45岁,67 …  相似文献   

9.
我国布病防制工作有一个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运用管理科学强化目标管理的过程。1960年中共中央北方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成立时,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我国防制布病的总目标。1964年第一次全国布防工作会议后,制定了1965~1970年全国防制布  相似文献   

10.
宁夏家畜布氏菌病防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宁夏曾广泛流行和发生。根据不同时期的疫情特点,在防制中先后采取了几种技术措施,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综述评价如下:1措施与效果1.1检疫、隔离、淘汰、免疫健康畜群的防制措施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在部分县、牧场进行。首先对人群和畜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疫,查出病人和患畜,对查出的阳性羊单独组群、划定草场、隔离放牧,健康羊群注射布氏菌19号苗苗。(表1)麦1’1957—1963年宁夏人群和羊只安精统计从表1中疫情统计看,采取这种防制措施后,人畜间疫情基本呈下降趋势。由于宁夏草…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正确评价防治效果,不断完善防制对策和改进防制措施,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5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市(州、盟)设立了布病监测点,各监测点卫生、畜牧部门密切配合,基本完成了本年度的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呈回升趋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点,严重地影响了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引起了卫生、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布病疫情动态,掌握新形势下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和落实全国布病防治“九五”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卫生部地病办与农业部畜牧兽医司联合组成2个调查组,于1996年5月23日至6月1日,分赴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四省12个疫区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组每到一地,首先听取当地主管部门的情况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并深入疫区县、乡、村。走家串户现场访问,获得了原始材料,现将此次调查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掌握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制措施,按照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0)农(牧防)字第33号文件精神,1990~1996年连续7年,在14个省(自治区)15个地(市、州、盟)的全国监测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工...  相似文献   

14.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已久,危害较重。自1966年以来开始在畜间采取检疫、捕杀病畜、健康畜免疫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于1985年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随后,根据我省布病防制工作和疫情态势的实际情况,于1989年采取了以畜间免疫为主的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对畜间免疫程序做了调整。实践证明,该措施切实可行,为巩固和不断扩大防制成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国布氏菌病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期间,我国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呈活跃态势.部分省(区)暴发和流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布病新发病人逐年增多,老疫区死灰复燃,新疫区不断出现,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疫情的严重引起卫生部和农业部及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卫生部布氏菌病专家咨询组部分委员和农业部从事动物疫病防治的专家于2006年4月3—14日对疫情较严重的省(区)进行布病防治工作凋研。其目的是深入了解疫情,探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开展布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兴安盟所辖五个旗(县、市)均属历史布病疫区。几十年来通过卫生部门与畜牧部门的大力合作,开展了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基本控制了布病流行。1987年对科右中旗、突泉县的6个乡(苏木),  相似文献   

17.
全国布氏菌病疫情近况及加强防治的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的布氏菌病防治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八五”规划末期,布病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在过去有人畜疫情的25个省(区、市)已有8个省(区、市)的布病疫情达到我国规定的控制标准,有1031个疫区县达到基本控制和稳定控制区标准,占疫区县数的76.04%。但近两年来人畜布病在相当一部分省区又出现了活跃势态,甚至于呈现大幅度回升,而在人畜布病疫情曾一度得到控制的省区(辽宁、吉林等)疫情也重新上升。因此,必须看到布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8.
宣化县人、畜间曾多次发生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自1985年列为省级布病固定监测点。该县江家屯乡申家屯村,历史上曾无人、畜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1997年7月初该县卫生防疫站报告了申家屯村发生人间布病疫情后,由省、市、县布病防治专业人员深入该村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布鲁氏菌病流行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流行已久,自1956年有疫情报告以来,历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布病疫区分布在全省7个地(市州)的52个县。防制工作大致经过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主要是开展疫情调查和防治试点工作。80年代以后,根据各疫区不同特点在畜间分别采  相似文献   

20.
豫陕晋冀鲁5省布病联防工作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5省都是以农区为特点的羊种布病疫区。由于5省相互毗邻,人群来往密切,商品交易频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省际间家畜及其产品交易十分活跃。给布病的发生、发展带来很大影响,随着传染源的流动,造成人畜间布病的扩散,因而交叉传播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加强协作,控制疫情扩散,推动布病防治工作,豫、陕、晋、冀、鲁5省经过协商,自1989年起开展了5省联合防治布病(以下称5省布病联防)工作,并制定了联防协议。6年来,在各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领导下以及卫生、畜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积极努力下,认真落实协议,做了大量工作,现根据5省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