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新型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器采用气动电控原理设计制作,集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于一体,并支持同步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走持,具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指标,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研究的空白,适合院前和院内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心搏骤停者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基础生命支持时于30次胸外按压后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由于胸外按压中断引发循环中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问题,开展了在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时,于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同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应用性研究。通过与标准心肺复苏(于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期间,给予同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复苏效果。我们有关腹部心肺复苏的系列试验研究,为进一步临床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弥补标准心肺复苏于胸外按压后人工通气期间其循环间断、通气血流比失衡的缺陷,籍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适时在临床应用中于胸外按压期间辅以与人工通气支持同步的腹部提压CPR法,加强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进行CPR的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琨 《药物与人》2007,20(2):28-28
胸外按压是进行急救的最后的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么,胸外按压该如何进行?怎样才能保证你的按压姿势是正确、有效的呢?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其中基础生命支持(BLS)是整个复苏过程的基础和关键,而心脏按压在BLS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最明显的变化是,对成人、儿童和婴幼JL(除新生儿外)BLs的顺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变成了“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可见胸外按压在抢救时的重要性。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主张开胸心脏按压应该在心脏停搏10min内进行.我科在8月收治一位电击伤的病人,进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5.
介绍全国各地遇到病人心脏骤停时,人工按压胸外心脏部位的传统方式,指出人工按压复苏法由于人的身高、体力、操作技能等方面因素影响,不能保证抢救生命的高成功率的缺陷,开发设计了一种工作可靠、全智能化自动调整按压深度和频率,既符合医疗标准要求,又能适应不同病人情况的落地式全智能型可视心脏按压器,降低了医师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情况。按照胸外按压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试验组使用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并按照心肺复苏的急救指南进行相应急救,比较两组心脏复苏效果。结果试验组在按压10、15、30 min时有效胸外按压指征出现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肺复苏时间长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动式胸外心脏按压仪替代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尤其是在超长心肺复苏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2010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导摘要”,其中有两处较为重要的改动:心肺复苏步骤由过去公众熟知的ABC(开放气道一人工呼吸一胸外按压)调整为CAB(胸外按压一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未经急救培训的民众实施单纯胸外按压,也可提供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它将按压、呼吸、吸引、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双折担架上。该担架系统完全符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该担架系统能承载患者,可于现场和后送途中对患者实施不间断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同时也可进行吸引和输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肺复苏急救系统。其按压/通气比、按压深度、呼吸潮气量均可调。  相似文献   

9.
正确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应是:术者立(或跪)于病人一侧,两手掌伸开并彼此交叉和重叠,两臂伸直,然后凭身体重力前提,使交叉的手掌根部压迫于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施压的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3—4厘米,压下后即放开,使胸骨自行弹回复位,如此反复操作,60次/分钟;在此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另一术者应同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12次/分钟。即每5次胸外心脏按压之后做一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在基层导致心肺复苏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尽管近年来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脑血液灌注的效果仍有疑问,但当前在心肺复苏中,胸外心脏按压仍为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还没有其它方法可完全代替它。以往的徒手按压,操作者体力消耗过大,而且按压力量、按压方向、按压幅度不易掌握,影响了按压效果。目前国内外虽有电动、气动胸  相似文献   

11.
医学数字     
10%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更多的胸外按压次数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粗略来看,胸外按压分数每上升10%,患者存活的几率也会上升10%。  相似文献   

12.
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效地心肺复苏(CPR)是保障,其中有效地胸外按压是关键.全自动心肺复苏仪是一种模拟人工胸外按压原理采用自动控制频率操作替代人工胸外按压的机械性装置.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产品问世,并在院前院内急救复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当您路遇心跳骤停患者,需要对其进行急救时,如果依然沿袭胸外按压15次、人工呼吸两次的传统抢救方式,也许抢救效果会不尽人意。考虑到原先这一方法的缺陷,根据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会议的意见,现在这一比例调整为30:2,以突出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5月1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李建国教授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2006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了这一最新进展。以往的指南建议,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按压—人工通气比为15:2。但新近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急救人员还是路人提供的心肺复苏(CPR)均有缺陷,主要表现为胸外按压的频率…  相似文献   

14.
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病突发者得以生存的第一个环节。心肺复苏实施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和频率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难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更好地把握胸外按压的时机和程度,改善心肺复苏急救的效果。该装置在实施胸外按压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施救者的按压力度,根据患者体型判断按压力度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按压力度过大或过小,则会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进行报警提示。此外,本装置还可以设定按压频率,并进行声音提示。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1996年8月3日作业中被300伏电击伤,当即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伤后25min来我院急疹.查体:深度昏迷状态,呼吸、心音消失,两侧瞳孔散大5mm,光反射消失,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等抢救,25min后自主呼吸和心跳恢复,2d后转入ICU病房.  相似文献   

16.
凡因外伤、药物中毒、溺水、电击、猝死等导致心跳骤停的病人,均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如手法科学得当,抢救及时,常可以收到起死回生之效。  相似文献   

17.
应急灯     
《健康》1996,(3)
胸外心脏按压术 将病人迅速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若系软床应在其背部垫上木板),解开其衣服,松解腰带。抢救者在病人身体的一侧,将双手上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掌根压在病人胸骨正中线下段和两乳之间,即胸骨中下1/3处,肘关节伸直,手臂与病人胸骨垂直,借助臂力和体重,用手根部有节律地按压,以每次使胸骨压下3~4厘米为宜。压下后手突然放松(但掌根不离开按压处),使胸骨复位。按压与解除压力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心肺脑复苏对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效果。方法采用成年杂种犬复制出颅脑火器伤伴呼吸、心跳停止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胸外按压组和综合心肺脑复苏组,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伤后6 h内动物生命体征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综合心肺脑复苏组伤后呼吸、循环、意识复苏成功率均显著高于胸外按压组和对照组(P<0.01);综合心肺脑复苏组伤后6 h死亡率(35%)明显低于胸外按压组(55%)和对照组(100%)(P<0.01)。结论早期采用综合性心肺脑复苏可降低颅脑火器伤伴呼吸、心跳停止动物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成功救治院前猝死患者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例1,男,24岁,主因被高压电击中意识丧失约10min人院.患者大约10min前不慎被220V高压电击中,当时即出现抽搐,随之意识丧失,目击者一边行口对13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急忙拨打120,120急救人员5min赶到现场,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接入医院急诊科,人院时查体:呼吸停止,面色紫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心电图提示心室颤动,立即施行高级生命支持,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900C型呼吸机纯氧正压辅助呼吸,静脉应用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病人可因各种原因,于进食前、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牙关紧闭,中、后发生低血糖反应,窒息、猝死等口角少量泡沫,面色紫钳,心音消失,意外,而发生的这些意外多是人为因素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示心室颤动,造成的。分析我科于2002年8月至行电击除颤2次,胸外心脏按压,心电2004年12月发生的3例进食意外,从图由心室颤动转为心电静止,该患因中吸取教训,并对进食过程中存在危险阿—斯氏综合征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因素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避免发生1病例分析及教训意外。1.1病例1发生意外的原因为注射胰岛病例1,男,76岁,患2型糖尿病素后未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