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灵丹草油最优提取工艺,分析灵丹草油的成分组成。方法以灵丹草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GC-MS对灵丹草油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10倍量,浸泡2h,加热提取8h;从灵丹草油中分离鉴定了20种主要化合物。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α-可巴烯、β-芹子烯及1,2,3,4,4a,5,6,7-八氢-4a,8-二甲基-α-亚甲基-2-萘乙酸是灵丹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它们相对含量之和占到了灵丹草油的34.63%。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灵丹草油最优提取工艺,分析灵丹草油的成分组成。方法 以灵丹草油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GC-MS对灵丹草油主要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10倍量,浸泡2 h,加热提取8 h;从灵丹草油中分离鉴定了20种主要化合物。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α-可巴烯、β-芹子烯及1,2,3,4,4a,5,6,7-八氢-4a,8-二甲基-α-亚甲基-2-萘乙酸是灵丹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它们相对含量之和占到了灵丹草油的34.63%。  相似文献   

3.
山苍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耿 《海峡药学》2013,25(1):45-46
山苍子是一种优良的香料经济作物,其加工提取的山苍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精油,是法国香水的主要原料,更是一种绝好的天然防腐材料和食用香料,市场价格昂贵,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山苍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我省开展山苍子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梗五加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梗五加根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研究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以得油率为指标,结合经济省时的原则评价其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8h,加水700mL,不需浸泡,挥发油平均收率为0.39%。GC-MS分析所得挥发油,经过NIST谱库检索鉴定了其中29个成分。结论本实验优化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梗五加根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通过GC-MS分析了所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无梗五加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苍子油及其滴丸的抗缺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山苍子油及其滴丸能明显延长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山苍子油亦能延长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白鼠的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对氰化钾和亚硝酸钠中毒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桑白皮脂肪油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桑白皮脂肪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测出38个组分,利用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7个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角鲨烷(50.40%)、α-香树脂素(10.86%)、亚油酸甲酯(9.33%)、β-香树脂素(4.84%)、棕榈酸甲酯(3.08%)、11-十八烯酸甲酯(1.76%)等。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度高,为开发利用桑白皮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固相萃取GC-FID和GC-MS分析血浆中碱性药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丰和  刘力  罗毅  刘峰  卢涌泉 《药学学报》1996,31(4):296-299
报道了用X-5固相萃取分离、毛细管GC-FID和GC-MS定性定量分析人血浆中34种碱性药物的方法。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大部分药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在0.5~2.0μg·ml-1之间,线性范围、定量精密度等满足临床中毒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雅  杨征  徐果 《中国药师》2010,13(11):1684-1685
目的:建立松籽油中γ-亚麻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试验,将试验数据经直观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优选松籽油中γ-亚麻酸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将试验数据结果进行两种处理方式得到了不同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论: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计算试验结果,可弥补正交极差方差计算不足,更有利于结果解释和工艺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苦豆子总碱中的13种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定性、定量分析苦豆子中的生物碱.方法 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法、Hydromatrix为基质的固相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液液萃取法制备新疆苦豆子总碱,并用GC-MS法分析总碱中生物碱的组分及相对含量.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总碱中各生物碱单体的组分类型相同;GC-MS法共检出13种生物碱,主要为槐定碱、槐果碱、苦参碱、异槐果碱、野啶碱、Lamprolobine和槐胺碱,占13种生物碱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2.63%、19.99%、12.52%、9.25%、8.47%、6.16%、4.11%.结论 GC-MS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苦豆子中槐定碱、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10.
山苍子油平喘与抗过敏药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山苍子油的平喘与抗过敏药理研究结果。山苍子油能松弛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增加豚鼠离体肺灌流量。对豚鼠因吸入致痉剂所致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抑制作用。能保护豚鼠过敏性休克和抑制豚鼠离体回肠过敏性收缩。对慢反应物质(SRS-A)引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有阻断和拮抗作用。山苍子油上述药理作用为其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良好疗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花蒿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湖南雪峰山地区野生黄花蒿种子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52%。其中丁香烯环氧化物(8.99%)、丁香烯(6.89%)、1,6,10-Dodecatriene,7,11-di meth-yl-3-methylene-,(E)-(8.16%)和1,6-Cyclodecadiene,1-methyl-5-methylene-8-(1-methylethyl)-,[s-(E,E)]-(4.01%)等4种成分含量较高,约占鉴定出挥发油成分的47%。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视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油工艺及其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红  王磊 《中国药房》2010,(47):4441-444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并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的参数,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并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6MPa,萃取时间120min。迷迭香油中鉴定出21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99%。迷迭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1,8-桉叶素(27.23%)、α-蒎烯(19.43%)、樟脑(14.26%)、莰烯(11.52%)等。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浙江产迷迭香与西班牙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对火麻仁挥发油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谦  蔡光明  何桂霞 《中南药学》2008,6(6):669-671
目的对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火麻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K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对火麻仁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法分析了2种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45个成分,SFKCO2法被鉴定的成分有43个,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被鉴定成分有36个,两者共有成分34个。结论2种方法得到的火麻仁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陈皮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陈皮挥发油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对陈皮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法分析了2种提取物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4个成分,SFE-CO2法所提取的成分被鉴定的有39个,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被鉴定的成分有24个,两者共有成分9个。结论 SFE-CO2与SD得到的成分仅有9种相同,而且相同成分在2种提取方法中含量也有不同,所以SFE-CO2方法不能完全替代SD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太子参提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使用水蒸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太子参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太子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8.70%)、n-十六酸(23.12%)、3-糠醇(5.51%)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初步鉴定了1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丙基呋喃(22.45%)、3-糠醇(19.78%)、3-乙基-3-甲基戊烷(19.47%)。结论: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太子参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三种方法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提取法(SX)、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提取防风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13种化学成分;溶剂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18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21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更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杨丽娟  李干鹏  羊晓东  李良 《中国药房》2008,19(15):1153-1154
目的:分析金平木姜子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金平木姜子果实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包括β-柠檬醛(28·32%)、α-柠檬醛(22·28%)、柠檬烯(12·15%)、橙花醇(4·98%)、1,8-桉叶素(4·67%)、甲基庚烯酮(4·35%)等。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金平木姜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essential oil from fruits of HERACLEUM PERSICUM Desf., growing wild in Iran,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LSC, GLC and GC-MS. Co-chromatography of synthesized compounds was also appli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mponents. The oil contained about 95% of aliphatic esters, 4% of aliphatic alcohols and 1% of monoterpenes; 37 esters and 17 monoterpenes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当归各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当归各药用部分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最终确定条件为称量量0.5 g,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20 min,解吸附时间3 min。全当归药材粉末出峰94个,当归头药材粉末出峰64个,当归身药材粉末出峰62个,当归尾药材粉末出峰73个,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和当归尾定性成分含量分别为99.994%,99.747%,97.754%和99.988%。结论:当归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藁本内酯且藁本内酯含量: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全当归。  相似文献   

20.
The essential oils of fresh fruits and terminal branchlets with adherent leaves (leave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growing wild in Iran, were analyzed by GC-MS, and screened for bacteriostatic and fungistatic activities (MIC determination). Eighteen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ssential oil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both cases were a-pinene, sabinene, 3-carene, limonene and cedrol. The essential oil of leaves has n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hile the essential oil from fruit showed a modest and slightly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 Candida albicans and Escherichia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respectively. The defatted ethanol extract of leaves and fruits were rich in flavonoids and tann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