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常人简称溃疡病。本病是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所以称为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主要在胃与十二指肠,故又称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其年发病率为1.1%~3.3%,患病率为1.7%~4.7%,人群中约有10%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20~50岁之间最为常见。消化性溃疡不会引起死亡,但其并发症(主要为出血、溃疡病穿孔)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2.5%~8.0%的病死率。本病不仅…  相似文献   

2.
于康 《益寿宝典》2012,(2):37-38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消化性溃疡也因此得名。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其发病率与地区、种族、生活环境、精神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发病率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多发病,常见病,99%的溃疡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资料显示约10%的人一生中会患消化性溃疡.男性较女性多发,约2~5:1.秋季和冬季是溃疡病的好发季节,而夏季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通常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而言 ,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发病率消化性溃疡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常见病 ,据国外学者报告 ,在人群中大约有10%的人患有溃疡病。欧美文献报告的患病率并不相同 ,高者达13  相似文献   

5.
<正>奥美拉唑联合快胃片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维生素的第三大类药物[1],NSAID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常见病因,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服用NSAID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长期服用NSAID患者中,约10%~25%可发现胃或十二指肠溃疡,NSAID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2]。本研究旨在通过  相似文献   

6.
4504例消化性溃疡胃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佛山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患病情况及与几个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⑴在26741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4504例,检出率16.8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291例,占73.07%;胃溃疡969例,占21.51%;其它溃疡(包括复合性溃疡及吻合口溃疡)244例,占5.42%。⑵消化性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2.34:1。⑶消化性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1.2岁,十二指肠溃疡以31~40岁居多,胃溃疡和其它溃疡均以60岁以上居多。⑷消化性溃疡冬春两季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秋两季(P=0.000)。⑸2000~2004年5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16.58%、16.96%、16.45%、16.44%和17.55%。结论⑴消化性溃疡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指肠溃疡最多,胃溃疡次之,其它溃疡最少。⑵消化性溃疡发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⑶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年,胃溃疡和其它溃疡以老年人多见。⑷消化性溃疡好发于冬春两季。⑸佛山地区消化性溃疡检出率近5年来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病率为14.81%;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2)随着病程的延长,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3)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生率与发病年龄、慢性肝炎临床分型及有无消化性溃疡症状无关;而于性别、病程长短等有关。结论慢性肝炎与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为它的形成与胃酸一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凡是能与酸接触的胃肠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溃疡,但最常见的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占全部消化性溃疡的98%。其他部位溃疡亦可见到,如食管、胃肠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常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等。一般认为有10%的人在一生中曾患过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9.
程葳 《工企医刊》2006,19(3):32-32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漫性溃疡,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10%~12%.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主要期望能达到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和防止复发等三方面的效果.为了使溃疡愈合并控制复发因素,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给药,现将我院2003年~2004年收治的56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治疗,疗效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复发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消化性溃疡(PU)是指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据统计,人群发病率为10%,随着H2受体阻滞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绝大多数PU都能在4~6周内治愈,但1年中溃疡的复发率高达50%~70%[1],本文对PU的复发因素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病是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统称。胃镜普查资料统计证实,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慢性胃炎高达60%以上,消化性溃疡约为10%,可见慢性胃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地危害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10%左右,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两者的比例约为1.56~5.6:1。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其策略是减少侵袭因素,增强黏膜防御能力,使两者达到生理性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上腹部出现慢性周期发作的钝痛或灼痛、症状轻重与进餐明显有关为特点。该病发生的部位多在胃和十二指肠,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在中青年群体中的常见病,在办公室的白领人群中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病率为14.81%;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2)随着病程的延长,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3)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的发生率与发病年龄、慢性肝炎临床分型及有无消化性溃疡症状无关;而于性别、病程长短等有关。结论慢性肝炎与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现有概念定义"难治性消化性溃疡"(intractablepeptic ulcer):经用标准剂量的H2受体拮抗剂治疗后,经胃镜确定,十二指肠溃疡在8周末不愈合,胃溃疡在12周末不愈合者称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1]。临床上常常又将久治不愈、症状持续存在或短期内再次复发的溃疡归为难治性溃疡。其中,胃溃疡难愈情况比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而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更易复发。临床显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10%。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据估计,约10%的人口一生中患过此病。本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但DU多见于青壮年,而GU则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较女性多。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消化性溃疡也因此得名。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其发病率与地区、种族、生活环境、精神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发病率相差悬殊。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胃排空延缓、胆汁反流、遗传因素、药物因素、饮食因素(如暴饮暴食可能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环境因素(如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源性溃疡(Hepato geniculcer,HU),是指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消化性溃疡,实际上是慢性肝病的一种肝外表现,因其发病机理,好发部位、临床表现某些方面不同于一般人群的消化性溃疡,因此称为肝源性溃疡。肝源性溃疡发生率是社会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生率的2.3倍。肝硬化并发溃疡病的发病率为2.6%~24.7%,[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医学》2004,(13):23-23
慢性胃病是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统称。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慢性胃炎高达60%以上,消化性溃疡约为10%。但其病因始终不太清楚,且无彻底治愈的药物;消化性溃疡病虽可用抗酸剂或抑酸剂使溃疡愈合,但复发率极高(一年内复发率高达70%~100%),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辉 《山东卫生》2006,(2):57-5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因胃酸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名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溃疡是指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